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诗歌创作中的意象组合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是诗歌的细胞,诗歌通过意象组合展现诗美的魅力,其组合是有一定的规律性。为此,探讨诗歌意象间组合的结构与方式,从而揭示诗歌艺术的某些内在奥秘,就成为深得诗歌旨趣所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传统意象论的美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意象论具有非常丰富的美学内涵.意象迥异于具象和抽象,在意象塑造与意境生成上,心象的生成并非意象完整地形成,尚需操作物化,操作过程仍属意象生成过程, 即便操作完结也并不意味着创造者意象活动的完成.意象具有强烈的主体的意向性,审美活动是主体意识参与的活动.在艺术领域,审美活动是主体意识积极参与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材料。在一篇英文写作中,词汇的选择是否恰到好处,将直接影响到句子、段落的优劣乃至全篇文章的质量。因此,构建写作大厦第一加工厂的写作材料,就是选用准确达意、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词汇。  相似文献   

4.
国古诗有自己独特的形式、结构、格律和典故 ,而且大多数短诗言简意赅 ;相比之下 ,英诗则自由得多。灵活驾御语言 ,正确处理古诗英译 ,关键在于对古诗源语言和译语言的文化区别进行考究。文章就古诗英译中 ,分别对其韵律 ,选词和意境三方面的文化现象的处理进行比较分析 ,归纳出一些规律以求最佳翻译创作  相似文献   

5.
出生于越南的台湾诗人尹玲,经历了过多的苦痛与磨难后,以“战火”、“剪刀”、“玫瑰”、“旅程”等主题意象,抒写战争的血腥与惊恐、离乡的悲哀与惆怅、爱情的欢愉与牵念、漂泊的足迹与见闻,形成其诗歌沉郁而灵动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6.
朱熹在诗歌意象和意境创作上有自己个性化的风格。在构筑意象言词上的倾向性选择 ,对表现意象有强烈的象征意味和自比意识 ,形成其诗歌意象色彩丰富 ,或孤凄、悲寒 ,或幽淡、宁静 ,或奇伟非常 ,或神通广大 ;同时其诗歌意境或苍寒幽深 ,或悠适淡泊 ,或雄奇豪壮 ,或古典雅致  相似文献   

7.
小说中有诗自古有之 ,而作为文言小说的《聊斋》却把它更加艺术化、品味化 ,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境界。首先 ,《聊斋》中许多篇章都程度不同地具有诗的品格特征 ;其次 ,直接运用俚曲诗句 ,做到小说与歌诗的水乳交融 ;再次 ,《聊斋》还借鉴了诗歌创作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传统 ,常常将人物的活动 ,人物感情与景物描写融合在一起 ,使人物、景物相互映照。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从李贺诗语言的浓艳怪异、意象的缥缈灵动、意境的虚幻凄美诸层面 ,阐述其“虚荒诞幻”的诗风。并联系李贺出身经历及所处时代 ,探求其风格背后的楚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离骚》达到“化境”:主体、客体和艺术形式三者水乳交融,最能传达屈原的具体验;《离骚》的“香草美人”意象并非简单的象征,“香草美人”和其它意象构成意境,传达出正在出演悲剧的大志士的真体验;《离骚》役使神祗灵物的幻想,并非由“浪漫主义手法”炮制,而正是屈原真体验的本身。  相似文献   

10.
"意境"是中国艺术审美的灵魂,它深刻地概括了艺术的本质、创作规律和审美特征。一件艺术作品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它有无意境,以及意境之深浅,这与中国艺术注重"心灵表现"的传统是分不开的,而西方的艺术理论没有将"意境"形成主题。因此,本文着重就意境的概念、意境的美学特征以及艺术意境的最终生成,来对中国艺术的意境论做一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1.
题画诗的作者往往从多种角度营构艺术形象,以丰富画面的审美蕴涵。题画诗由艺术的审美活动进一步深入到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与对艺术真昧的追求,字里行间时时闪烁着艺术与哲理的智慧之光。诗画各以自身为审美主体,又各以对方为审美客体,主体观照客体,同时又通过客体观照自身。  相似文献   

12.
中西爱情诗亘古不变地演绎着对爱人的的依恋、思念、期盼.当这种盼望变成失望,失望变成绝望,埋怨之情油然而生.但此"怨"--男子对女子的"男怨"与彼"怨"--女子对男子的"闺怨"不尽相同.本文撷取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男怨诗和中国封建社会闺怨诗的些许奇葩,拟从背景、主题、意象等方面比较其异同,以期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下的怨情和两种怨情所反映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交流全球化的今天,很多人都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努力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用本国语言来学习本国文化的确是最好的理解方式,所以有很多人就把一些他国文化翻译成本国的文字加以学习。可是在这当中会出现很多的文化元素的缺失甚至是误读。以汉诗英译为例来探析这种语篇中的文化意境的缺失,就具有特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音乐美赋予诗歌独特的魅力。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在英诗汉译的过程中 ,音乐美会削弱 ,丢失 ,甚至失去本来的面目。本文通过比较的方法 ,讨论了如何在忠实原作创作精神的基础上 ,再现原诗歌的音乐美。文章通过比较、讨论和分析得出结论 :1.好的译本一定要忠实于原文的意义 ;2 .音乐美是由源语的文化内涵和译者的翻译观 ,以及翻译方法共同决定的 ;3.通过一定的翻译技巧 ,音乐美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再现的。  相似文献   

15.
节奏:构建英诗音乐美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诗是极富音乐美的形象语言 ,而构建英诗音乐美的基石是节奏。本文在采集、分析若干英诗名篇的基础上 ,简要地探讨、概括和归纳了英诗节奏的基本构成规律 ,从而为英诗的写作、阅读与鉴赏提供了有用的理论与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论述汉德诗歌语言的韵律、抑扬、排偶和格式等方面的相同性和不同之处,旨在让德语工作者更好地掌握汉德诗歌语言,提高德语诗歌的写作能力和翻译汉德诗歌的能力,同时提高汉德诗歌的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英诗互译中的意境、风格再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境与风格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方面。通过分析比较诗歌翻译中的典型例子,探讨了中英诗互 译中意境、风格再现问题,并提出只有准确地把握语境,才能正确理解原文的文化内涵、领悟原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李白诗歌所体现出来的旅游审美境界,是由悦耳悦目的体游之境至悦心悦意的神游之境达悦志悦神的醉游之境,渐次递进,逐步深入的.悦耳悦目为第一重境界体游之境的特征,属有我之境;悦心悦意为第二重境界神游之境的特征,恰处于有我之境至无我之境间的跨越;最后的悦志悦神则是第三重境界醉游之境的特征,达于无我之境.把李白诗歌旅游审美境界归纳为此三重境界,对于挖掘李白诗歌中的美学思想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许多叠词 ,而英语却不一样 ,除了少数口头套语之外 ,很少有叠词。因此 ,在英译这些叠词的时候 ,很难找到对应的英文叠词 ,但是 ,这并不等于无法译出它们。本文通过浅析几种常用的翻译方法 ,如 :直译法、意译法、仿译法和意象译法 ,旨在说明只要翻译功底扎实 ,并且用心去译 ,这些看上去很难的叠词不但能译 ,而且还可以译得很好。  相似文献   

20.
“跨行”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在英诗中除了技术上的原因,即保证诗歌的韵律之外,跨行往往会起到多重的作用,因此在翻译时应尽量保留原诗中的行文格式,以保证跨行所起到的作用不会因为翻译而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