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乜贴”是回族日常生活和宗教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文化现象,其扎根于回族当中,世代相传,在回族内部有始无终、周而复始地流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回族社区的贫困问题,加强了回族共同文化心理,体现了回族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2.
回族社区法文化作为千百年来回族群众智慧的结晶,影响和规范着每一位回族成员的心理和行为,是回族群体共同意志的体现。从历史上回族社区的形成及其文化变迁,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回族社区法文化传统的渊源,可以看出回族社区法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几百年来,回族在分散居住的条件下,不但没有被汉族或其他民族所同化,反而通过伊斯兰教及心理认同感教育,不断发展壮大进而成为一个融伊斯兰教文化和汉文化为一体的现代民族.回族的心理认同感教育可给我们诸多启示.学习借鉴回族加强心理认同教育的有益经验,改进我们的教育工作和方式,不断强化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增强责任感和归属感,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文化人类学视角,通过对基于回族日常生活文化表达和实践的文化外层、文化中间层、文化内层,到反映回族认同心理的文化内核,这由外及内四个层面的文化建构和阐释,试图展现回族国家认同主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文化权力与现实利益,以及回族社会与国家的互动,以期达到对回族国家认同较为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回族使用汉语历史悠久 ,似乎并无讨论的价值 ,然而作为一个民族 ,受其宗教信仰、社会历史等影响 ,在语言使用中必然会呈现出与汉族不同的特殊词语或词语相同而义殊的现象。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说 ,回族语言是回族民族特征与汉语的一种结合体 ,是回族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分析回族语言特点有助于了解该民族的历史、民俗文化及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银川市八零后回族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他们依旧认同自己的农民身份,八零后回族农民工对城市抱有既排斥又向往的矛盾心理。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社会阶层流动频繁的历史背景下,大力提高回族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加速社会保障、户籍和土地制度等涉及民生的改革,是促进八零后回族农民工对其身份正确认同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银川市八零后回族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他们依旧认同自己的农民身份,八零后回族农民工对城市抱有既排斥又向往的矛盾心理.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社会阶层流动频繁的历史背景下,大力提高回族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加速社会保障、户籍和土地制度等涉及民生的改革,是促进八零后回族农民工对其身份正确认同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中国回族穆斯林数百年来求生存求解放的曲折历程,深刻反映了回族与其他民族血肉相联、生死与共的历史命运,也从另一侧面有力地印证了伊斯兰教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光荣历程,从深层剖析回族伊斯兰教的爱国主义思想特征的孕育、形成及与回族民族凝聚力的交融,并由此通过历史文化、民族心理深层剖析来印证其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积极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有回族人口九十五万零九百余人(1982),是我国回族最多的省份之一。由于历史、社会、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回族教育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这种状态延续到今天,已明显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对回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发展回族教育,跟上改革、开放的形势,就有必要对回族教育的现状及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作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试析西北回族妇女"外嫁"的心理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西北地区许多回族女子外出就业、升学等,随着视野的开阔、观念的逐渐转变,在婚姻上也出现“外嫁”的趋势。但由于西北地区回族等穆斯林,民族意识明显、宗教信仰虔诚,这既使得回族妇女“外嫁”非穆斯林男子遇到了种种障碍,又使“外嫁”妇女存在着痛苦、负罪、耻辱、恐惧、焦虑等复杂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1.
该文在吸收近年的当代语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了新时期中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的若干重要变化,并探讨这些变化对发展语言学理论的重大意义,对新时期语文生活、语文观念的嬗变给予了充分的积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80后"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后,他们的消费价值观趋向因自身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出现了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阶层,出现了"富二代"和"蚁族"两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消费结构、生存状态和心理感受等方面都呈现出巨大差异。通过对"80后"大学毕业生消费观的研究,有利于发掘"80后"大学毕业生在其他价值观上的新变化,为进一步研究"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做铺垫。  相似文献   

13.
意志在认识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其中最基本的是 :定向作用、控制作用和调节作用。意志在认识中的能动作用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主体意志的变化与其所处的外部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并非绝对同步的。主体意志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单独拓展对主体意志认识中的作用的研究 ,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冠姓、更名、改籍与民初旗民身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民初旗民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于政治经济特权的丧失、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平等的民族关系基本原则的确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自民国成立后的多年间,各地屡有旗民申请冠姓、更名、改籍。对民初旗民冠姓、更名、改籍历史现象的考察,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转型时期旗民的生存状况,而且也有益于人们在社会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视角下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民初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风俗习惯等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通过叙述和分析孟定傣德个体人的生日和名字现象,使他们的世界中存在于人体内外的时间得以略见一斑。孟定傣德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许多名字,随着生命历程的时间之流,以及相对比较共时性的语境变化,人的名字也在迁流:产生、搁置、唤起、更换、累积、遗失、死亡、再生。这种迁流通过与生日、出生顺序等等时间现象的直接联系,通过生日、名字与健康、文化性别(gender)、知识、社会地位等状况的纠缠,塑造着一种有时间的人。  相似文献   

16.
(一)纵观曲艺艺术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其传播媒介以及演出--欣赏场所的每一次更迭和丰富,都使其在题材、内容、风格等诸多方面有所扬弃、有所演进,并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其自身的发展.(二)进入网络时代,传播媒介由单向变为双方;传播范围和时效大幅度扩张;文化的多元化并存;诸种传媒大融合等新格局,将使受众对曲艺的欣赏进入全方位的广阔空间.而如此一来,必将推动曲艺从创作、表演、评论、赏析到教学等各领域空前地发展与飞跃.(三)未来的曲坛绝不会变成网络曲艺的一统天下,而将是从传统形式到现代形式多元共存的格局.其中,网络曲艺将以其独具的优长异军突起,大展风骚.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处于职业变动中的下岗女工是一个尤其值得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从职业变动的视角出发,围绕下岗这一职业变动的重要事件对下岗女工进行了新的探讨,包括女工下岗的原因、下岗对女工心理和生活的影响、下岗女工再就业的情况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帮助下岗女工从容应对职业变动、努力实现再就业的相关对策建议,期望有助于引领下岗女工进行积极的职业变动。  相似文献   

18.
网络环境下编目工作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的编目工作在编目对象、编目技术手段、编目规则和编目合作方式以及编目工作对编目人员的要求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只有全面了解这些新变化 ,才能有效开展图书编目工作。  相似文献   

19.
江潇潇 《东方论坛》2013,(5):98-103
种姓制度起源于印度,是印度教社会的结构基础。斯里兰卡作为南亚次大陆文化圈的一员,种姓也是其社会构架的重要特征。僧伽罗族和泰米尔族是斯里兰卡的两大主要民族,它们的起源与印度有着很深的渊源,种姓在这两个民族形成之初就存在,且带有浓厚的北印度特征。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不论是僧伽罗还是泰米尔种姓都走上了与印度种姓不同的发展道路。这种变异的产生不仅缘于斯里兰卡自身独特的社会、宗教、经济发展轨迹,也缘于起源之初斯里兰卡种姓内部蕴合的某些特质,正是这些内在的基因让斯里兰卡种姓发展成为一种与印度种姓有着本质区别的社会体系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中德关系经历了由冷淡和破裂的演变过程.中德经济、军火贸易是中德关系演变的根本动力;中德之间的矛盾是中德关系演变的直接动力:德国内部的斗争是中德关系演变的间接动力:希特勒和蒋介石在两国关系演变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