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郭延礼著《秋瑾年谱》(以下简称《年谱》)由齐鲁书社出版了.这是《年谱》作者继其《秋瑾诗文选》(人民文学出版1982年版)以后,关于秋瑾研究的第二部专著.秋瑾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和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但对于这样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过去学术界是重视不够的.秋瑾就义后七、八十年来,虽然有不少这方面的论著和文章,但作为学术研究总觉得零碎、肤浅,以致有许多问题众说纷纭.如秋瑾的生年、生地、就义日期,赴台、赴湘、出嫁、两次东渡和两次返国时间,居长沙事、居京岁月等问题,迄今难以统一认识.《年谱》作者怀着对烈士的崇敬心情,出于高度的革命责任感,二十余年来,孜孜不倦,南北奔走,广泛搜集资料,详细考辨,精心研究,终于著成此书.可以毫不溢美地说,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秋瑾年谱中的最好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女革命家秋瑾,原籍在浙江绍兴,诞生在福建。关于她的诞生时间,自六十年代初开始,发生争议。现有1875、1877、1878、1879年等几种说法。其实,在近代历史资料中,关于秋瑾的生辰,向来只有一说,即秋瑾异母弟宗章于1934年为乃姊就义二十七周年时发表的《六六私乘》中写:“先大父(秋嘉禾)宦闽久,先君(秋寿南)随侍,全眷侨寓,故伯姊(秋瑾)实生于闽,时为光绪元年夏正十月十一日(1875年11月8日)也。”此外,尚未见过有秋瑾生于光绪三年(1877)或光绪四年(1878)光绪五年(1879)的任何直接记载。以上  相似文献   

3.
去年上半年,日本清末小说研究会樽本照雄先生等来上海访问,曾送复旦大学中文系教师一份复印资料;因我在写关于秋瑾的剧本,复旦顾易生副教授又用以赠我。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题曰《沪上有感》: 微雨生新凉,仲夏如深秋。鸣蜩敛夕音,熠燿迎风流。群居情不孤,心迥境自幽。宵空起清吹,离思方悠悠。岂伊川涂(?),念此躔运遒。频年婴忧瘵,憔悴忝嘉猷。翩然冀遐征,投袂涉长流。真契始尔萌,外物迫相尤。洪川无苹藻,何以别沈浮?高岑尽馨芬,何以别薰莸?微生信有区,人理谅难侔。既警素丝泣,鲜复歧路忧。吾生自有涯,  相似文献   

4.
<正> 秋瑾,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才华横溢的爱国女诗人。她的诗文,俱收入《秋瑾集》中,但向无注解本。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郭延礼选注的《秋瑾诗文选》,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较理想的选注本。这是郭延礼同志继《龚自珍诗选》(齐鲁书社出版)之后又一学术著作,是他致力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又一可喜成果。喜读全书,觉得特色有四: 一、立论平允,选目精当书的“前言”,是一篇扎实深刻、见解独到的学术论文,既是对秋瑾生平事迹、诗文成就的概  相似文献   

5.
六月里喝雪水在《阿Q正传》第七章《革命》里,阿Q狂呼"造反了!造反了!"这时——未庄人都用了惊惧的眼光对他看.这一种可怜的眼光,是阿Q从来没有见过的,一见之下,又使他舒服得如六月里喝了雪水."六月里喝雪水"是旧时江浙一带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一句很普通也很好理解的话,到了日本学者樽本照雄先生那里,便成为一个老大的问题.他认为,鲁迅不言四月,五月,单言六月雪水,其中必有理由,理由就是秋瑾死于六月,曾有人取其事迹作《六月霜》传奇,霜雪同义,所以鲁迅那句话即根据秋瑾之死而云的(《阿Q,六月里喝了雪水的心  相似文献   

6.
关于唐代诗人杜牧的卒年,钱大昕《疑年录》谓杜牧卒于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年五十岁;而岑仲勉先生在其《唐人行第录》及《李德裕会昌伐叛编集证》中均认为是大中七年(公元853年),年五十一。今人缪钺教授亦曾游移于杜牧卒于大中六年和大中七年之说,最后在其发表于1962年的《杜牧卒年考》及后来的《杜牧年谱》里乃辨析杜牧卒于大中七年之误,考定杜牧卒于大中六年冬,公元852年,年五十。  相似文献   

7.
樽本照雄(1948- )是一位专门研究中国晚清小说的日本著名学者。他在1948年出生于广岛,24岁时从大阪外国语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现任大阪经济大学教授。我第一次会见樽本教授是在1991年10月,当时他才43岁,他是专程来上海复旦大学参加中国近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计一百余种,系全国三十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大型协作项目。最近,《秋瑾研究资料》作为这套丛书的第一本率先问世了。《秋瑾研究资料》由山东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郭延礼同志编写。郭延礼同志是中国近代文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的中年学者。他的研究和著述,不仅饮誉国内,而且引起了图外学界的关注和重视。日本《清末小说研究》总第  相似文献   

9.
严羽卒年及行踪略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一关于严羽的生年,朱东润先生在《沧浪诗话探故》中根据严羽和戴复古、刘克庄及李贾等人的交往情况,推断在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左右,张文勋同志在《严羽》中据严羽的《庚寅纪乱》、《促剌行》等诗,推断为大约在宋孝宗淳熙(1174—1189)年间。他们的结论虽稍有出入,但都说出了一定的道理。如果把严羽的生年大致定在一一八九至一一九五年之间,我以为是不会有太大差错的。至于严羽的确凿生年,目前因史料不足,自然仍以存疑为是。严羽的卒年,似乎更难确定。朱东润先生认为“严羽的一生应当是一一九五左右至一二四○或其后”;张文勋同志认为严羽“主要活动是在宋理宗(1225—1264)年间”。他们都未明确提到严羽的卒年。能不能对严羽的卒年也作个大致的推定呢?我根据现有材料进行了初步考察,断定严羽的卒年大致在一二五五年左右。其理由如下: (1) 《沧浪吟卷》卷二中有《送赵立道赴  相似文献   

10.
金武祥,字溎生,清末民初小说家、诗人.他的著作编为《粟香室丛书》,其中《粟香随笔》(包括二笔、三笔、四笔、五笔)最为著名.关于金武祥的生平,他自编了年谱《粟香行年录》,记述了自他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出生到民国10年(1921年)的历程.杨殿珣编《中国历代年谱总录》说他的“卒年不详”.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术界流行的王维生卒年说有二:谭正璧《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著为699—759;清赵殿成《右丞年谱》著为701—761。二说的根据均为新、旧《唐书》。新书载:“上元(760—761)初卒,年六十一。”旧书载:“乾元二年(759)七月卒。”据我们考证,谭、赵两说都有问题,王维集中有《谢弟缙新授左散骑常侍状》,其尾系年月,乃上元二年(761)五月四日,谭说卒年为明显不合理;王维弟王缙两《唐书》均明著“建中二年(781)死,年八十二”,即其生卒年为700—781,按赵说王维生年反比其弟迟一岁,亦为明显不合理。造成这些矛盾的关键在于王维享年六十一岁之说是不可靠的。查王维集中有一篇《责躬荐弟表》,表中向皇帝历数自己五不如弟王缙之后,接着写道:“顾臣谬  相似文献   

12.
《孔丛子》与子思生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丛子》载有大量孔子和于思的对话,但是,学界普遍认为于思在孔子去世时年龄太小,无法亲受孔子之道,从而怀疑《孔丛子》的史料价值。《史记·孔子世家》等几种子思生年的说法均不能成立。伯鱼比颜回早卒,颜回的卒年是考察子思生年的下限时间。颜回卒于公元前491年(鲁哀公四年),子思生年不会晚于此年。  相似文献   

13.
金武祥,字溎生,江苏武进人,清末民初小说家、诗人,著有《粟香随笔》等书,编有《粟香室丛书》.关于金武祥的生卒年,杨殿珣编《中国历代年谱总录》,据金武祥自编《粟香行年录》载,金武祥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又说“此谱编至1921年止”,“卒年不详”.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时支持林则徐抗英之清廷大学士王鼎卒于何时?两种说法:《东华续录》说卒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四月底,来新夏《林则徐年谱》涉及王鼎卒年时说卒于道光二十四年(1884年)四月十二日。我以为前说为是,后说不确。  相似文献   

15.
今年第七期《复旦》校刊登载了胡安权同志的一篇采访记,根据秋瑾外孙女王炎华的回忆,她的外祖母属虎,比秋(王呈)(秋瑾的妹妹)大两岁,照生肖推算,应该是1878年出生,去年应该是秋瑾烈士的一百零一周年诞辰。对秋瑾的诞辰,史学界一直存在分歧(一说1875年,一说1879年),现在又提出了第三种意见,因此还有待于史学工作者去进一步考证。王炎华还就秋瑾先入光复会还是先入同盟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勃的生卒年,历来众说纷纭。《晋阳学刊》一九八三年第二期何林天的《论王勃》一文,对王勃的卒年提出了新的看法。笔者除赞同何文某些观点外,认为尚有值得商榷之处,特提出以就教于何林天同志及读者。一王勃的生年,史籍无明确记载,后人只是根据其卒年推算他的生年,但由于王勃卒年的记载极不一致,故所推论的生年也就各异了。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王勃是有自述的。总章二年王勃南游巴蜀,曾和友人同游玄武山山庙,所撰《游山庙序》就说过:“吾之有生二十载矣,雅厌城阙,酷嗜江海”。后来,他在《春思赋》中更明确地说:“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依此两处所载推算,王勃当生于永徽元年,即公元六五○年。这是可信的,何林天也肯定了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17.
论王勃     
一、关于王勃的生卒年问题王勃的生年,史无明确可靠的记载。近人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生于647年(谭丕模:《中国文学史纲》),有的作648年(郑振铎:《中国文学年表》),有的作649年(文研所编:《中国文学史》)。这些说法,也各有一定根据。据《旧唐书》王勃传:“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依此推算,应生于贞观二十二年,即648年。主张生于649年的,是  相似文献   

18.
张祜是中晚唐之间的一位诗人,两《唐书》皆无传。《新唐书·艺文志四》上仅有“张祜诗一卷,字承吉,为处士,大中中卒”这样一句。我们从《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唐摭言》、《桂苑丛谈》等书的片断记载和张祜的诗中,可以看出他的一些大致情况。张祜,字承吉,(《唐诗纪事》为“长吉”),南阳(今属河南)人,一说是清河(今属河北)人。关于他的生卒,今人有几种说法,我们同意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中的提法,即生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大中”一共是十四年,“大中中卒”,我们暂定为大中七年(853)左右。这样,可以说张祜生于公元292年,卒于公元853年左右,享年六十一二。  相似文献   

19.
<正> 郭延礼著《龚自珍年谱》由齐鲁书社出版了.这是建国以来有关龚自珍研究的一项可喜新成果.龚自珍是近代中国一位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在近代思想史、哲学史、史家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建国以来,对龚自珍的研究是较重视的,也有—定成绩,但作为给研究者提供可靠翔实资料的工具书之一龚氏年谱,虽然有清人撰写的龚氏年谱三种,却都非常粗浅,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如黄守恒的《定庵年谱稿本》和张祖廉的《定庵先生年谱外纪》只是—定资料的积累,过于简略,且真伪考辨欠工,穿凿之处屡见:对龚氏思想发展并未理出明晰线索:而吴昌绶撰《定庵先生年谱》,  相似文献   

20.
《曾文正公年谱》(以下简称《年谱》)是研究曾国藩的重要史料,它问世一百多年来,后人引证于此书者多,而对它本身的史料忠实性,以及体例结构方面的得失缺乏全面的评价。并且该书的作者是谁,也还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所藏《年谱》的郭嵩焘批注本(以下简称郭批本)。不仅对《年谱》作了详细的评论和批改,而且为确定《年谱》的真正作者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