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西北少数民族大都属于游牧民族和游耕民族,他们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与所居住和生活的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实现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本文立足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性特征,通过对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揭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力求为促进该地区平衡协调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于乃昌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是中国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迄隋唐, 已存一千多年的历史。卷帙浩繁, 至今收集到包括190 位论者的300 余篇( 部) 论卷。与汉族文论相比, 具有独特的民族性表现:如受宗教制约而体现的神秘性, 人性精神的强烈体现、注重文艺的乐生功能等 相似文献
3.
西北少数民族的族际交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永久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2(1):33-36
族际交流有多种表现形式 ,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 ,各民族之间的族际交流以一种或多种形式显现着。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加速 ,民族地区的社会结构也在进行着调整。在民族地区社会结构的调整当中 ,一个十分显著的要素就是族际交流加强了。西北少数民族的族际交流突破了以往的空间和时间的界线 ,无论在内容和形式、广度和深度、频度和强度方面 ,还是在互动的维度和互动的情境与方式方面 ,都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西北地区的回族、撒拉族、藏族等民族个案的研究 ,探讨了西北各民族族际交流的形式与族际交流过程中的文化涵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考察西北少数民族诸多民俗文化的基础上,从中透视隐含着人们关于生态环境、资源等方面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并对民俗文化的生态应用价值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籍贯为西北和内蒙的400名回族、藏族、蒙古族和维族本科生,采用发放问卷和个案深度访谈的方法,通过对文化适应的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实际的调查,指出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经历了三个阶段来适应城市的校园文化,即:接触城市校园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整合校园文化和民族文化;并分析了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过程中文化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廖杨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6):69-74
夏商周时期,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羌族和戎族,他们的社会分化与中原王朝通过征伐战争等措施推进其强势宗法化的传播和影响有关。在中原王朝强势化的作用下,包括羌族和戎族在内的周边地区少数民族接受华化(或汉化)已成为其社会发展的基本建势。 相似文献
7.
张金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3,(5):69-73
招商引资是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打破封闭、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正确认识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的不利条件及制约因素,充分发掘、运用优势资源和潜在条件,努力培育招商引资优势,是促进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传统政治文化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中,既有其积极作用,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对此,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政治文化转型中,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先进政治文化的领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同时必须加速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经济转型,重视培育农牧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9.
西北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因区域环境、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而具有以下群体特征:他们在当地农民工群体中所占比例较高,多来源于周边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新生代农民工相比,他们的年龄更小、受教育水平更低;其就业领域集中于具有民族特色的服务业;少数民族新生代女性农民工与其他地区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相比数量较少,受教育程度更低,城市融入更难;其居住格局呈现围寺而居,小聚居、大杂居等特点;西北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有宗教信仰,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其人际交往呈现"去内卷化"特征,族际通婚的现象渐多。 相似文献
10.
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的,最终形成了具有民族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的交融性和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特征,并由此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维系西北各民族文化为纽带的体育思想、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它具有典型的地域性、多元性、融合性和文化认同等西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文学史学的创建和文艺学的离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乃斌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5):5-9
一百多年来丰富的中国文学史实践,催生着文学史学。文学史学反思和检讨文学史家的工作,总结文学史研究的发展历程,提炼有关文学史研究的原理性认识,是一门亟待建设和有发展前途的新学科。它与文学理论(亦称文艺学)有着天然而深刻的联系,又有着重要的区别。在互补互促的前提下各自分头发展,有利于这两门学科在当前条件下健康地成长壮大。 相似文献
12.
文艺理论阿基米德点的寻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翼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3)
阿基米德点即力学支点。文艺理论在对文学现象加以思考、解释时,也有必要建立一个处在文艺范畴之外的思维支点。本文认为,由于文艺和文艺理论随时间推移,各自受系统内部因素制约而发生了变化,使得过去已有的思维支点或者失效,或者原先并未感到必需的思维支点现在体现出有待建构的迫切性;并对过去思维支点失效的原因和新支点的性质作了理论上的辨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创见,为当前文艺理论的基础建设提供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3.
向卫国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9(3):13-17
中国社会主义时期产生的“邓小平文艺理论”有异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的“毛泽东文艺思想” ,对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地位、发展方向、指导方针、艺术典型、艺术风格、批评原则等作出了新的界定或理论更新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并已结出丰硕的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文艺思想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表现出鲜明的现代特质,这种现代性以"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两种态势彰显出来,其原因与王氏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禀性密切相关,他的文艺思想对中国近现代乃至当代的文艺理论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克坚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4):1-5
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本文作者对其过程曾做过一些思考,本文就是与此有关的几个思想断片的组合,涉及到的问题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普遍问题及其在中国的特殊问题是什么?两者的结合有什么特点,产生了怎样的结果?为什么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其标志和典范?《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它又走过了怎样的路? 相似文献
16.
孙志璞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53-154
本文在M·H艾布拉姆斯教授的文学批评四要素理论框架下对文学与影视进行了具有针对性地比较,说明文学在电子图像时代具有独立的品格,是影视所不能代替的,文学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17.
综观中外现代文艺研究的方法,基本趋向有四:一是重文艺创作心理的研究,二是重文艺本体的研究,三是重文艺接受过程的研究,四是重文艺的社会条件的研究.现代文艺学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把文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程金城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4):10-14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伴随中国新文学价值体系重建的过程并成为其中重要而特殊的内容。从价值体系重建的角度思考"中国化"的意义和面对的新问题,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对此从不同的方面做了反思和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需要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继续进行当代阐释,吸收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一切经过实践检验的有益理论成果和新的艺术经验,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注入新的活力,使之具备新的理论内涵和功能。同时,必须找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文艺实践的新结合点,与中国文学价值重建的新契合点,使一般的理论提倡和意识形态信念真正转变成建构新的价值体系的"必需"和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9.
曾耀农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3):88-93
荣格突破了弗洛依德心理学上的"无意识"理论和文艺思想上性意识的局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艺批评理论,对文艺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其源于"集体无意识"的文艺思想从意识决定意识的哲学观念出发,存在着唯心主义创作论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殷波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4):94-97
“全球化”首先作为历史性的经济事实存在,科技的工具力量与资本的扩张性所造就的跨国市场体系成为其首要层面。因而“全球化”对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实质是作为经济事实的“全球化”所产生的影响。对于文艺学这一具体的人文学科而言,作为背景和语境,“全球化”在工具意义上,使文艺理论资源的国际性传播与接受成为可能;并在现实问题的理论应对与解决的意义上发挥着效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