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试评血火方式文化交流的两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因。在文化交流的诸多方式中,血火方式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在人类文化史上,血火方式实现的文化交流较为突出。血火方式的文化交流,既有破坏文化、制约文化交流、延缓文化发展的消极作用,又有以“恶”的形式推动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1955年,毛泽东亲自授予共和国十位将军大将军衔,王树声便是其中之一。王树声在战场上是位英勇善战的猛将,在情场上是一名柔情满怀的男子汉。他在革命圣地延安遇到白衣天使杨炬,并结为伉俪。半个世纪以来,他们始终不渝的忠贞爱情,被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3.
《金陵瞭望》2007,(15):8-10
南京既是华东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不可小觑的军事重镇,自古以来就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从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至今,一支又一支我军王牌部队与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二野军大、临汾旅、胶东炮兵团……他们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一路走来,既给南京带来了风尘仆仆的历史沧桑感,同时也悄然影响着南京、改变着南京。是的,这些血火铸就的钢铁营盘给南京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也是南京历史书写者和缔造者。  相似文献   

4.
回忆     
  相似文献   

5.
回忆     
正人是一种很奇妙的生物,当我们小的时候会盼望着快点长大,这样我们就可以做我们想做的事。但当我们老去,一个人孤单地坐在屋檐下的摇椅里,我们又会开始怀念那儿时的无忧无虑。人们总是在不停地回忆,回忆过往的种种,或喜或悲,无论如何,总有那么一点东西值得我们去怀念。每个人都有份难以割舍的回忆,一直会珍藏在心灵的最深处,我们时不时地将它们拿出来晾晒,让它们永久地保持着最初的新鲜。也许我们曾经经  相似文献   

6.
读书的回忆     
陈从周 《社区》2014,(11):13-13
我是五岁破蒙,读的是私塾,又名蒙馆,人数不过七八人,从早到晚就是读书背书,中午后习字,隔三天要学造句。没有暑假、寒假、星期天,只有节日是休息的,到年终要背年书,就是将一年所读的书全部背出来方可放年学。当时的生活是枯寂的,塾师对学生的责任感是强的,真是一丝不苟。  相似文献   

7.
读书的回忆     
教育类的,我喜欢读张文质先生的《唇舌的授权》等系列作品;散文类的,则喜欢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等文化散文著述;杂类,无比喜欢金庸先生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武侠小说。“舒婷,我读大学时代很多人为她发疯”,我想起当时与她齐名的北岛、顾城,他们的诗也很有深度,我们也为之疯狂。说起小人书,我也有美好的回忆,记得蓝色画框封面的《三国演义》四十多本是每集必看的,就像现在准时收看央视的“易中天品三国”节目一样,我想现在的三国志游戏那么盛行,这都是名著的力量吧!林长生先生说曾在1996年8月16日把《射雕三部曲之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交通事业不断发展,各种机动车辆不断增多,带给人们许多方便,同时交通事故也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不知有多少人在车祸中丧生。这些都是由于交通意识薄弱所酿成的苦果。  相似文献   

9.
冬天的回忆     
在我的记忆中,童年的冬天天气特别寒冷。每天早晨起来。瓦片上总是覆着毛绒绒的白霜。墙角的破水缸里,结了一层厚厚的冰,缸脚蜷缩着几颗枯草,瑟瑟发抖。冷风从脖子直灌进来,我也跟着瑟瑟发抖起来。  相似文献   

10.
最美的回忆     
靳与时  王天抒 《新少年》2023,(Z2):24-25
<正>1毕业了,想到离开美丽的校园,辞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大家心中不免泛起涟漪。2站在熟悉的教室,我们思绪万千,昔日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3还清楚地记得回荡在操场上的欢声笑语,明媚的阳光下,老师、同学们都那么真挚、友爱。  相似文献   

11.
雨天的回忆     
那是一个飘着细雨的星期天,我帮大姐看着商店。随着咚咚的敲门声,门口出现了一张陌生的面孔。不用细打量,就看得出他是个捡破烂儿的人:身穿一件沾有泥迹的衬衣,衣领发黄,一条灰色的长裤挽得高低不一,手里提着一个白袋子,显得有些沉重。  相似文献   

12.
难忘的回忆     
9月10日是我国“园丁”的节日。甲申之岁,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温馨依旧,执教数十年的老伴王雨英却已离我而去。相随相伴近半个世纪,她给亲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思念与难忘的回忆。雨英出生于1938年7月。她1955年参加教育工作,从此,全身心地投入党的教育事业。雨英曾在榆社县郜村、狐子沟、山泉峪、西崖底、南岔村等地任教,她勤奋乐观上进,每天晚上备课写教案、批改作业,常常工作到深夜12点。她业务上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但生活中与学生平等相待。下课后,天真活泼的小学生在她身前身后蹦蹦跳跳,放学回家的铃声响了,孩子们也不愿离开校园。当她每次工…  相似文献   

13.
幸福的回忆     
16岁我刚参加工作时就有幸与我党的高层领导们接触过,现在我已经71岁了,离休在家,但那段幸福的日子我怎么也忘不了。 1947年3月中共中央撤出延安后,朱德、刘少奇等首长和部分中央机关的人员转移到了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对外称“工校”。5月,刚满16岁的我就带着平山县委政治部的介绍信来到“工校”,当了一名护士。1949年4月,我们朱豪(解放军总部医院)医院也随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到了北平,我被调到了香山慈幼院医务所。这时毛主席等五大书记就住在山上的双情别墅。可我那时年龄小,因为与原单位的同志们分别而格外伤心,还闹情绪  相似文献   

14.
寒假的回忆     
牛鑫 《新少年》2011,(12):31-31
关于寒假的回忆,大多已经模糊。可是最快乐的那个寒假,我却一直牢记。让我们一起轻轻打开记忆的大门,随着我找回那快乐的日子吧。  相似文献   

15.
欣慰的回忆     
我于1961年毕业于母校——太原师专。随着岁月的流逝,在庆祝母校建校四十周年时.我已由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而步入年近六旬的老年人的行列。年龄大了的人,往往总爱回忆往事,每每忆及在母校上学时的情显,心中便有一种欣慰之感。1959年暑假期间,在我急切而焦虑的等待中,终于收到了太原师范专科学咬奇来的人‘十通知书。当时的心情,既有几分遗憾,也有几分欣慰。遗憾的是我这个班上的学习委员,按高考成绩似乎不该录取到专科层次的学校;欣露的是经过严格的高考评审,总算可以进入一所不等院校深造。怀着这种既不兴奋,也不哀伤的心情,…  相似文献   

16.
清明的回忆     
年年有清明,岁岁各不同。 对于儿时的我,祭奠亲人,清明节是一个无忧无悲,甚至有些欢快的日子。 清明节那一天,母亲早早起来做几样小菜,再准备好前一两天已蒸好的供品和请人做的纸花、纸钱等,让儿女们跟上父亲到坟地给先辈们去上坟。 坟地在村南,离村子有相当长一段路。清明前后,往往是浇灌农田时分,田间的路很不好走。我和弟弟手提装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回忆     
坐在微烫的秋千上,抬头望向天空。阳光随着五彩云霞渐渐隐去,秒针转过了一圈又一圈,自己觉得措手不及。突然想起了曾经陪我荡秋千的那个人。怎么说呢?  相似文献   

18.
难忘的回忆     
周天  涂磊 《老友》2011,(3):32-33
1971年8月30日,伟大领袖毛主席来到江西南昌,住在"八二八"招待所,当时我在那里做服务员。9月1日,毛主席在大会议室看书,经请示领导后,我和其他同事去看望主席。  相似文献   

19.
童年的回忆     
我喜欢听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童年的回忆》,那跳动的音符,常常牵动着我的思絮,引着我回到缤纷的童年。抬头仰望,天空特别湛蓝,一架架五彩斑斓的风筝,载着美好的梦想在天空自由地飞翔。就象歌里唱的: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啊吹着我们,我们象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快乐的童年,有捉蚯蚓的经历,有挖红薯的快乐,有庆儿童节的兴奋,有过春节的期盼……悄悄地,儿童节溜走了,春节逃走了。我成了一名小学教师。有一次,在一个孩子的周记中,我看到了这样的画面:预备铃响了,坐在第一组第二排的我,看见王老师夹着备课本,照例从走廊那头走…  相似文献   

20.
散落的回忆     
30岁的时候,我曾发誓不再说假话,因为作为人类的时间越来越少。如果有一天我变成蚂蚁,就再也不能吃新鲜的狗肉,因为不能经常光顾超市,再也不能欣赏美女图片,因为动物没有想像力。更可怕的是,不可能再有同学,因为动物不允许集中学习。所以我要集中精力说真话。尽管我知道这很难,不加掩饰地面对自己很难,但还是想捡起散落在地上的青春的回忆。今夜可能有爱情见到老大的第一眼,我就感到他不应该属于这个世界,更像是外星人。直到现在还有人对我说,若老大举着手弓着腰走路,简直就像一个大猩猩。我说你懂个屁,即使是猩猩也是个忧郁的大猩猩。说这话时我的眼里满是委屈和愤怒,我不允许别人亵渎我的偶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