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自九·一八事变爆发,到抗日战争结束,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始终没有放弃同日妥协的念头,暗地里通过各种渠道同日本进行秘密谈判。诸如陶德曼调停,高宗武穿针引线,日本民间人士来华和谈,曾广扮宋子良去香港谈判等。同时,日本政府也采取各种卑劣手段,迫使蒋介石就范。但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始终没有象汪精卫集团那样公开投敌,其原因何在?史学界对此论及较少,本文拟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1935年,蒋介石、汪精卫争取德国对中日冲突的调停,不是企图投靠德、日的反共卖国阴谋,也未出卖民族和国家利益。蒋介石的真实目的是希望通过德国的调停拖住日本,制止日本进一步扩大华北事变,以免中日发生全面战争,双方“同归于尽”。此外,也想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赢得准备时间。此时,蒋介石正准备联苏抗日,不可能与日本建立反苏阵线。随着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发生某些重大变化,从妥协退让转向决心抵抗,蒋介石决定终止德国的调停。   相似文献   

3.
对于"陶德曼调停"事件,虽然德国出于自身的政治、经济、军事考虑,竭力维持中立的幌子,但是,从德国选择的调停时机、在调停中对中日两国的不同态度以及调停失败后德国远东政策的突变等一系列过程,可见其明显的亲日倾向.德国在这次调停中所表现出来的既不想公开放弃中立立场,又处处维护日本的态度,是德国在一战结束后一直以来的亲日东亚政策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迎来胜利的喜悦。胜利来之不易,这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团结战斗的胜利。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核心力量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核心领导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在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放弃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时,中国共产党责无旁贷地高举起民族独立的大旗,领导全中国人民开展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在国民党政府对抗日战争妥协动摇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日的立场,坚持了抗战的主流。“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政府提出要全国人民“忍怒含愤,持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要求中国军队“绝对抱不抵抗主义”。蒋介石政府甚至以“攘外必先安内”的论调,置大敌当前于不顾,一意孤行热衷于内战。这样,开展民族战争、抗击日本侵略、捍卫民族独立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中国共产党的肩上。1931年9月20日和30日,中国共产党两次发表宣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  相似文献   

5.
贾熟村 《南都学坛》2012,32(5):26-29
冯玉祥崇拜孙中山,奉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政策。称赞宋庆龄是女中尧舜,称赞孙科访问苏联。蒋介石经常反对三大政策,冯玉祥曾劝蒋介石学习列宁、斯大林,将抗日战争坚持到底。但是,在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又故态复萌,挑起内战,不接受冯玉祥的忠告,冯玉祥于是又和蒋介石决裂,蒋介石也终归失败。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略者为了解除我抗日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巩固占领地,为了给汪精卫为首的伪南京政府撑腰打气和促使蒋介石投降,以及为牵制中国军队策应香港英军作战和入缅直接援助英军作战,从1939年9月中旬到1942年1月中旬之间,对长沙地区进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进攻,其结果均被我军打退。而第三次长沙会战又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我正面战场所进行的一次规模比较大的战役,也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我正  相似文献   

7.
缪斌是一名无耻政客,黄埔军校孙文主义学会的骨干分子。抗战爆发后,叛国投敌,成为汉奸。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奉蒋介石之命,化名佐藤,前去日本,妄图与日本单独媾和。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采取“舍卒保帅”的策略,将缪斌收监,并被第一个处决。   相似文献   

8.
“一二九”运动是一次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青年学生爱国运动,是“五四”运动后中国学生爱国运动的又一次大的高潮。它推动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显示了中国人民誓死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是“历史上一个大的纪念”。 “九一八”事变开始了日本帝国主义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阶段。东北沦陷后,蒋介石国民党又同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协定》、《塘沽协定》、《何梅协定》  相似文献   

9.
1945年9月2日,是日本投降签字之日。在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特刊发《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纪实》一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甲午战争受列强的远东政策所支配和左右。本文分析了英、俄列强调停甲午战争的动机与目 的并运用日本的外交史料阐述了调停的过程,指出:英、俄的外交调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 日本“开战外交”的顺利实施。甲午战争的爆发是日本政府对明治以来不断恶化的中日关系 的一次大清算,其战争目的明确,准备周密,开战决心坚决。日本政府以武力为后盾,在并 不利于日本“开战外交”的国际形势下,实行了一条冒险主义的外交路线,使英、俄的调停 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期战争中开辟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重要战场。在打败日本法西斯、夺取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战斗中,中国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九·一八事变”以后,直到日本帝国主义者投降为止,中国抗日战争强有力地牵制着日军的主力,使日本帝国主义者既无法实现发动大规模侵苏的“北进”战略,又影响了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南进”政策的转变和实施。从形式上看,中国人民在二战期间,没有直接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没有越出国境,攻入日本国土,迫使日本侵略者投降。但实际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对…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学》1 995年第六期发表了刘廷华同志的《日本是“有条件投降”而不是“无条件投降”》一文 ,作者认为“保留天皇制的国体是日本向盟国投降的条件”。研读之后 ,深感有提出来与作者进一步商榷的必要。一众所周知 ,关于轴心国无条件投降的原则最早是由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在一九四三年一月卡萨布兰卡会议上提出来的 ,即“除德、日、意无条件投降之外 ,任何条件都不予以接受。”1他指出 ,“无条件投降并不意味着德国人民的毁灭 ,而倒意味着那种以征服和奴役别国人民为根据的哲学在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毁灭。”2其后 ,盟国首脑又对这一原…  相似文献   

13.
六、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北撤和 浙东人民的反“清剿”斗争 (一)抗战胜利后的浙东形势 抗日战争作为一个历史阶段来说已经过去了。但是,中国革命面临的情况是复杂的,道路是曲折的。日本鬼子被打跑了,美国佬又闯进来,妄图代替日本帝国主义的地位,把中国变为美国的殖民地。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依靠美帝国主义,抢夺人民的胜利果实,准备发动一场反革命内战,妄想使中国依旧保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蒋介石一方面下令禁止人民解放军接受敌伪投降;另一方面为了扩大内战资本,无耻地实行蒋伪合流,…  相似文献   

14.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通电,呼吁“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号召“全国人民用全力援助神圣的抗日自卫战争”。同日,红军将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贺龙、林彪、刘伯承、徐向前联名致电蒋介石,要求“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然而,靠反共反人民起家的蒋介石对日本侵略中国长期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使日本有恃无恐,得寸进尺。从1931  相似文献   

15.
关于日本投降是有条件的还是无条件的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久卧病榻,偶阅《世界史研究动态》今年第八期徐康明先生《是无条件投降还是有条件投降》一文,颇有所感,撰此短文,以抒浅见。徐文谓学术界公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日本是按照《波茨坦公告》向反法西斯盟国无条件投降的。但徐康明先生认为事实是“美国统治集团为了战后建立世界霸权的需要”,“一手操纵实现了日本的有条件投降”。徐先生引了大量的材料,叙述在日本投降之前,美国统治集团以及其它各国政府的当权者们进行的各种活动,还引了不少日本政府内部在投降之前进行的各种讨论来说明问题。如他指出,美国总统杜鲁门在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发表声明,提出要求日本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在“无条件投降”之前增加了范围限制。五月下旬,美国副国务  相似文献   

16.
钱其琛副总理在陪同江泽民主席参加俄罗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庆典活动后,在回国途中就中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钱其琛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早在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就侵占我国东北三省。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爆发了长达八年的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投降时,亚太地区的战争尚未结束,3个多月以后日本宣布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中国战场  相似文献   

17.
一九四一年初发生的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是蒋介石积极反共准备投降日本帝国主义的反革命政策的产物,也是我们党内王明投降主义路线造成的严重恶果。在彻底揭发批判王、张、江、姚“四人帮”反党集团的斗争中,重温这一段历史,看看搞修正主义的投  相似文献   

18.
反摩擦刘邓棋胜一着1939年至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没有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转而对国民党蒋介石采取“怀柔政策”。日军的压力小了,蒋介石的胆儿就壮了。但他的胆儿不是针对日本侵略军的,而是以为又可以腾出手来打共产党了。1940年1月,蒋介石下令逼迫八路军撤至白晋铁路以东、邯长大道以北。国民党军队即兵发几路,向我根据地军民压迫和进攻。阎锡山手下“十三太保”之一的孙楚,充当了反共摩擦的急先锋,率军直向我太岳军区杀来。为了粉碎蒋介石和阎锡山的进攻,巩固太岳,邓小平与刘伯承商量后,命令陈赓反击,坚决打掉孙楚的嚣张气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 ,美国的对华政策是一方面援助国民党在中国确立其权力 ,一方面鼓励国共双方从事协商 ,尽力避免内战的发生 ;面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威胁 ,杜鲁门任命马歇尔为总统特使来华进行调停 ,结果调停失败 ;内战全面爆发后 ,美国采取了有限援蒋的方针。 194 9年美国国务院公布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 ,标志美国对华政策的失败。  相似文献   

20.
抗战初期,日本对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政策基本上受战况、国际形势及国民政府和战态度的左右,从而出现了几次重大转变。但日本不论是采取和谈的方式还是扶持傀儡政权,或后来在一些和谈条件上的让步,其全面灭亡中国的意图始终未变。由于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的坚决抵抗,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终未投降日本,使日本帝国主义的企图未能得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