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日伪汉奸组织新民会在华北沦陷区进行了长达八年的奴化宣传,其宣传目的和内容为适应日本的侵华战略需要不断地发生变化,在战力增强、激励民众决战意识、反共、协力治安强化运动等宣传中都有“尚佳”表演。并且在强化宣传机构、宣传手段、时间地点、策略的选择上费尽心机,但实际效果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2.
日伪河南省新民会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期间,华北地区的侵华日军为达到长期霸占中国沦陷领土目的,除依靠各伪政权对"沦陷区"民众实行殖民统治外,还妄图从思想上进行欺骗和麻痹。因此,由日军幕后操纵的各种伪政治性组织遂应运而生。日伪新民会,即是其中仅次于伪政权的一个政治性组织,凡存在日伪政权的地区大都伴有同级伪新民会。不同时期,侵华日军因战局变化曾几次对伪新民会组织机构、人事制度等进行调整。通过对伪河南新民会的考察,我们不仅能勾勒出日军在华北地区势力消涨的轨迹,同时也可以揭示日本侵华策略演变的大致路径。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为确保其军需民用资源,供应其本国、伪满及在华纺织业所需原料,特别重视华北的棉花生产与运销,大力推行植棉政策。不仅设立了专门的棉产指导奖励机构——华北棉产改进会,采取种种措施,力图增加棉花生产,而且注意调整棉花政策,以吸引农民种棉。但是,日军的入侵,日伪的暴政,严重破坏了华北农村的农业生产力;日商控制棉花市场,压低棉价,使农民种棉无利可图,纷纷弃棉种粮。因此,华北沦陷区的棉花生产锐减,远没恢复到七七事变前的水平。由于日伪对棉花实施输出许可制,由日军控制下的华北棉花协会统制华北棉花的流通,使七七事变前建立起来的棉花市场流通体系遭受严重破坏:天津和济南等终点市场失去多省份棉花来源,棉花交易中心的地位几乎丧失;上市棉花运输手段的变化,使得除山西省外的华北沦陷区出现了一些新的棉花集散中心;许多中国棉花商沦为日本洋行的附庸,一些经济机能丧失,而纷纷破产。棉花的商品化受到严重阻碍,华北农村经济濒临破产。  相似文献   

4.
汪精卫等汉奸投敌卖国后 ,南京成为汪伪政权的巢穴。几个月以后 ,伪中央大学 (又称南京中央大学 )也随之建立 ,称之为“复校”。试从汪伪中央大学的建立、院系设置、课程编制、教师和学生状况等几个方面作一些论述 ,从中看到日伪奴化教育的本质。同时 ,也论述了广大爱国师生反对奴化教育的运动。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华北沦陷区最大的伪组织——新民会通过出版报刊、书籍兜售其卖国理论;展开“社会教育”,欺骗大众;开设学校、青训所,毒害青年。它是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实行思想奴化活动的帮凶。  相似文献   

6.
1938年10月日军攻占武汉后,立即开展“枪后工作”,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湖北沦陷区实行全面的控制,以图达到长期有效占领的目的。本文集中论述了日伪在湖北沦陷区实行“一体两冀多辅”的文化控制模式———通过建立宣传机构、创办报刊、设立放送局、限制言论自由等手段,实现对舆论阵地的控制;通过建立教育行政机构、兴办学校、培训师资、强制推行日语、更换删改教科书等手段,实施奴化教育,控制教育阵地,以图达到“文教虏其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界对抗战时期华北沦陷区地方伪政权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但在资料整理、研究内容、研究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除了继续加强档案等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外,还应尝试运用社会史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深化基层伪政权研究,进一步丰富华北沦陷区地方伪政权研究的内容,从而推动相关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日本侵华时期,为了彻底地摧毁中华民族的抗日决心与意志,日本侵略者在对中国进行残暴的军事占领、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的同时,还在文化上进行野蛮的侵略。这一时期沦陷区文化最突出表现在奴化教育上。奴化教育具有奴化性、利用孔孟之道推行、突出职业教育、隐蔽性的特点。对奴化教育罪恶特点的揭露,分析其带给中国人民的严重危害和影响,从而昭示日本侵华时期奴化教育的狰狞面目。  相似文献   

9.
针对日本侵略者在河北省实施的奴化教育事实,以史料为据,从对学校实施的奴化教育包括日寇对学校的控制、对学生思想言行的控制、对教师和师范教育的控制到社会的奴化教育进行论述,分析和揭露其奴化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七七事变后,日军迅速占领华北大片土地,河南境内的豫北、豫东等地区相继沦亡。随后,日本侵略者在河南沦陷区建立了伪教育主管部门、伪河南省教育厅、日伪新民会及民间其它伪教育团体等奴化教育机构。侵略者依托这些奴化组织,制定奴化教育方针,强化奴化教育内容,以掠夺中原文化、服务其侵略战争,使河南教育遭到严重破坏。这都体现了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华民族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是近代外侨在上海建立的一个重要文化机构 ,95年里 ,它对中国的自然和社会进行了广泛调查与深入研究 ,以其独有的模式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体现了党和国家新一代领导集体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为我国社会发展和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要承担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必须扎根西部民族地区的本土实际,大力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特色化发展.在发展途径上,必须强化政府对于西部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责任,加大国家对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扶持力度;在发展特色上,西部民族基础教育发展应强化绿色的生态教育和多元民族文化教育,大力推进西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从而为和谐社会构建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  相似文献   

13.
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解放区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它的建立不但加速了全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而且东北解放区的建设经验和锻炼培养的人才为新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全面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对于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设和谐社会,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新西兰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从而把其社会建设得蓬勃、祥和,且品位不断提升。中国有崇尚教育的传统,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当前应在超前的教育理念、完善的教育体系、到位的政策措施、务实的教育实践、先进的教学手段等几方面认真研究和借鉴新西兰经验,从而推动中国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出基础性、保障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侵华日军在华北制造“无人区”若干史实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界迄今为止对于侵华日军在华北制造“无人区”的罪行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对于日军在华北制造“无人区”的某些史实至今尚不明晰。文章根据新发现、搜集的档案史料,对“热河省集家并村被迫迁入集团部落的户数、人数”、“晋中无人区及其有关时间问题”、“河北省遵化县境内的‘无人区’”等史实问题进行了考证和辨析。  相似文献   

16.
华北抗日根据地自然环境恶劣,为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地颁布了保护林木的法令政策,大力提倡植树造林,鼓励农民采用科学的造林技术,明确林地产权,通过保护与利用相结合、造林与发展经济相结合等办法,推动了植树造林运动的开展,从而减少了灾荒,给群众带来了经济效益,并为游击战争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建立后,在革命余波和社会改造大潮的冲击下,华北农村传统家庭关系模式发生了缓慢而广泛的变迁。妇女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参与权,普遍提高了家庭地位,父权意识和男权支配地位趋于弱化,传统家庭关系开始向现代家庭关系过渡。虽然这种变迁具有不平衡性和不彻底性,但它为以后妇女家庭地位、社会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1927年的华北会道门活动十分猖獗,这既是由动荡的社会环境造成的,也有民众教育水平低下、封建迷信盛行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民国名报《益世报》的相关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年华北会道门活动的特点,并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社会各阶层对此现象的反应。  相似文献   

19.
城乡之间存在的学前教育差异,学前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长期得不到认可,以及当代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等因素构成了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的现实背景。继相关学前教育政策颁布实施以后,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也随之发生了可喜变化。但部分地区的农村学前教育还面临着教师素质、经费投入、政府管理等方面的困难,使学前教育政策执行面临较大的挑战。这需要政策执行过程完善相关的执行手段、加大政策资源投入、提高执行人员素质、加强政策实施过程的监控。  相似文献   

20.
侵华日军为了封锁、扼杀华北地区的抗日根据地,除在长城沿线、晋东北、冀西大规模制造了"无人区"外,还在山东省和晋中、晋西北及河南省等地制造了大大小小若干块"无人区".在制造"无人区"过程中,日军实施极其残暴的"三光作战",不仅使"无人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到了空前灾难,而且使当地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遭受到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和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