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女性历史压抑的实质是伦理性的。它的复杂在于它源于历史的自然合理性。这种合理性在男权话语的历史性强化中走向反面。历史乃至当下的各种政治性救助,均无力解除女性的伦理压抑。伦理的历史成为遮蔽女性鲜活的自然生命的历史。中国女性伦理宿命被深深镌刻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形成中国女性命运的艺术见证,在这一点上中国女性文学形象与西方女性文学形象具有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2.
金朝奎原来是在满朝鲜诗人,解放后成为朝鲜的著名诗人。延边曾经是其文学创作活动地区.因此,他在中国朝鲜族文学史上应受到应有的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3.
皇帝与皇帝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两千多年之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一部中国古代史几乎处处都投射下皇帝与皇帝制度的浓重影子。因而中国古代历史上象征着国家政权的皇帝和皇帝制度便自然成为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开创者,秦始皇这...  相似文献   

4.
陕甘宁边区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述评綦磊,张欣1938年3月8日,在延安师范学校隆重召开了陕甘宁边区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并宣布成立了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它是中国历史上召开的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成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声,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但各...  相似文献   

5.
孔见 《中华魂》2013,(5):56-56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的故事。像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等等,都成为流传至今的重视人才的佳话。  相似文献   

6.
“蕃客”是中国历史上特殊的外籍群体,因商业贸易、使团互访等原因来华,部分落籍中国,成为中国回族重要的组成部分。论题从史料记载、前人研究观点等考证“蕃客”最初进入中国的路线及最早落籍的地点。  相似文献   

7.
探索中国近代人口演进的历史轨迹──《中国近代人口史》简评茅家琦,池子华中国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国,中国今日的众多人口,是历史地形成的,它有着自己的昨天和前天。中国人口的昨天,亦即它在近代的历史发展,应该,也必须成为学术理论界考察的重点。然而,事实上,中国...  相似文献   

8.
“以史为鉴”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观念之一,其有效性被国人视为理所当然,但受到近代以来的西方思想界的怀疑乃至否定,如黑格尔认为,经验和历史告诉我们,各民族和各政府从未向历史学习。“以史为鉴”的有效性在本质上是或然的,而不是必然的。其有效性乃基于人类的理性与永恒的人性:理性使人具有学习历史经验教训的能力,永恒不变的人性在客观上可以成为理性认识的对象。但人类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时,不单单受理性的支配,更受到与生俱来的欲望(物欲、情欲与权欲)的强力干预,故人们对于“以史为鉴”选择不是必然的。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不胜枚举的悲剧在形式上千差万别,但在本质上却大多归于欲望泛滥。锁住权力导致的欲望泛滥是近代政治的核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党的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产生,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是扎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兴国安邦历史底蕴上的;是历史中国、现代中国、当代中国客观发展要求的真实主观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科教兴国战略思想产生的基本依据,在总体上表现为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德国历史上都曾建立过普世意义上的帝国,并分别选择了龙与鹰作为皇权的象征。中国皇帝试图垄断龙纹,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专制文化。在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下,兴起了纹章文化,德意志臣民可自由采用鹰纹章作为效忠皇帝的标志,体现了德国封建的自治传统。中国成立共和国后,虽然放弃了龙纹作为国家标志,但龙仍被建构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成为民间最重要的中国象征。而鹰纹章在帝制结束后仍成为德国的国家标志,并为民众所认同。  相似文献   

11.
在目前举行的“北京论坛”上,国务院原副总理钱其琛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实现各国的和谐相处,通过国际合作,有效应对各种新的问题和挑战,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的目标,已经成为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样重要的新课题。钱其琛表示,“和而不同”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思想的哲学基础。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之一。中国的外交思想根植于丰厚的中国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12.
澳门有近50万人口、面积不过23.5平方公里,却具有独特的、重要的文化价值。从历史角度来看,澳门在近代海上“丝绸之路”中具有特殊地位,其在海上交通、对外贸易、宗教传播以及中西文化交流方面产生过重大影响。一度成为中国人了解世界文化的一个窗口,成为内地对外文化联系的一个通道,也成为西方文化人进入中国的一个桥梁。澳门作为21世纪的一个独特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社会区域,其在现实角度上的意义也是十分重大的。尤其是澳门作为一个连接中国内地与世界经济、社会的纽带和桥梁,回归后在“澳人治澳”的基点上制度转型及其与…  相似文献   

13.
华兴会的创立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刘英志继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建兴中会之后,黄兴领导的华兴会于1904年在湖南长沙正式成立,成为两湖地区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团体。它是中国第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一中国同盟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辛亥革...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哪个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权,都把实行“德治”作为协调民族关系的实践策略,成为“以德治国”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内容。这是中国历史上沿着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方向上积累的重要“德治”理论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西方的东方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四种基本理论形态,并对中国的东方学产生了影响:一是在政治学法学层面上提出的“东方专制主义”,二是在经济学层面上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三是在历史文化学层面上的“东方停滞论”或“西方中心论”,四是在历史学考古学层面上提出的“丝绸之路”论。将这四种理论作为一个理论系统予以整体、动态的把握,可以看出其间相互矛盾而又相互补充,体现了西方对东方社会的基本判断与评价,并且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的东方学形成了正反两方面的刺激,成为中国东方学形成和发展的外部背景。对这一背景进行清理分析,是中国的东方学研究及体系建构的前提和出发点,也可以为东西方关系的重建提供学术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吴雪晴 《社区》2009,(29):44-46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世界上最早出现国歌的国家是荷兰。中国出现国歌的时间较晚,至今只有百年左右的历史,却经历了清朝末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最初的为封建统治者歌功颂德.到成为今天激励人民群众居安思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时代之音。百年来中国国歌的演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7.
论成都城市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首先以最新的考古资料重新论证了成都城市的起源,认为成都不是只有2300多年的历史,而是具有4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以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次本文认为成都是中国著名的古都和区域性的政治行政中心,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政治作用;另外,成都长期也是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对西南地区和全国经济的发展曾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历史上,儒学的命运与中国文化的兴衰密切相关。“教化”是儒家的一个核心观念,儒家教化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教化思想。传统儒学与作为社会生活样式的礼仪、礼俗密切相关,并以其对世俗社会礼仪、礼俗的思想诠释和提升作用,构成了与社会生活密切生成的关系。这是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文化的教化之本的原因所在。戏曲正是接受了儒家的教化思想,才得以登上历史的舞台。本文通过对儒家教化思想的诠释,论述其对戏曲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澳门作为中国最早正式对外开放的窗口,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澳门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的策源地之一;是中国经济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现代商品经济转变最早的交汇点;是中西科技、文化和艺术交流的窗口。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在本质上是个充满了历史进步意识和自我解放内涵的概念。20世纪中国社会所面对的一个重大的热门话题就是现代性诉求,《语丝》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刊物之一,关键就在于其鲜明的现代性诉求。《语丝》散文的多样化和强烈的现代性意识对于推动我国现代散文文学的发展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