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国际国内诸种因素的影响作用下,蒋介石在江西庐山就卢沟桥事变及中日关系问题发表谈话。这次谈话是国民政府多年来在对外问题上的第一次正确的宣言,也是自“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发表的对日态度最强硬的一次外文谈话,所以,应当予以基本肯定。  相似文献   

2.
历史认识问题是左右中日关系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刚刚结束的日本众议院选举中,民主党以压倒多数打败长期执政的自民党成为新的执政党,而新首相鸠山由纪夫就具有比较进步的历史认识。日本首相对日本的外交政策具有决定性作用。纵观战后的中日关系,可以说具有正确历史认识的领导人执政时两国关系就变好,反过来,历史认识有问题的领导人上台时双边关系往往不顺利,有时甚至坏到不可收拾的程度。鸠山首相不但对过去的历史有着清醒的认识,而且重视东亚外交,对东亚共同体的建设也比较积极。因此,与过去相比,中日关系迎来了较好的发展平台。作为日本近邻的中国,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推进21世纪的中日关系,为东亚的和平与繁荣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片山哲是战后初期日本新宪法生效后诞生的第一届内阁首相,也是日本历史上迄今唯一的一位社会党首相。片山哲,1887年出生于和歌山县田边市的一个律师家庭。1912年从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先给其父  相似文献   

4.
《学问》2015,(5)
2015年是《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至今日,台湾问题、朝鲜半岛问题、钓鱼岛问题、琉球(冲绳)地位问题等,依然深刻影响着亚洲国家关系和世界和平的走向,这些问题均是甲午战争、抗日战争的遗留问题。二战后,国际社会对日本的改造并不成功,未从根本上铲除日本社会上的军国主义思想,我们至今也未看到日本民族对战争罪行反省的真诚。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甲午战争、抗日战争对后世的深刻影响,客观面对历史,正确认识历史,这对未来世界和平与历史走向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谢罪外交”与“失言外交”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冯平近两年来,围绕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问题,一方面是细川、羽田、村山首相的“谢罪外交”,即三任首相都比较坦率地承认日本过去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错误的战争”,并主动作出反省;另一方面则是永野(...  相似文献   

6.
8月15日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维系东亚和平与安全早已成为各国共识。但是,近年来因为日本 修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使日本与周边国家关系恶化。为了纪念抗日战争 胜利60周年,进一步从学术层面探讨东亚区域安全以及中日新关系,2005年6月18日,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太平洋学报杂志社共同举办了"东亚安全与中日新关系研讨 会"。来自北京和天津的专家们以及韩国和日本的在京访问学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表 达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共同看法。本刊七、八两期刊登部分中外专家学者文章和观 点,有些文章观点不尽一致甚至相左,但却从一个侧面对问题与现状进行了剖析和阐述, 对于我们认识和研究日本问题,在新形势下构建健康、和谐的新型中日关系具有一定的参 考作用。(欢迎评论,E-mail:pj55@tom.com)  相似文献   

7.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日本国宪法》实施70周年之际宣称,将在2020年东京举办奥运会之年实行新宪法。安倍为长期执政,最终实现修宪政治目标,决定于2017年10月提前举行众议院选举并获胜。围绕修宪问题,日本各种政治势力将继续较量,总体形势对安倍更为有利。安倍意在通过修宪或制定新宪法,最终在历史问题、天皇地位、自卫队运用、靖国神社、国旗国歌、国内统治等问题上,彻底瓦解体现日本战后和平进步势力所有主张的国内法基础,为根本改变战后体制、全面推行右倾化大国路线确立国家根本大法。尽管日本修宪未必会马上导致军国主义复活,但修宪后的日本国家战略走向及其对亚洲安全带来的影响,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8.
日本明仁天皇、德仁天皇即位时都宣誓,遵守《日本国宪法》,尽到日本国及日本国民象征的责任。从历史、制度、天皇退位这三个维度,分析日本明仁上皇和德仁天皇为何不断强调其象征性,有助于更深刻认识从平成时代到令和时代过渡期的日本政治。从日本宪政史看,明治帝国宪法下的天皇制是一种军国主义战争模式,而在二战后《日本国宪法》下的天皇制则是一种象征和平的模式。安倍晋三首相力图在任内修改日本宪法,不仅涉及宪法第九条问题,也涉及天皇制问题,其前景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正莲舫被称为日本“希拉里”,她的身上不只有成熟,或许再过几年,莲舫成为日本首任华裔女首相也未可知。命运,一直都被她紧紧地握在手里。近日,日本的安倍晋三首相很忙,忽悠特朗普加入TTP之后又得紧接着应对普京在北方四岛的幺蛾子,但是国内依然不省心,跟据《东方早报》的报道,安倍首相和日本国会最大在野党民主党党魁莲舫进行了一番辩论,全场唾沫横飞,  相似文献   

10.
中日关系经过了古代两千多年的友好交流史和近代60余年的日本侵华史,给两国处理和发展当今中日关系留下了很多教训和启示。1972年9月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至今,中日文化交流迎来了第五次高潮时期,同时也是有史以来中日两国关系发展得最稳定、平等、健康的历史时期。2006年10月安倍首相访华,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中日双方就构筑战略互惠关系达成了共识,并且进一步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和磋商。为了增进理解,两国政府首次组织并成立了中日历史共同研究委员会,通过对古代、近代、当代不同时期中日关系发展史的共同研究,加深对历史的客观认识,增进相互理解,进一步推进中日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