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克思人学四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上,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学家们要么对人诉诸一种纯客体的直观方面理解,片面地强调人的客观性而否定人的主体性,要么对人的本质诉诸一种纯主体的理解,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性方面,当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对人诉诸实践的理解时,就既不是单纯客观性的理解,也不是单纯主观性的理解,而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理解。在对人的本质与人的存在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们大都是从人的本质先于人的存在的观点出发,而存在主义哲学家们则强调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但从辩证思维的方面去把握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时,应赋予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的一种辩证统一的理解。在对人性、人的本质的抽象与具体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思想家们大都强调抽象的、一般的人性与本质,而时下的人们大都否认人性与人的本质的具体的、历史的方面,其实,马克思人学理论中的人性与人的本质应是抽象与具体的统一。在对人性与人的本质的变与不变的关系上,人性与人的本质既有不变的一面,也有发展变化的一面,是变与不变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哲学与自然科学到底如何结合,历来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于二者的关系,不少教科书也似乎做出了定论,但对于二者为什么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结合,并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在当前,正如马克思所论述的那样,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始终是一种相互疏远的关系,其间虽然存在着结合的意志,但仍缺乏结合的能力,因此,把二者结合起来"不过是离奇的幻想"。在马克思看来,过去之所以没有实现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真正结合,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哲学与自然科学实质上是一门科学,即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科学。当我们把哲学与自然科学在本质上看作是一门科学的时候,哲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就不再是一种意志的结合,更不是一种离奇的幻想,而是一种真正的现实的结合,即通过工业实现二者的真正结合。  相似文献   

3.
怎样看待人的个性?如何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这不仅是人学研究中的一个理论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向人们提出的一个现实问题。沈建国同志著的《人的个性论》(以下简称《个性论》)一书运用哲学思维,结合现实实践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和要求,力图对上述问题作出系统深入的探讨。 在现代科学研究不断综合和分化的今天,人的个性问题已成为许多学科的研究对象。《个性论》一开始便确立了自己的研究视角,即以哲学的思考方式去探究个性问题。哲学的思考方式的特点在于从整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动态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从世界观与方法论上指导如何处理人与世界的实践的、认识的、价值的关系。人是认识、改造世界的主体,但现实中并不存在一般的、抽象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是当代人的生存方式。市场经济对人本身发展的作用 ,是人与市场经济关系的根本。人在自己的生命活动中创造出市场经济的生存方式 ,通过这种生存方式 ,人与自然界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生命本质之间形成普遍的转换关系。把“自由人”及其自由个性的生成确立为研究市场经济与人的关系的主题 ,从而把市场经济、自由和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在这样的意识中研究人的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中的人 ,才有可能真实地理解人的自由与自由的人。从人的发展这个根本性的视角来说 ,市场经济的历史地位在于促成“世界历史性、真正普遍的个人”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殷炳芳  高继宽 《东岳论丛》2007,28(4):136-140
马克思的实践论思维方式从实践这一思维的最本质、最切近的基础出发,以实践的观点、从实践的高度来关注、理解和把握人、人的世界,揭示人与所属世界的关系。在我国全面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今天,科学地分析马克思实践论思维方式的内在逻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实践和从实践的角度来理解人。  相似文献   

6.
张守奎 《江汉论坛》2007,7(12):40-43
人及人的本质问题是贯穿于哲学史的根本问题.传统哲学或人学在这一问题上的根本问题在于,把人的本质看成相对于人之存在而言的先验的、外在的悬设,致使人的本质与人的存在相疏离.因而,要深化并推进对人及其本质的理解和研究,必须把人的本质真正归还给人,立足于人之现实的实践生存论立场,把人的本质内在地理解为是在人之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的过程性存在,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人之实践活动的敞亮与展开.  相似文献   

7.
李娜 《兰州学刊》2007,1(8):3-4,40
马克思实践创生人性论,从实践的角度理解人的本质及其存在方式,既克服了以往人性论的不足并吸取其合理之处,又为破解"人性之谜"与"历史之谜"开辟出一条新的思维原则,基本上接近了客观的自我认识,从而把科学说明和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及其存在方式提升到一个新境地.  相似文献   

8.
思维方式是在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影响的一个重要的主观因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思维方式的变革问题,希望进一步明确我国的传统思维方式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从当前的一些研究成果来看,要明确这种关系,还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以下问题:一、如何理解思维方式才能正确地把握它的本质?二、如何理解思维方式和思维活动诸因素的关系?三、如何评价我国的传统思维方式?下面,我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起点和归宿.当前,国内学术界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研究角度也更加开阔.但从人的本质角度出发,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做出全面、详尽、深刻地理解和探究却鲜有论述.本文认为,人的本质内在地包含着人的劳动本质、人的社会本质和人的思维本质,相应地,人的全面发展也应从这三个角度来理解.  相似文献   

10.
对象化与人的本质活动邹诗鹏人总是通过对象性存在方式展开其本质活动的;但人又必须在实践的、社会化的意义上具体实现对象化并确立起自身的存在方式。这是辩证地、真实地理解人的本质活动的钥匙。对象化只是一种关系,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旧哲学的症结同时也是我们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