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高校渗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宗教渗透的触手已经伸进了高校,高校的稳定与安全存在着潜在的危险。对此,我们要从战略的、全局的高度,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充分认识抵御宗教渗透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牢牢掌握斗争的主动权,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坚决打击敌对势力进行宗教渗透的嚣张气焰,各高校必须要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大对渗透和违法宗教活动的治理力度,制定对策,坚决抵制宗教渗透在高校蔓延。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境外宗教渗透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境外势力对我国实施宗教渗透具有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背景因素。境外宗教渗透主体主要源于西方大国、梵蒂冈及伊斯兰激进势力,渗透渠道和手段层出不穷。境外宗教渗透挑战“三自”原则,侵害意识形态安全,危害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干扰中外友好交往,多方侵蚀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目标和基础。应该从宗教政策、办好教会、依法管理、舆论导向、统一战线的国际化等方面强化措施,有效抵御外来渗透,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高校应对宗教渗透问题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前国外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高校进行宗教渗透的新形势,指出高校应对宗教渗透问题需要处理的几种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高校应对宗教渗透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不同社会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宗教也以各种形式和途径向外扩展。这种扩展既包括了正常的宗教交流,也包括了宗教的渗透。对宗教渗透进行科学研究离不开科学的研究方法。从宗教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具体学科视野对宗教渗透现象进行复合分析,消除人为赋予该词的模糊性、神秘性、敏感性,是将其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而实事求是地开展研究的重要前提,对于实际工作部门制定合理有效的反渗透对策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也是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颠覆的首选目标。在新形势下,探讨高校如何抵御宗教渗透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教育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宗教渗透的基本特征,把握正常的宗教活动与宗教渗透的区别,从反渗透组织网络体系建设、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校园防控监管等方面,有效抵御宗教对大学生的渗透。  相似文献   

6.
宗教渗透已严重影响我国特别是我国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安全,法学界对此关注不够.法学研究者应该立足法学视野,对宗教渗透进行准确界定,同时采用微观的、实证的研究方法,分析宗教渗透现状及抵御措施,为抵御宗教渗透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校校园传教渗透,是指宗教组织以宗教的"普世性"为旗号在高校传播宗教,在校园非法建立和发展宗教组织和活动据点,以达到在精神上影响和控制我国大学生为目的的传教活动。宗教在本质上是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我国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阵地,应积极构建抵御和防范校园传教渗透的长效机制,切实培养我国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粉碎西方国家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延边地区宗教的社会影响也日渐增多,而且往往与民族问题、境外势力的宗教渗透及跨国犯罪等交织在一起,成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只有分析存在问题的症结,寻求解决的途径,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才能为延边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高校安全信息工作是指高校保卫部门使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去观察、研究、处理社会改造、经济、思想、文化在高校的反映和收集这方面信息的工作。它是与一定社会发展时期和上级对信息工作的要求相适应的,又是为维护高校稳定与国家利益服务的。其根本任务是及时将当前伴随体制转换、高校改革、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思潮观点、文化相撞击的社会热点问题和境内外敌对势力、宗教势力向高校思想文化渗透的动向,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将其获取并进行处理及时上报,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现就新形势下如何搞好高校安全信息工作的方式、方法做些探讨。一…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和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政治渗透、挑唆等原因引发的涉及宗教问题的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一个突出问题,所以文章试用宗教群体性事件典型案例的剖析来证明此类事件的发生对社会造成的重大危害,从而进一步说明宗教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而伦理,从“伦理”而结构,这是当代中国宗教研究范式的三段式演进。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应当把宗教置于国家与社会的架构之中,是宗教的社会学研究与社会学的宗教研究的结合。传统中国的一个重要历史特征为世俗权力与精神权利的模糊界限与紧张关系,具体表现为中国古代的公共崇拜与私人信仰的彼此渗透。为此,中国宗教社会学的研究首先是要研究宗教所镶嵌在其中的社会关系和政教关系,以能深入中国宗教、信仰的内在脉络。  相似文献   

12.
非法宗教活动是影响新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因素。新疆非法宗教活动的产生既有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等国际因素的影响,又有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煽动等国内因素的影响。正确分析非法宗教活动产生的原因,探讨其存在的根源,有助于制止和打击非法宗教活动,维护新疆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3.
杨增新统治新疆时期,在民族与宗教政策上,利用娴熟的政治手腕,注重怀柔与牵制并行,笼络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对他们分而治之,在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同时,实行政教分离政策,反对门宦制度及“泛伊斯兰主义”在新疆的传播。通过以上措施,在他统治时期,新疆的社会政治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杨增新的民族与宗教政策,虽然有实用主义的特征,但他在复杂多变的政治形态下保持了新疆的统一与稳定,粉碎了外国势力的企图,维护了祖国西北边疆的安全与统一。  相似文献   

14.
宗教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既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又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力量;它不仅属于人们的思想信仰问题,又是社会政治问题。宗教活动的长期性、群众性、复杂性决定其对社会政治稳定与发展作用的多面性。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特别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较之宗教对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而言,对社会政治问题的解决以及社会政治稳定带来的消极影响则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不仅是当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也是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该研究对山东省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信教大学生的绝对数量不多,其信仰呈多元化趋势,仍以信仰佛教为主;大部分学生对宗教的本质、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宗教与迷信的关系能给出合理的选择;大部分学生对我国的宗教政策和高校宗教教育有正确的认识。但在不信教的学生中有不少学生明确表示自己"信运气"、"信金钱",这些现象应该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论宗教对我国西北边疆安全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对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所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所特有的功能上。一方面,当宗教与社会政治体系相一致时,它就能促使其社会成员共同意志、共同信念的形成,对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还是科学与非科学、理性与非理性、道德与非道德相对而言的复杂统一体,因此具有滞后性、敏感性、触发性,当它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互动源"和"感染源"时,会对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宗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意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借助互联网等现代化传播手段开始向高校扩散。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他们的信仰问题至关重要。是既关系着他们个人的前途又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信仰宗教的成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的一个多民族和多宗教地区。从宗教心理学的视角看维吾尔族信教群众的宗教心理特点,宗教心理在促进其心理和谐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信教者心理和谐有利于新疆社会稳定与和谐,应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宗教社会功能的二重性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看,宗教的社会功能具有二重性,其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这就是和谐与失序,稳定与混乱。而以“全球伦理”与“全球责任”为目标的宗教对话,则对增进宗教理解,解决宗教问题,达到社会和谐与文化共融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我国,处理好宗教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宗教也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为当代中国人理解宗教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方法。如果我们把人们习以为常的"宗教鸦片论"进行一番重新的认识与讨论,我们则可以发现,马克思提出的"宗教是鸦片"的观点,其真实的意义则是在于强调宗教问题就是社会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宗教社会论"。它说明,宗教问题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迁,随着社会问题的改变而改变。这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当代中国得以科学实践的基本主题,其目的应是把宗教信仰转换为宗教的社会服务和信仰的社会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