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走进丹麦馆小美人鱼铜像,用足尖感触来自哥本哈根的清澈海水;欣赏英国馆炫目飞动的触角;或者到比利时馆享受巧克力美味,同时参观一场项级钻石展;再到墨西哥馆地下探寻玛雅文明的瑰宝,然后去俄罗斯馆童话世界去放松一下……  相似文献   

2.
正在丹麦奥尔胡斯的一家老城博物馆内,有一个叫“记忆之家”的馆中馆。这里完全是20世纪50年代的设计,古老的座钟、老式的桌椅,包括窗台上小小的插花装饰,都是六七十年前的东西。甚至连清洁用具的味道、厨具调料容器和衣架上挂着的衣服,都和当时的一模一样。原来,这个“记忆之家”是专门为老年痴呆症患者服务的。“记忆之家”的创始人杰森是丹麦一家公司的职员。杰森的父母很早就离异了,他是跟着爷爷长大的。因此,杰森和爷  相似文献   

3.
钟声通灵     
人们习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各式时钟,冠以"古董钟"。"古董钟"的古董二字,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1656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和丹麦的克利斯·迪安,根据伽利略的理论,制造了以"摆"作为调速器的机械钟。从此,"摆钟"登上了人类计时的舞台,一直延续至今。古董钟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载体,向人们展示了它那独特的风姿。康熙皇帝十分钟爱自鸣钟,时常进行把玩欣赏,并在宫中建立如意馆,  相似文献   

4.
总分馆制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基本方向.近几年来,国内不少公共图书馆结合自身的实际,在总分馆建设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涌现了"厦门模式"、"苏州模式"、"嘉兴模式"、"佛山模式"等众多形式多样的总分馆制管理模式.本文在阐述总分馆制基本特征、分析相关模式的基础上,对公共图书馆如何实行总分馆制作了理性思考,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馆风"的内涵,通过探讨"馆风"对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观、对高校图书馆员的学习创新、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育人、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教学所产生的影响,阐明了"馆风"决定图书馆服务的质量与效率,良好的"馆风"是做好读者服务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国学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体系,它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国学"的到来在中华大地上掀起了强劲的热风。"国学热"在全国各地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国学教育,校园"国学热"持续高温,一些"国学堂"、"国学课堂"应声出笼。"国学"进社会,"现代"准备好了吗?全国首家女子学堂坐落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内的一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里,门上悬挂着女子学堂的金字木质牌匾。学堂内设国学馆、书画院、琴馆、棋馆、礼仪馆、茶道馆、刺绣馆、展览厅以及按星级标准修建的标准化学员宿舍和餐厅,学校致力于向古时仕女取经。上午10点,"淑女"学堂开课了,数十名不同  相似文献   

7.
中国馆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展馆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划和成  相似文献   

8.
凤仙花 《社区》2012,(20):44
去浙江杭州休假,有幸品尝到杭州虾爆鳝面。杭州虾爆鳝面出自于杭州的"奎元馆",该馆原名"奎合馆",坐落在杭州最繁华的解放路官巷口,开创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相传有一年省城大比,各府考生云  相似文献   

9.
清史馆于1914年由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下令成立。赵尔巽受聘出任馆长后,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纂修人员的聘任。所聘纂修人员以前清进士为多,并适当照顾因辛亥革命落职从而陷入经济窘境的贫弱翰林。清史馆成员在清代光绪、宣统年间多已成名,入民国后成为世所瞩目的"清遗民"群体,所修《清史稿》也被视为"敌视民国"的"忠清史学"。从清史馆的人事结构及修史进程来看,清史馆成员的年龄、身份、文化立场既有共性,更有差异。当整个社会普遍趋"新",文化思潮日新月异之时,清史馆成员在东华门内的修史行为貌似"落后"、"保守",其实也是光宣文人深思熟虑之后的文化应对。他们的无奈、忧虑及"以旧撞新"都足以昭示现代中国文化格局的多重性及文化嬗变的曲折艰难。  相似文献   

10.
复旦大学图书馆前身为"戊午(1918)阅览室",1922年正式建馆,现由文科馆、理科馆、医科馆、张江馆、江湾馆及古籍部与数学分馆组成。馆舍面积59000平方米,阅览座位3000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