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领域(简称"三公"领域)存在着腐败风险,只有完善市场运行机制才能够有效的规制腐败。而有效的防治"三公"腐败,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指导原则、建立独立的领导机制、成立专门的服务机构、形成网状监督体制以及建立完备的法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发展面临着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的困难和问题,"无直接利益冲突"是社会矛盾的一种新形式。从冲突的起因、演化及其双方关系来看,"无直接利益冲突"仍属利益矛盾,排斥性增长方式是导致这类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包括权利不平等和规则不公平,贫富差距悬殊导致利益相对受损群体扩大并产生相对剥夺感,社会结构失衡造成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形成利益对立。治理"无直接利益冲突",应以包容性发展为基本理念和原则,在必要而适度的经济增长中持续改善民生并优先保障弱势群体权益,重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并坚持多元利益共容和改革成果共享,扩大公众参与以疏通利益表达和沟通的渠道。  相似文献   

3.
三公消费是掌握公权者利用纳税人的钱,以各种名义进行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车私用。中国三公消费的治理刚刚提上日程,任重道远。对于三公消费应该如何治理,古今中外的许多做法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2年政府出台的限制“三公消费”政策,显然会对高端白酒行业的整体经营造成比较不利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四个高端白酒品牌: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水井坊四个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角度,剖析高端白酒收入分别在四个公司产品结构中的比重、高端白酒行业产能的扩张状态以及各个公司所采取的营销策略等角度分析以上四个公司在“禁酒令”下所受到的影响,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6.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根源于"利益冲突",现实生活中"民意→民怨→民怒→冲突"的演变逻辑,凸显了作为基层政府在执政理念、职能定位、制度建设、管理方式以及治理能力上可能存在的不适应性。基层政府亟需以构建服务型政府为核心导向,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构建基层治理网络,建立治理主体合作共赢新秩序、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危机处理能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7.
三公经费公开是预算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央决定要求九十八个中央级预算部门公开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支出和2011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支出以来,三公经费公开出现了公开的部门不齐全、时间不统一、内容不明细和格式不规范的状况。分析原因,主要是法律和制度的缺失,即《预算法》迟迟未修订形  相似文献   

8.
2020年前后中国成功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世界带来了宝贵的减贫经验。以1978-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的公开数据为样本,探究“新”整体性治理框架下农村居民消费、医疗卫生水平对减贫效果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可以解释减贫人数的80.8%变化原因,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全部会对减贫人数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总人口增长可对减贫人数产生15.1%的解释力度,总人口增长会对减贫人数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劳动人口增加量可对减贫人数产生2.5%的解释力度,劳动人口增加量会对减贫人数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绝对贫困线计算的贫困发生率可对减贫人数产生1.5%的解释力度,绝对贫困线计算的贫困发生率会对减贫人数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卫生技术人员数的回归系数值为-0.005,并且呈现出显著性,卫生技术人员数会对减贫人数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基于此,研究建议:进一步释放农村居民人均消费能力,增加农村居民减贫人数,实现乡村振兴;降低劳动人口增加量,尤其是从事第一产业劳动的比重,拓宽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面;提高医疗卫生实际水平,减少单位卫生技术人员数,帮扶和救助低收入人群。  相似文献   

9.
参与者众多的无直接利益冲突很难从利益冲突的角度做出合理的解释,而“结构洞”理论可以从社会关系网络角度对大多数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做出合理的解释。从“结构洞”理论视角看,无直接利益冲突的重要原因是各社会群体间缺失联接的桥梁,无法正常沟通和互动。民众遇到问题时,在政府部门之外不能获得相关的信息,找不到解决的途径,产生的矛盾无法由社会自身来化解,只能压向政府。增加普通大众的“结构洞”数目,搭建起各群体间的“桥”是预防和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有效途径。搭建群体间的“桥”可以从制度改革、创新城市规划和促进社会交往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在我国似乎形成一种所谓“涟漪效应”,其产生的深层根源在于社会分配的不公平及与之相联系的群体异质不公平感的普遍存在;其次也与利益表达机制的不畅通有关。在其产生的过程中,事件触发与演化的关联性往往是通过驱动机制、认同机制、社会比较与自我展示机制和说服争辩机制交互作用表现出来的。在信息时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这些相关发生机制往往与网络极化效应直接相关,即“无直接利益冲突”极易导致网络极化效应的产生,而网络极化效应也促使了“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扩散。而这种双向互动的过程,正是“无直接利益冲突”网络发生机制的作用过程。由此,应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1.
股东作为一个整体通过行使股东权达到最终控制和支配公司的目的,但股东之间并非没有利益冲突。科学的股东权行使规则,应当是有效地协调不同股东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现行公司法所确立的股东权行使规则对中小股东的关注远远不够,一方面导致中小股东权益屡屡受损;另一方面使公司运行秩序和整个证券市场秩序受到极大影响。通过确立股东提案权制度、股东大会决议的无效或撤销请求权制度、自己股份和相互持股公司权利限制制度及特别事项的特殊表决机制等,对解决上述相关问题能起到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再造活动过程中各个阶段不同的特性,通过对冲突进行动态分析,构建出冲突管理的分析框架,提出了合理解决和运用冲突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3.
转型时期公众利益诉求及其路径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同样存在和贯穿着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因直接利益诉求而诱发的“非直接利益冲突”成为当前我国较具普遍性的社会现象之一。防范措施在于:在理性认识上要辩识冲突是社会和谐一个内生的变量,使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保持一定张力关系,防止机制性冲突转化为制度性冲突;在实践层面上可通过主体意识的培育与社会资本的积累,完善利益表达机制与增强社会认同等探寻一条利益诉求的路径取向。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中国社会,公共利益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一个被误传误用最多的概念之一。欲消除乱象,就需要从法哲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和界定什么是公共利益。关于公共利益,有不存在说和存在说两种对立的主张。在存在说中,又有私人利益总和说、国家利益说、社会利益说、目的价值说等多种学说。鉴于公共利益表现形态的千变万化,与其去界定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如归纳出公共利益的若干特质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15.
学前教育以公益性为根本性质。然而当前我国在实现学前教育公益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入园难问题凸显,学前教育的公平性未能充分实现;入园贵现象普遍,学前教育的公共性未能充分实现;市场化倾向严重,学前教育的非营利性未能充分实现。因此,政府应明确责任,保障学前教育公益性的充分实现,促进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征收征用是现代行政的重要手段,而公共利益又是行政征收征用制度的核心,但由于这一概念的内涵的不确定性,从而使之成为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绝佳理由。因此,公共利益在宪法层面上的明确界定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分析和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研究方法,首先评析了近代以来依次在公共行政平台上呈现出的几种理论形态:以公共权力的正当性和合法性为中心的社会契约论;以公共组织的效能性为中心的官僚制理论,以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为中心的公共选择理论;以公共决策的公民参与为中心的商谈民主理论.以此历史线索为据,提出了公共管理理论的逻辑结构为:以公共利益为逻辑起点,以公共权力、公共组织、公共产品为逻辑中介,以公共决策的制定和执行为逻辑凝结.进而把公共管理理论所应解决的基本问题界定为:采用什么样的公共决策体制提供公共产品才能使公共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对外开放的推进,社会结构的转型等,从多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利益格局,催生了新的利益矛盾,表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人们的利益观念从公本位到义利统一;利益内容从单调发展到丰富;人们利益实现途径从单一变成多元;利益主体从静态到动态;人们的利益冲突从隐性发展到公开。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教育政策制定是党和政府的决策系统对已经面临的教育政策问题采取行动的过程。一项政策的制定,是多种力量相互博弈的过程。在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参与制定政策的主体以及主体内部的不同层面,共同作用于公共政策的整个过程。教育部门与资源配置部门、竞合或利益相关部门之间之所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都有其内在的需要或者说是行为动因,而这些动因不外乎各个部门自身对权力、利益、政绩和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各种利益冲突越来越突出。利益冲突具有长期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现阶段我国的利益冲突表现为利益主体及需求日益多元化;物质利益矛盾居于中心地位,收入差距扩大引发的矛盾突出;社会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导致利益群体矛盾的激化。利益冲突根源于人的利益与利益实现方式之间的矛盾。利益整合是对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进行整合以形成共同意志的过程。通过利益的事实选择和价值判断,使利益失衡趋于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