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夜走灵官峡》选自杜鹏程的短篇小说集《光辉的里程》,编入中学语文课本第二册.这篇课文写“我”(材料队长)夜走灵官峡的所见所闻所遇和所感,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高度负责精神和不畏艰险、顽强劳动的高贵品质.文章构思精巧,在艺术上很有特色.一个标题记得《夜走灵官峡》以前曾选入小学五年级课本.那时的标题叫《工地的雪夜》,比较一般化,并且不够贴切.因为文章既不是着重地写工地的“雪夜”,也不是主要地写雪夜的“工地”,“雪夜”、“工地”仅是一个特定的环境.作者在这方面的描写,  相似文献   

2.
荣孟源先生写的《再谈李秀成供》(下简称《再谈》)一文中须待商榷的问题,笔者已经在《与荣孟源先生讨论<李秀成供>问题》中作了第一次答辩(简称一论).本文拟进一步和荣先生讨论《再谈》的其他问题。 一、关于“九天所写应有八个间隔”问题 (一)有关间隔的几种说法 《再谈》第三节的标题是“九天所写应有八个间隔”。对于“间隔”,荣先生本人所说。颇不一致。如在《曾国藩所存<李秀成供>稿本考略》(下简称《考略》)第一节,先是指李秀成“每天开首所写”的各小段,后是指李秀成每天写的最后一叶剩下来的空行、空格。而在《再谈》里,又是把“间隔”和“结头处”及撕毁处的上下“接头”等同起来了。  相似文献   

3.
汉语实词的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在1955年写了一篇题为《关于汉语有无词类的问题》的文章,目的只在于解决有或无的问题,还来不及讨论词类划分的具体方法。现在我想谈一谈汉语实词的分类。为什么只谈实词而不谈虚词呢?因为象词类这么一个极端复杂的问题,为时间所限不可能一次谈完。如果分个先后,我认为应该先谈实词。某些语言学家认为汉语没有词类,实际上也只是说汉语的实词不能分类;至于虚词,则一般认为可以分类。为了和1955年那一篇文章密切结合起来,先谈实词是比较适当的。这并不是说汉语虚词的分类就没有问题了。现代汉语里有没有其正的介词?连词和介词要不要分立?要不要立“助词”一类?这都是尚待解决的问题。至于某一个虚词(例如“被”字)应归哪一类,问题就更多了。我们现在不谈虚词的分类,只是把问题暂时保留下来罢了。  相似文献   

4.
别来烦我     
不能因为咱俩有过节,你就老把我当节过。我正在电脑前敲一篇文章,一个熟人打来电话,问我在干什么。我脱口说出正在敲的文章标题——《不要与我谈房子》。熟人很严肃地说:"今天我不与你谈房子,而是谈其他事情。"  相似文献   

5.
<正> 人们历来认为,“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我们党和国家刑事政策中的一条重要原则。然而在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却不见这样的条文。有人对此提出了疑问,黄明新同志著文在《民主与法制》1979年第二期上作了解答,文章的题目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这句话为什么没有写进刑法条文里?》。黄的文章认为,“虽然在刑法条文里没有写‘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八个字,但它的精神仍然体现在有关条文中”。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不同的看法。打算先通过分析黄的文章,谈一谈在我国《刑法》中有没有“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原则或精神;再从理论和实践上,谈一谈在我国的刑事政策或刑法中,还该不该采用这条原则。  相似文献   

6.
<正> “矫情”,还是胡扯? “矫情”似乎并不是个褒义词。因此,当我打开《文学自由谈》1991年第一期,读到那一组谈《红楼梦》的《读书手记》中一篇《红楼的矫情》的时候,不由得怔了一下:曹雪芹写《红楼梦》,深情无限,怎么会是“矫情”呢?  相似文献   

7.
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是脍炙人口的篇章,也是中学语文课的传统教材。作者还写过一篇在选材、立意、构思、布篇方面都与《白杨礼赞》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堪称姊妹篇的抒情散文,现也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这就是《茅盾文集》第十卷的第一篇:《风景谈》。《风景谈》写于一九四○年底,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那是乌云笼罩、血染大地的艰苦年代,国脉民命系于一发的危难年代。武汉失守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一方面对国民党诱降,一方面向我华北地区推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疯狂扫荡。国民党蒋介石一方面消极抗日,一方面却积极反共,妄图消灭共产党和解放区,对日妥协  相似文献   

8.
听老师上《落花生》,老师围绕着“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进行多方体验,深入探讨,对学生进行为人做事的思想教育,绕来绕去的纠缠不休,有些腻了。突发奇想:难道许地山先生写这篇文章时真的就是为了敬告世人做人的道理吗?有没有别的意图呢?文中说“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与父亲共品一次花生怎么就“很难得”了呢?难道父亲不愿意?还是别有原因呢?蓦然间觉得,其实这是一篇怀念父亲,赞美父爱,缅怀亲情的抒情小散文。如此想来,再读文章时,确实有别样的感受。许先生用简洁而朴素的语调,向我们娓娓道来,描…  相似文献   

9.
最近法国《费加罗文学报》上有三篇文章讨论了新小说派的问题,很能说明法国公众对这些作品的看法,现将这些文章的内容摘要介绍如下:《费加罗文学报》第917期(1963年11月14日)上刊登了多米尼克·日阿迈题为《1963年小说家玩的什么把戏?》一篇文章。文章一开始,作者提到远在他服兵役时,就有人教导他连最小的事也要问问“在哪里?”,“在何时?”,“什么?”,“怎样?”等问题。可是,对于这些无疑是太简单的疑问,1963年的作家也不能予以答复。不是缺少“在哪里?”,便是没有“什么?”,不是“怎样?”没有说清楚,便是“在何时?”没有讲明白。更不用问“是  相似文献   

10.
“编辑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桥梁”──论巴金的编辑意识蒋成德巴金在《十月》杂志创刊三周年的时候,写了一篇《致〈十月〉》的文章,着重谈的是“关于编辑的一些事情”,其中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巴金的编辑意识。他说:“做编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从编辑的观点看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话题设计阅读下面的短诗《面具》,根据要求作文。儿童的世界里没有你便没有乐趣成人的世界里有了你就有了悲剧没有你世界不会完美有了你世界不再美丽请以“面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构思点拨写好这个话题作文,首先是理解好这首短诗。诗中儿童的面具自然是指孩子们戴在脸上耍的“小猫”“小狗”“小白兔”之类的玩具,所以“没有了你便没有了乐趣”;而成人世界里的面具,“有了你就有了悲剧”,是指成人之间虚伪、假象、造作等等,所以“有了你世界不再美丽”。因此,写作此文要尽量围绕着这个核心进行生…  相似文献   

12.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包括《谈艺录》)里,并没有对刘勰和《文心雕龙》作过专章研究,但据笔者粗略统计,他在这两部著作里,称引、论述到刘勰和《文心雕龙》者有近百处。罗列、排比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他对刘勰和《文心雕龙》批评的多,肯定的少,说得不客气点,钱先生对“谈艺人师”刘勰和“体大虑周”的《文心雕龙》都并不怎么佩服。当今论坛,《文心雕龙》业已成了“显学”,扬之者谓其不刊,抑之者且不许与批尾家比迹。是耶非耶?听听钱先生的意见,那实在也是很有意思的。  相似文献   

13.
“无错不成报 ,无错不成书” ,已经成为新闻出版界忧心之事。何以解忧 ?惟有读书。语文出版社为报刊编辑记者推出一本新书———《报刊纠错例说》(以下简称《例说》) ,就是这方面一本可读之书。《例说》收文章 86篇 ,归纳成 8个部分 :用词篇 ,引语篇 ,时间、数字篇 ,标题篇 ,标点符号篇 ,常识篇 ,文章评改篇 ,杂议篇。《例说》作者在“例、说”二字上做足文章。先谈“例”。这本书从大量语料中选取近 40 0个例句 ,涉及 1 0 0家报纸 ,34种书刊 ,称得起广搜博纳。例句以常见病句、多发病句为主 ,很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如《该不该用“该”》一文…  相似文献   

14.
谈谈康大叔     
《药》里的康大叔是不是卖人血馒头的刽子手?这个问题近年来有很热烈的讨论;细读原作,此人与刽子手确乎不应混为一谈。鲁歌同志的文章(《也谈“黑的人”与康大叔实非一人》,江西《语文教学》1983年第2期)综述了五个方面的理由,相当全面,很有说服力。这一方面的争鸣似乎可以结束了。  相似文献   

15.
新编十年制中学语文教材,选上了杨朔同志的《香山红叶》,原有的《茶花赋》和《荔枝蜜》仍然保留。我认为《香山红叶》、《茶花赋》和《荔枝蜜》这三篇在写作手法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它们都以物喻人,语言精炼,诗意浓烈,结构又都是曲折有致,“卒章显志”,于是想就此来探求一下杨朔散文的奥秘。首先觉得这三个题目都很有诗意。我们都知道杨朔写散文“总要象写诗那样”“推敲字句”的,对于文章的题目,他更是精心斟酌。看“香山红叶”这个标题吧。古往今来  相似文献   

16.
读了刘德福同志发表在《山东师大学报》1984年第5期上的文章《也谈‘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概念》(以下简称刘文),很受启发。现在又有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写在这里,以就教于同志们。刘文认为,为了弄清社会经济形态的基本涵义,必须“联系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作历史的考察”。我们完全赞成这个意见。我们先看看刘文所作的“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17.
今年元旦,广州地区某报推出的新千年纪念特刊中,有一篇题名《北伐从韶关打到东北》的文章,对历史作出不正确的解释,引起一些老同志的不满。笔者也认为这确是一篇观念混乱的作品。这文章的题目,已经导致读者发生疑问:历史上作为中国大革命时期的北伐这个革命武装大行动,怎么会是“从韶关打到东北“呢?这明摆着是一个扭曲历史、哗众取宠的标题。文章的提要还写着:“北伐成功后,不但  相似文献   

18.
龚书铎 《中华魂》2010,(2):60-60
《人民日报》2009年10月23日“人民论坛”的一篇文章说:“新中国成立,伟人一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国庆60周年游行队伍中抬的标语也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一些报刊的文章中也是这样写的,如《中华魂》2009年第10期一篇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文章中说:“60年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前夜,毛泽东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题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其他不多列举。  相似文献   

19.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评这本书说,没有一个哲学家能象罗素那样愉快地否定自己早期的著作。关于他第一部理论著作《论几何学的基础》,他现在写道,“我不认为在这本早期写的书里有任何站得住脚的东西。”谈到在它不久以后写的一篇论数和量的文章,“我现在看来纯粹是废话。”他在1896—1898年写的关于物理学哲学的文章似乎是“十足的胡扯”。那本现在还有读者购买的“家庭大学丛书”版的《哲学问题》,他倒认为“里面有不少地方自己还是相信的。”在收入本书作为附录的一篇论“罗素哲学”的未  相似文献   

20.
《水浒》写了宋江搞投降活动的全过程,并致力歌颂宋江推行的投降主义路线,它从反而教育了人民.使人民知道什么是投降派。然而,反动封建文人金圣叹砍去了百回本《水浒》的后二十多回,搞成了一个“断尾巴蜻蜒”。鲁迅非常不满意金圣叹,专门写了一篇论金圣叹的文章《谈金圣叹》(见《南腔北调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