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文化有多种定义,但简而言之,凡人类创造的一切非自然之物都是文化。文化一般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又多表达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根据罗素的解释,人类出于对外在自然界的恐惧,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创造了各种形式的物质资料和生活资料,这些都是物质文化。物质文化又称物质文明,表现为人类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主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既是人对  相似文献   

2.
广义技术初探--试论技术的四种基本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狭义技术属于自然改造的范畴,是人类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的自然技术;广义技术首先属于实践活动和相互作用的范畴,既包括人类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的自然技术和人类改造社会、改造主体的社会技术,也包括一切非生命物质所具有的自在技术和一切生命物质所具有的本能技术.自在技术、本能技术、自然技术和社会技术是四种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技术形态,彼此间是阶段性与连续性、历时升迁发展与共时影响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高技术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和先导,它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综合的概念。今天,日益神奇的电子技术,崭露头角的激光技术,前景广阔的信息通讯技术和形形色色的机器人都是当今世界高技术的主要内容,它们不可避免地冲击着人类的文化生活。它影响着人类各种文化活动及成果,改变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结构,改善了人类的文化生活环境,创造了新形式的文化生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高技术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需要的螺旋体动态结构范和生需要是一切社会心理的出发点,也是它的终点。研究需要或社会需要,对社会心理学具有决定性意义。古往今来,人的一切活动,无非是为了满足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要。需要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不可缺少的杠杆之一。人类所创造的千奇百怪的物质文...  相似文献   

5.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诸领域的知识体系,技术是人类为实现改造与控制自然以满足社会需要而创造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具有显著的特征,对社会的各方面包括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并最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的高技术,涌发人类的高情感,随之通过艺术的抽象、概括,不断地更新着人们的审美观念.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必然影响着艺术表现的物质手段,并从内容和形式上影响美学上的风格,产生出有标准、有共性、有系列的规整美,尖端科学技术的功能美,合乎“人体工学”的科学舒适美,新型材料的肌理美;符合力学理论的结构美,反映现代光学成果的色彩美.从装饰美的总体意义上说,这一高度浓缩的审美创造活动,包括现代人们经由实用的设计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构思与计划.它是社会经济、科技同艺术创造的有机统一体,并由以大…  相似文献   

7.
张莉华 《金陵瞭望》2006,(10):34-35
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文化产业所创造的巨大的文化生产力.比过去一切社会所创造的全部文化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存在方式.它正以其独有的生命形态和创造力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人类社会的文化面貌、生态结构和生存方式。如今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些国家举足轻重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日益深刻地介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8.
一、民间文艺生态比较的意义民间文艺包括民间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各种艺术形式不同,但都是以审美为主要功能的审美文化。人类为适应环境,满足自身本能的和社会的需要而创造种种文化,就像“一张满足社会基本需要互相联系着的网。”(马林诺夫斯基语)为满足人的吃、穿、住、行的需要,人们创造了物质文化;为满足结为群体、组成社会的需要,人们创造了制度文化;为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人们创造了精神文化。作为精神文化重要组成部份的文学艺术,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审美需要,即对形、声、色的审美需要而创造的。人们为满足…  相似文献   

9.
社会文化的缔构是社会进化区别于生物自然进化的重要分野。人类创造了文化,而文化的缔构又影响和培育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全部模式的密码本。”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曾把多样性的宇宙现象划分为三个层次,或叫三个部分:一是客观物质世界;二是主观精神世界;三是人类文化世界。文化世界与主  相似文献   

10.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开化状态,是人类在一定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社会文明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分。物质文明就是人们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  相似文献   

11.
论现代条件下的中外文化交流与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常春元文化,本文所指的是广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历史现象,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起源于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是不断发展和变化,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有其客观规律的,是人类用以与自然和社会斗争...  相似文献   

12.
现实的物质世界是由自然界、人(包括人的主观精神)和社会三个部分组成。自从人类在地球这个宇宙生存空间诞生以来,自然界就产生了自己的对立面,它不再是象达尔文所描绘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那样的按照缓慢的节奏进行演化的纯自然环境,而是逐渐变成了人和社会的行为加入其中,一切变化都无不打上人和社会烙印的一种人化的自然环境系统。并且,它只是自然界、人和社会这个大系统构成要素的一部分。在这个系  相似文献   

13.
物质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以特定的活动方式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物质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物质文化的水平决定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科技发展使物质文化得到提升,推动了物质文化的进步,促进了物质文化的更新。二者的交互作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音乐,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长期的文化交流、吸收和融合所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的音乐艺术,是客观地反映人类高度激情的艺术,是深刻有力地影响人们思想感情,以对生活进行体验的审美形式。因此,音乐是人类各种活动现象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以它自身的特定功能,对社会的其它现象发挥着作用。音乐最能抒发人类的情感,激励人们的斗志,歌颂人类的美好爱情,它鼓舞人们去生活、去探索、去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音乐,伴随着人类生活发展到二十世…  相似文献   

15.
美术风格同哲学、宗教等一样是文化的一个领域 ,是作为精神的存在 ,以一定理念为指导的精神价值创造的一种形式。因此 ,美术发展必然同文化的演进、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化的演进和发展促使美术及其观念风格发生转变 ,美术的风格发展也正体现了文化的演进和发展。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上所创造并渗透于一切行为系统里的观念体系和价值体系。它包括物质基础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他们决定了文化的水准精神上包括道德、宗教和社会其他组织方式。种种知识结构以及经济以上的价值体系这些我们可以称为精神文化。人类的精神改变了物质世界…  相似文献   

16.
1.1 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这个经典性的论述,对人们认识和把握文化的性质与范围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和深远的积极影响。随着包括语言学在内的有关学科的发展,人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或层次来区别文化的不同内涵。文化包括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劳动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种文化是相对于自然而言的。狭义的文化,指社会在特定发展阶段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或者说,是指物质生活以外的精神现象和精神生活。这种文化是相对于经济而言的。 1.2 纵观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重视文化因素的教学,也不过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从我国情况来看,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人类对社会进行改造后所产生的一切成果,是人类为了求生存与发展、进行实践的整个过程,当然也包括了人类实践过程中的所有物质和精神成果.在这整个过程中,美是一切活动的先导.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它总是以审美的态度和眼光对待世界、对待社会、对待他人、对待自己.美贯穿着人的一切活动.作为从人的一切活动中积淀下来、升华出来、成为代代薪火相传,影响着人们的思维,约束着人们行动的文化,它的本质即是美.文化实际上就是美化.  相似文献   

18.
精神文明是人类在进行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所取得的积极成果的总和或系统,包括社会的智力文化、思想道德和物质载体(精神文明活动的机构和设施及其物化成果)三个部分。一般来说,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状况,总是折射出该社会的社会性质及其发展状况,从而构成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成为人们研究、认识该社会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只有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和特点,尤其是要立足于我国精神文明的实际和特点。因此,探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现阶段我国精神文明的特点或特色,意义就显得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9.
清代通惠河物质景观的演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定都北京,通惠河的开通解决了江南漕粮北运的问题,满足京城人们生活的需要。清代通惠河的开凿是在元代通惠河的基础上进行的,历经元、明两个时期形成了丰富的文化景观。物质景观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并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从统治者对通惠河实施治理政策的角度研究通惠河物质景观的形成发展的过程。这对研究京杭运河的价值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活方式是从人类生活的角度,表现人类社会的一切社会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范畴,它既不能归结为人们日常的消费方式和交往方式,也不能看作是囊括一切现象(包括生产方式)的范畴。生活方式从内涵上看,包括生活主体、生活需要、生活观念、生活模式四个要素;从外延上看,涉及劳动活动、消费活动、政治活动、交往活动四个领域。生活方式是表现社会深层结构的表层结构,它对人类社会发展起着协调、积淀、转化和变革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