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东方女性母性爱往往多于性爱,她们最为常见的行为模式就是为心爱的男人而牺牲自己.  相似文献   

2.
脏话作为一种非正规的边缘性语言,在现代社会已经无所不在。大部分脏话具有浓厚的性意识指向,直接以男女性器官或性行为为对象,尤以女性为甚。脏话的性意识指向背后是复杂的男女两性社会权力、地位关系,也体现出两性性心理的差异、变化。分析脏话的性意识,不仅能展现一定的社会文化、社会关系、两性性心理,而且能剖析出脏话中一些实质性的东西,为禁止脏话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少现代人在性爱前会过分追求身体的清洁和体香,希望以此来为性生活"加分"。针对这种现象,美国洛杉矶性爱研究专家楼·帕杰特指出,性爱前过于追求清洁和香味,是异常性心理导致的性洁癖。性洁癖者在性爱过程中会有多种表现:  相似文献   

4.
明清性爱小说的序跋及评点对小说本文的主旨、形象塑造、情节结构、艺术技巧等问题作了探讨,丰富了古代小说批评的内容。同时,它们还保存了许多文学的、社会的、思想的资料,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值得从多层面挖掘。所谓性爱小说是指反映、描述、展现人的性属性的作品,它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可以包括性活动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与性相关的一切活动和意识;狭义则专指以性欲表现为中心内容,在具体描写性行为和交媾关系或带有官能刺激和挑逗意味的性感和情欲的基础上,反映人的性心理、性意识、性观念、性情感等性文化内容的小说作品。本文所论只就性爱小说的狭义概念而言,不涉及广义概念的作品。与绝大多数其他明清小说的序跋与评点一样,明清性爱小说的序跋及评点在小说本文批评和小说理论建设方面,都不能与名著批评的建树相比肩。但作为中国小说批评发展长河中的一员,即便是模仿,也丰沛了这条大河的水量,何况它还有一定的理论贡献,更有保存史料,反映时代风潮和性文化特征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小说中对于性描写的展开是人类性意识发展的必然结果,小说家的责任就在于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性行为、性心理以及性环境的描绘,充分显示人物的心灵与动作的完美,使之成为小说艺术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郁达夫与劳伦斯是本世纪前30年小说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们作品中的性描写几十年来一直成为社会与评论界争议的内容,他们并因此而遭到某些人的抨击。但他们的创作却是对人类美感的一种具体表现,将人类的性行为以及一切与之有关的内容在审美感知的标准下加以衡量,正是一个小说家的魅力。从这两位小说家的这方面比较中,可以领略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然而这些又都是统一在人类对于性爱的认识的前提之下,人们完全可以从中汲取到一些美好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性意识的角度出发分析张资平性爱题材小说的特色,那个时代的性意识具有新旧杂糅的特点,在小说中主要表现为对处女情结的执著、对女性充满矛盾的想象以及在性爱描写上大胆与含蓄并存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兼采传统诗学原理和当代文学理论,管窥抒情诗传统在当代文学作品中的转化方式。以汪曾祺小说《受戒》为例,提出:汪曾祺的诗化小说承接了抒情意境这一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态,在自律和他律、现代和传统的融合中为当代文学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8.
性爱叙事作为文学表达的一种基本形式,贯穿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始终。很多时候,小说中的性爱叙事作为一种特定时期的文化现象,有其特殊的文化隐喻,然而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泛滥的性爱叙事也常因为为了增强文本的"声""色"效应而沦为商业图书市场的消费符号。贺奕《身体上的国境线》中的性爱叙事散发着一种青春成长的私语气息,同时在爱之本质的深层探寻下不乏个体焦虑和家国文化的主题隐喻。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文学在性爱文本上呈现出三个文本交替出现的历时性发展态势改革开放前的性爱/政治文本,性爱成为"革命"的附丽;新时期思想解放后的性爱/道德(伦理)文本,重"情"而轻"欲",以"情"代"性"20世纪90年代后的性爱/自然文本,开始对两性关系作自然人性的探索.这三个文本的交替出现,是历史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文学中情爱、性爱、欲望的书写一直是创作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中国现当代文学有其丰富的创作实践,也有着对这一创作现象及其问题的不断思考。在当下社会文化的转型期,这类写作对文学的价值意义究竟何在?文学的本体是人生的诗意,其本质是推进人的精神、心灵的净化,更是对人的自身道德的提升,因而文学史的情爱、性爱、欲望书写提供给我们的不只是一种创作题材的选择问题,也是一面历史的镜子。那么,我们有必要通过现当代文学史中具体创作现象、典型作家作品的历史辨析,以及其反映出的整体文学史问题的反思,期盼由情爱、性爱的生命体悟而深入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内部考察,警惕新的文化语境下作家欲望叙事对文学道德理想的削弱,真正理解身体写作的存在本体论意义。本期选发的这一组笔谈,也许观点不一,但目的在于就此引发更多的学者,对这类直接关乎人的存在自身的创作和理论问题,展开学理层面上的充分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文学是一个永远开放的体系 ,这注定了有关它的教学与研究的内容与方式都将处于一个不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如何使用更科学的教学方法 ,使教学对象在对中国当代作家作品以及各种文学现象的感性认识过程中 ,上升到对文学发展历史的一种整体理性把握 ,从而进入一种更具现代意义的学术探讨 ,并感受到其中某种人文传统的传承以及在较高层次上获得一种思想解放的人格提升 ,这是我们在总结和探索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指归。  相似文献   

12.
在丁玲的短篇小说<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和<夜>中,作家的创作意图与作品的客观效果发生了背离其女性意识比革命立场更为引人注目;小说的艺术重心在女性意识,丁玲思想中深植的女性意识,其创作方法上的矛盾,以及社会革命与女性命运的不一致,是导致这一背离的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方维保 《东方论坛》2010,(4):70-73,98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文学文本的修改和重写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与文化现象。与传统的文学文本修改和重写相比较,当代文学中的作品修改和重写尽管涉及艺术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当代革命政治意识形态通过文本的修改和重写实现了文学话语的清理和重构。  相似文献   

14.
在文学史的体例布局上,各种古代或现代文学史通常以代表作家和经典作品为结构主线,但近二十年的七十多种中国当代文学史在重读历史语境时,却主要突出题材、思潮、论争和现象,而不是以作家、作品为章节题目。这或者是因为价值观念系统混乱和文学史书写距离太近导致当代文学正典化的困难,又或者是由于中国当代文学特殊生产环境的主要创造物,首先是现象思潮而非作家作品。本文试图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文学体制、80年代知识分子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合作与冲突之互动关系,以及近二十年来文学史写作者及当代文学评论者的学术背景变化等三个方面,来讨论当代文学史的这种重现象思潮轻作家文本的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15.
无名氏并不是传统文学评论家所认为的“性爱作家”、“反动文人”,而是一位为人类而艺术的作家,虽然他在多难的20世纪40年代仍醉心于描写浪漫奇艳的爱情故事,但是,无名氏在作品中还对人类命运和文化的“圆全”进行探究。浪漫、神秘、传奇的风格,使无名氏作品艺术的纯美与深邃的哲学探寻得到了和谐的契合,并给中国读者们带来新鲜、独特的阅读感受。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大融合,是无名氏作品写作手法的特点,也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先验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以简·奥斯汀为首的英国女作家群为建立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传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们专注于书写女性独特的感觉和经验世界,表达她们的意志和愿望,作品中彰显出渐次成熟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典籍一向有“以树喻人”的传统。当代许多诗人、作家也常常在不同的生存境遇中以树喻人、以树咏怀、以树明志。因此,“树”便成为当代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文学意象之一。对这一意象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古典文学与当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同时也对当代文学研究的深化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以鲜明的民族性为特征的景颇族当代文学的产生和繁荣,已成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一种崭新的文学现象,为文坛所瞩目。一个仅为十万人口的民族,在短短的几年间,使自己民族的当代文学从无到有,作家和作者数人、数十人及至上百人成批的脱颖而出,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文学群体,这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是极为少见的。一种文学现象的产生和一个民族当代文学群体的形成,自然不可能是毫无依据的偶然现象,本文从三个方面,就景颇族当代文学的崛起进行分述。  相似文献   

19.
田小娥与鹿冷氏作为宗法文化下传统妇女命运的符号性象征 ,都是封建社会礼教和宗法制度的被侮辱者与被损害者。田小娥以肉身的敞开来表现生命个体的感性欲望 ,来对抗传统伦理道德 ,从而走向生命的尽头 ;鹿冷氏以肉身的遮蔽来试图顺从和适应传统伦理规范 ,却最终走向了人格的分裂。她们作为作品中一组二元对立人物展示了我们民族性心理的某些印痕。  相似文献   

20.
“性心理障碍”又称性变态,是指其性爱对象或满足性欲的方式与正常人不同。正常的性活动,应是在成熟的异性之间,以阴茎和阴道为性交主体的行为。凡是性欲活动不指向异性,或者不采取上述性欲满足方式及情节荒唐者,均属于性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