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的关系视角,论述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一是博物馆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部分”进行收集、整理与保护,二是博物馆自身形式的创新与多元化能够更有效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博物馆加强了与文化遗产原居地社区居民的参与和互动。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作文》2014,(10):53-53
人们去博物馆的目的往往是鉴赏珍贵而美丽的文物和艺术品,或者了解人类和自然的历史。但世界上也存在一些让人心生恐瞑的博物馆,里面的景象会成为参观者的噩梦。这些博物馆的展品让人不免联想到恐怖片中的道具,所不同的是,道具是假的,而它们却是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3.
生态博物馆     
生态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最大的区别在于生态博物馆是将文化遗产进行就地整体保护,而传统博物馆是将文化遗产征集到博物馆中收藏或陈列。生态博物馆实际上就是当地的社会文化区域,社区内的居民是生态博物馆的拥有者。世界上第一个生态博物馆于上世纪70年代建立于法国南部的一个工业小镇。如今,欧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已建起300多个生态博物馆。我国于1998年11月在贵州省一个古朴的苗族山寨中建立了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贵州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刘建中  相似文献   

4.
虚拟博物馆的出现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开辟了新的途径,通过把文物中承载的各种信息抽取出来,将传统的静态文物转变为由声音、图像、文本等构成的动态的数字化信息,使访问者能够突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随心所欲地在博物馆中漫游、学习。因此,以丽江市东巴文化博物馆为原型构建东巴文化虚拟博物馆。虚拟博物馆通过向访问者全面展示蕴含在展品中的文化精髓外,充分结合人机工程的特点,将用户的心理特征、使用习惯和学习兴趣纳入到虚拟博物馆的设计中,最大限度考虑"人"的使用因素,不断突出人与虚拟博物馆之间自然、流畅的交流与协作,在为访问者提供形象、生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访问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也使东巴文化的宣传和普及能够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有利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5.
略论博物馆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物馆管理的核心是人,人是博物馆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实践证明,办好一个博物馆,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这是提高博物馆业务工作水平、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建设有中国特色博物馆的根本措施之一。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博物馆人才培养的重点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论博物馆、民族博物馆与民族学博物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旨在阐述博物馆主要功能的二重性: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不同性质的博物馆应突出其不同的功能。因此,在民族范畴内,民族博物馆与民族学博物馆的功能,也应有所区别。一、什么叫博物馆A、名称的由来:博物作为一个词,始见于《山海经》,意思是能辨识多种事物。《尚书》称博识多闻的人为“博物君子”。《汉书·楚元五传赞》也有“博物恰闻,通达古今”之句。这是传统的用法。  相似文献   

7.
以贵州地扪侗族生态博物馆为例,对我国生态博物馆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保护的新思路,即将地方生态博物馆与文化旅游的发展相结合,同时注入民间资本,由社区居民来管理社区文化,解释自己的文化并选择其发展的方向,从而促进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实现少数民族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性,这也是关于生态博物馆发展的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8.
在语保工程的牵引下,近年有高校提出和实施建设语言博物馆,这是文化繁荣和语言学科发展的现实诉求。语言博物馆作为公益机构,要面向语言社群、语文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实现资源采集和保护、语言学习和知识传播等基本功能。语言资源和语言服务的功能属性决定了语言博物馆更适合数字博物馆而非实体博物馆。现时语言博物馆的实施主体是高校语言系所,资源采集和保存主要服从于某些领域的语言学研究,在法律保障、服务能力、专业人员、社会服务网络方面存在先天不足,难以有效保护语言资源并开展切实的服务。语言博物馆建设必须将社会传播和可持续作为首要考量。  相似文献   

9.
求变与保护:中国首座民族生态博物馆的处境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贵州梭嘎苗族生态博物馆是中国和挪威两国的国际合作文化项目,作为亚洲和中国的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其实践的意义重大。原本想通过建设生态博物馆保护和传播梭嘎苗族的文化遗产,发展当地经济,可是随着苗寨与外地的交往频繁,苗寨生态文化正在发生一些现代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同博物馆举办的初衷有悖,博物馆进退两难。著者认为在理论上讨论清楚这件事,是博物馆可以长期存在的基础,否则生态博物馆将自身处在一种自生自灭的尴尬境况中。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应如何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变化,重新定位博物馆职能的运作方式,是摆在博物馆人面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进程中,不难发现"人"的重要性。如何有效地对博物馆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实现博物馆事业的持续发展?本文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为例,对博物馆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了探索,积极寻找博物馆人力资源管理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2.
克什克腾旗博物馆是历史类博物馆,创建于1984年,1988年正式开馆,2007年迁人新址。曾用名克什克腾旗文物馆。馆址位于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应昌路北段克什克腾旗地质公冈博物馆综合楼内,博物馆展厅面积500平方米,库房面积50平方米,办公室面积550平力‘米。克什克腾旗博物馆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为一体的多功能博物馆,兼...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文化遗产,而博物馆是对其保护传承的重要路径之一。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通过对广灵剪纸历史、剪纸技术、剪纸内容的展陈,不仅有效传承保护了广灵剪纸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目前广灵剪纸艺术博物在传承方面还存在着活态展示不足、剪纸创新人才缺乏,产品题材单一等问题,为此建议博物馆以“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为原则,在展陈中以实物制作再现、文创产品创新、剪纸素材扩大、品牌效力增强等方式,切实推进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非遗文化传承能力。  相似文献   

14.
英国伦敦有100多所博物馆和画廊,是世界上拥有博物馆最多的城市,而且绝大多数博物馆是公益性的,对公众免费开放。这些博物馆主题多样、风格迥异、内容丰富,令人叹为观止。笔者居留伦敦两年多,参观过大大小小30多个博物馆,其中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国家肖像画廊、维多利亚和艾尔伯特博物馆、自然史博物馆、伦敦博物馆,虽去过多次,仍意犹未尽。泪洒大英博物馆最享有盛名的要数大英博物馆了,它位于新牛津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始建于1753年。馆内藏有文物650万件,分10个部100个展厅,占地六七万平方米,荟萃了从人类文明曙光闪现至今世界各地的奇…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应该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丰富多彩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频临消失和灭绝。大学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在非物质文化传承创新和保护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完全可以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条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肩负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十三行博物馆是彰显千年商都广州城市精神之魂的最好载体;十三行博物馆的内涵与外延具有历史性、国际性、现实性意义;选取十三行商馆遗址构建专题博物馆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筹建十三行博物馆并不需要大拆大建,并能更好地保护历代普遍遗产,促进历史街区的整体保护与复兴,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十三行商埠文化特色旅游区,带动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打造广州世界文化名城品牌。  相似文献   

17.
石越 《淮海文汇》2013,(6):42-43
博物馆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方式落后、资金短缺、市场意识不强等是博物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试图寻找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并试图提出改变博物馆经营局面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博物馆的民族文化景观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博物馆是一种新颖的传统文化保护手段,对民族文化景观的旅游开发具有示范效应。生态博物馆开展文化生态旅游具有必要性,生态博物馆的民族文化景观旅游开发应有自己独特的模式,并遵循保护第一、科学规划、入乡随俗、重质不重量、使用付费与回报社区等原则。  相似文献   

19.
贵州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方面进行了许多本土化的探索,“村寨/露天博物馆”就是其中之一。这种以村落为单位的文化保护实践,与后来从国外引进的“生态博物馆”以及目前国家所倡导的“文化生态保护区”有许多相似之处,基本把握住了文化保护的主体性。对这一已有20多年时间的文化保护实践项目的样本考察表明,村寨博物馆其实也是一种新农村建设运动。当一个传统的村落空间被置于博物馆话语之下时,村民便开始了一种“破冰式”的文化传承与文化生产的现代性建构之旅。因此,哪怕是一个目标旨在文化保护的项目。也是一种不同于当地文化的异质文化传通,是一种文化资本与社会力量的介入,它终究成为村落社会文化变迁的动力,甚至成为颠覆村落社会秩序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20.
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博物馆一项重要功能,体验教育是一种重视人的体验与全面发展的教育。博物馆具有开展体验教育的先决条件,本文就博物馆陈列展览、互动展示项目及特色培训分析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内涵。博物馆开展行之有效的体验教育是实施科普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博物馆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