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任是人的内在要求,是人类不断追求的价值目标。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的人际交往方式的转变,使信任的社会类型由人伦信任为主转化为制度信任为主。而制度的缺失正是导致目前信任危机的主要根源。因此,从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和信用制度入手应该是化解当前信任危机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制度是社会信任的基础。制度包括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二者缺一不可,尤应重视内在制度。"中国晋商兴盛"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强劲的内在制度以及以它为基础的"内在制度型"社会信任,而当今"美国股市信任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恰正在于内在制度的缺失。这两大历史事件留给我们深刻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3.
"风险社会"理论已经成为理解和解释当今世界的一个关键概念。在风险社会中,不确定性和不可控制性的社会情景致使社会信任结构体系断裂,产生了社会信任的非社会化、私人化和非理性化等危机。这种由社会风险造成的社会信任危机,可以通过强化信任危机意识、风险意识和宣扬共同价值观重建社会信任文化,同时加强信任制度建设和构建"第三方"信任的制度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信任危机,促进人们形成普遍信任的心态,提高应对社会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医患信任危机对医疗执业环境的影响及其法律因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医患关系信任危机频现,医疗纠纷和医闹事件不断,医疗执业环境受到严重影响,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准医生职业决策下降,医学人才流失严重。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重建信任基础是优化执业环境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皖北某县189例农民工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农民工社会信任现状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各种社会排斥和信任机制缺失导致农民工群体社会信任危机,这显然不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可以通过增加农民工收入、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农民工文化素质、引导非政府组织建设、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谐的社会互动机制等措施,提高农民工的社会信任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网络空间中信任危机的主要现象进行描述,运用复杂性研究关于“混沌的边缘”的思想对网络信任这一网络空间有序化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做深刻反思。主要从网络“人”际信任与系统信任两方面入手对网络信任问题的根源进行揭示。从根本上看,网络空间不信任现象的存在是客观必然,网络信任危机是网络社会系统的无序状态,网络有序化是信任与不信任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各个领域正在经历着不同程度的信任危机,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传统的消失弥散了信任基础,人对自身存在产生了危机,加上制度的缺失和制度性承诺的乏力,人们在转型变革的背景下,感受到了信任危机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政治信任缘起于社会学。长期以来,西方学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探讨了政治信任。西方学者在分析政治信任危机中,分别从时代因素、社会因素、公众因素、政府因素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政府公信力弱化的原因,认为社会一市民、经济一效率、政治一合法性这三个具有因果关系的机制对于政治信任的高低起着关键性作用。针对政治信任下降的态势,西方各国采取了从加强自身制度建设、培育公民社会,提升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程度这两方面来改善政治信任度。同时许多学者认为,持续改革是保持政治信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社会基本信任形态的社会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任是社会生活稳定的基础,更是社会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中国当前信任状况堪忧,存在较为严重的信任危机.身份信任、契约信任、第三方信任是三种典型的社会基本信任形态,具有各自特定的社会基础.可以根据不同信任形态的社会基础特征将社会领域细分为一般生活领域、现实经济法律领域、虚拟网络经济法律领域,并据以厘清不同信任形态的优势,提升对信任的理性认识,形成良好的社会“信任合力”以破解当前的信任危机.针对虚拟网络经济法律领域,可以在发展契约信任的同时,采取特别措施促进与规范第三方信任.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发现,当前城市社区信任是在现代化发展与传统伦理本位文化延续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在两者影响下城市社区信任呈现为:人际信任愿望强烈,但信任感低,基于社区交往的趣缘信任渐成社区人际信任主要来源;制度信任培育程度参差不齐的特点.该研究的政策启示是: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应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提升制度信任水平;鼓励居民参与,提升人际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