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王逢是元末明初的知名诗人,他的交友,突破了族群、宗教的藩篱.其《梧溪集》诗作中,酬赠的非汉族友人有46位之多,还有4首诗是题赠日本友人的,且友人层次颇高、族群范围颇广,彼此文化活动多样,情感深笃,这在当时诗坛,罕有其匹.多民族的交往交融,使得王逢在诗中展现了新奇的草原风物;王诗中大量出现的动物物象,也应当与蒙古、西域文...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一门让人心潮澎湃、无限激动的课程,在这个广阔无垠的言语天地,令人奇妙之处正在于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与干河之远、万仞之遥的“友人”进行交谈,而且可以自由地选择,只同与自己想谈、愿意谈的“友人”交往,这是精神的自由交流,是心灵的对话与撞击。如果书的作者是民族与世界的大师、巨匠,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以往对果戈理的《与友人书信选》乃至其整个晚期思想的评价是不够公正的,应该还作家和作品以本来面目.为此,文章对果戈理的思想发展、政治态度和《与友人书信选》的基本精神进行了历史的、多角度的分析,在指出其偏颇、迷误的同时,着重论述了始终是果戈理思想主流的反对专制制度、追求社会进步的批判现实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4.
志明  咪拉 《北京纪事》2013,(6):26-28
“酝酿好了,菜就是一首诗”寒冬腊月,友人相约,神秘地说:“带你去一个特别的饭馆。”坐八通线到传媒大学附近一个小区里,门没锁,友人推门进去。厨房传来呲呲啦啦的炒菜声,一股饭菜的馨香飘荡在室内。锅灶前,一个瘦瘦的男子扎着围裙像模像样地翻动着锅铲。友人介绍,这就是饿发,“诗人”。  相似文献   

5.
(AMeaningfulJob一件富有意义的工作 )记述了一位美国友人琼斯小姐在武汉、南京、合肥等地参观访问一些中学为西藏、新疆、四川举办的“少数民族中学班”后的感想。从文中可以看到外国人怎样赞美我国中等教育的这一新事物。本文作者曾于 1 999年 9月 1 2日在北京巧遇这位美国友人于香山游玩之时 ,偶然同向而行 ,出于礼貌而互相致意问候 ,不料竟话语投机 ,倾盖而谈。翌日 ,按这位友人建议 ,采用其参观访问“少数民族中学班”后的感想中之精华 ,运笔成文 ,并经过这位年过半百的友人过目首肯。本文题目是这位友人选用的。  相似文献   

6.
心许子午兰     
友人赠我一盆伶仃的植物,瘦长的叶子,项部举着一簇花苞,那花苞左右分披了,一律是待放的姿态。友人告诉我说,这植物,脾性怪,偏在夜半开花,因而得名“子午兰”。  相似文献   

7.
正洛杉矶位于美国西海岸,拥有美西最大的海港,是美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科技、金融和贸易的主要中心之一,是仅次于纽约的美国第二大城市。那年我来到洛杉矶与家人团聚,起先借住在洛城东部的友人家中。因随遇而安的性格,我很快就与友人一家三代打成了一片,还与女主人成了知己。友人的住宅位于蜿蜒起伏的山峦之上,不会开车简直无法出门,女儿小宜上学多亏友人的帮助。后来我考了驾照,才自己接送。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有一个“前妻”的消息终于在我的同学、同事和朋友圈内传开。自此,与友人相聚时,友人常以此拿我取乐,引大家开心。  相似文献   

9.
李群 《今日南国》2009,(10):21-21
一位友人在与我通电话后,结尾总忘不了说一句:“吃得好些。活得开心最重要。”有点像家中老人的嘱咐。  相似文献   

10.
南宋陈藻在广西创作了二十多首诗歌,描写自然风光、民俗风情、自身处境的感受以及与友人之间的寄赠酬唱。其诗歌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注重炼字、讲究韵味,感情真实、语言质朴。  相似文献   

11.
以明代万历年间作家屠隆为研究对象,以尺牍作为研究媒介,首先通过来往尺牍中屠隆友人的评价,彰显出其“吏才”“文才”。其“吏才”主要表现在地方任职期间的爱民之心与惠民举措,而“文才”则表现在对其文名声誉的总体称赞以及对其作品的具体褒扬。其次通过屠隆尺牍中体现的“出处矛盾”来还原屠隆的自我“写真”。最后通过晚明文人对其“炫才破法”的客观写照,试图还原出屠隆的真性情、真才子形象。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赠友诗表现了他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多彩的艺术特征.在思想感情方面,这些赠友诗因所赠的新友和旧友,国内友人和国外友人,前期和后期而有相同和不相同之处.其艺术特色也展示了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韩文兴 《老友》2013,(11):56-56,70
有一天,王安石与友人游览汴京。当他行至管仲鲍叔牙庙时,便在庙墙题诗一首。诗日:“两个伙伴,同眠同起,亲朋聚会,谁见谁喜。”  相似文献   

14.
李渔家班在清初享有盛名,它对李渔戏曲创作、戏曲理论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在目前研究中,其成员组成、存在时间、戏曲活动等基本情况仍模糊不清。本文对李渔留存的诗、文、词、小说、戏曲及李渔友人诗文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以年表形式对李渔家班作若干的考述。  相似文献   

15.
杨晔 《社区》2014,(11):27-27
某日收到一则短信.忍俊不禁。发给密友,大家皆欢笑。偶尔和友人谈起.方才悟到此短信不仅是一个笑资.其人生寓意更是颇深。  相似文献   

16.
文人的风度     
张昌华 《社区》2013,(35):18-18
黄裳先生素喜收藏,他非常欣赏张充和,但与其不熟识,便托请友人靳以向张充和讨字。时值张充和与傅汉思新婚正准备赴美,忙乱中将此事疏忽。世事沧桑,一晃二三十载,加之山阻水隔,充和早将此事淡忘。20世纪80年代初,卞之琳赴美叩访老友张充和,言及故人往事,不经意中聊及当年黄裳托靳以向其求字一事。  相似文献   

17.
4月的浙江省,仍然是春意料峭,而邻邦’印度,都已是阴雨霏霏的夏日了。11日这一天,印度各大报纸在醒目的位置刊载著一位普通中国公民访印的消息,并刊有这位中国友人的大幅照片。翌日晨,在新德里机场上,数百名素不相识的印度各阶层人士,何看横幅,等候这位中国友人的到来  相似文献   

18.
大师待客     
杨家厚 《今日南国》2013,(10):43-43
有一回,叶淑穗和友人一起去八道湾拜访周作人先生,他们走到后院最后一排房子的第一间,轻轻地敲了几下门。门开了,开门的是一位戴着眼镜、中等身材、长圆脸、留着一字胡、身穿背心的老人,他们推断这位老人可能就是周作人,便说明了来意。可那位老人一听要找周作人,就赶紧说“周作人先生住在后面”,于是,叶淑穗和友人就往后面走。  相似文献   

19.
友人汪苏因病新亡,其上有爷爷奶奶和父母,下有妻子和儿子,还有一个亲妹妹。为遗产的继承问题,全家争吵得很历害,几乎动了粗。友人问我,上述各人谁能继承其遗产,各继承人继承时有先后顺序之  相似文献   

20.
当前许多教师在回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中“推”与“敲”的优劣时,往往以故事的演进、情节的展开为依据,他们认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只不过在叙述着贾岛自己一段拜访友人的经历,情节之外所有的诗性因子就这样被他们一一抹杀。其实,《题李凝幽居》的主题应该是突出李凝居所远离尘嚣的岑寂,在创作方式上存在着“妄想揣摩”的可能性,并非一定是其行程的实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