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本刊讯前不久,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南京举行。副省长曹卫星出席会议并讲话,东南大学常务副校长胡敏强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介绍了东南大学开展国家"2011计划"和江苏高校协同创新工作的做法与经验。此次座谈会上还公布了第二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名单。由东南大学牵头组建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入选了第二批立项建设的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并获正式授牌。  相似文献   

2.
<正>"道德发展智库"系首批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成立于2015年,由东南大学联合教育部四大重点研究基地等享有盛誉、各具优势的研究单位的相关高端学科、高端专家,江苏省委省政府的相关机构共同创建。"道德发展研究院"作为智库依托载体,与"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一体,由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世界伦理中心主任杜维明教授,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10月10日至11日,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东南大学主办,东南大学社会科学处、艺术学院和中国艺术国际传播战略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中国艺术海外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东南大学党委书记郭广银、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张东刚、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刘德海、东南大学社科处处长周佑勇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文联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朱庆、江苏省社科联副主席徐之顺、省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11月30日,长江学者智库论坛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举行。本次活动由东南大学道德发展研究院、江苏省道德发展智库、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东南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主办,中国哲学伦理学界九位长江学者齐聚一堂,来自国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及在宁高校师生近百人慕名前来聆听。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为推进学术与学科及管理体制创新,建设一流学科,东南大学以三大基地为基础成立了跨地域、跨学校、跨学科的"道德发展研究院"。三大基地是:"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2011协同创新中心";"道德发展"高端智库;"道德国情调查中心"。现有协同共建以上有关基地的高校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相关学术机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为推进高端智库建设和多学科协同创新,东南大学"道德发展研究院"(含:江苏省"道德发展高端智库",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道德国情调查研究中心")以"道德国情研究"为主题,特向全国公开招标研究报告。具体如下:1.中国社会大众伦理认同(新五伦,最重要的伦理关系及其结构)的共识与差异;2.中国社会大众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4月16日,"‘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产能合作:理论创新与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东南大学举行。东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刘波、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教授等出席了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邱斌教授主持。14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东南大学社会科学处、法学院承办的"2010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法学专场"于2010年11月26日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科学发展、民生保障与法制创新"。我省法学界二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会议,并向大会提交了学术论文120余篇。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9月21-22日,"公民道德与现代文明"国际学术交流会在江苏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由江苏省委宣传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进当代中国社会公民道德发展研究"课题组主办,东南大学"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和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协办。来自美国、英国、德国、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等近百名学者、博士研究生及江苏省委、南京、苏州、常州市委宣传部官员参加了会议,为期两天的会议分为主题发言、评述、自由讨论、课题组专题报告等环节,专家学者们就大会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广泛交流,为公民道德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学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12月1日,"伦理共识与人类道德发展"国际会议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伦理道德发展数据库与研究报告"发布会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东南大学原党委书记郭广银,江苏省委宣传部部务委员赵金松,国际哲学联合会主席Luca M.Scarantino教授,中国哲学伦理学界九位长江学者及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印度、韩国等两百多位专家学者,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等十余家主流媒体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1.
5月31日是世界公认的最杰出的女性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居里夫人"的吴健雄诞辰100周年,相关纪念活动在吴健雄的故乡——江苏省太仓市隆重举行。此次纪念活动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东南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联合主办,太仓市  相似文献   

12.
"2011计划"把高校作为协同创新的组织主体,将创新人才培养过程凝聚在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的前沿阵地,提升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有别于"973"等项目以企业和研究机构作为组织协同主体。协同创新中心的治理模式、组织管理和互动条件是落实"2011计划"的核心工作。能动致变的演化机制、优化设计的控制机制及其之间的耦合是保障协同创新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8月,石河子大学"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成立。由该中心首任主任、全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顾海良教授,与石河子大学校长向本春共同为中心揭牌。"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由北京大学牵头,中共中央党校、《求是》杂志社、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等具有雄厚学术实力的部门作为核心加盟单位共同组成。北京大学素有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优良传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早基地,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2月 2 6至 2 8日 ,由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二次汉博论坛在我校春晖堂举行 ,论坛由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钱卫平教授主持。教育部原副部长、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韦钰院士和国际心理科学联盟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张厚粲教授等国内教育科学学、心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出席了论坛。我校党委书记胡凌云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乔玉全处长、联合国教科文教育处董建红处长也参加了论坛。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的设计与评估” ,特别关注三个问题 :①如何在中国欠发达地区推进“做中学”科学教育的问…  相似文献   

15.
五侨之窗     
《华人时刊》2012,(1):84-85
南京5位海归科学家当选"两院"院士2011年12月8日、9日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相继公布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在54名工程院院士和51名科学院院士中,南京地区分别有6名科学家榜上有名,成为近年来南京地区新增"两院"院士数量最多的一年。本次南京6位新当选院士中,曾在国外留学或工作的专家占了5位。6位新当选的院士分别是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缪昌文、河海大学环境学院院长王超、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脏移植中心主任王学浩、南京大学教授王广厚、南京邮电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16.
"2011计划"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旨在加快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突破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壁垒,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目前,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在建设发展中还存在协同单位层次低,协同创新水平不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够,对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够重视等问题。结合"2011计划"精神,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构建科学合理的协同创新中心组成结构,积极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的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参与中心建设,积极提升中心的协同创新效果,提高中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注重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6月8日至11日,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与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教育部名栏工程"艺术学研究"学术委员会、《艺术百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12中国南京"图像与表演"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东南大学吴健雄纪念馆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和美国的三十余位学者以及我院二十余位师生参  相似文献   

18.
精准扶贫作为国家新时期的扶贫思想、理论和战略,从其内涵特征及工作实践上看,都集中体现了"协作攻关"的特点。"协作攻关"实质是要各参与主体、力量、资源等"协同创新",只有"协同"才能真正实现"协作",只有"创新"才能真正实现"攻关","协同创新"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从我国当前条件来看,将"2011协同创新中心"作为精准扶贫"协同创新"实现突破、进行攻关的依托平台,既有基础,也有条件;既具现实性,也具可行性。以"2011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平台的精准扶贫"协同创新"具有社会互构的基本条件,可从社会互构论的视角,对精准扶贫"协同创新"进行分析,把握其中的概念和要点,为更好地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5月20日,"网络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南京邮电大学仙林校区举行,副校长、中心主任叶美兰教授主持仪式。"网络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是以南京邮电大学为牵头单位,协同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841研究所、江苏省知识产权局、金陵科技集团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当前城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运用系统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资源位",对城市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因进行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引入"资源位"进行了城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从仿真结果上看,应从提升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资源位水平入手,提高城市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成功率,促进城市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