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作为歌颂伟大而深沉的父爱的经典课文,一直被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所选载。关于这篇课文教学的录像版、现实版我都看过、听过,那上得叫堪称感人肺腑。我本人也依样画葫芦地上了三次这篇课文,也确确实实地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选编目的。可就在第四次(2014年11月2日)再上《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却遭遇了尴尬。师:请同学们用"~~~~~"画出文中描写这位父亲精神失  相似文献   

2.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品味的美文。  相似文献   

3.
正某天下午,我们观看了视频《烛之武退秦师》的文言文教学。可以说,这是一次特别的听课,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原来一直以来被视为最枯燥乏味的文言课文,一样可以上得精彩尽现。虽说自己已有近14年的高中语文教学经历,《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言文也讲过多次,但我始终很困惑。每次只要一进入文言文教学,无论课文篇幅简短还是稍长的,我教得都不轻松自在,何况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是不喜欢文言文的,他们把文言文看做一座难以攀越的高山,那么怎么才能把文言文教得  相似文献   

4.
《乌塔》是人教版六年制十册第二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前篇课文《桃花心木》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另一个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学生从"睡得正香"感受到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自一人在外不胆怯,做事从容不迫,体会到了乌塔的自主精神。忽然,有一个男学生不紧不慢地说:她睡得那么香,不怕别人"搞了"。话一出口,教室霎时沉默,我愣了一下,脑子迅速  相似文献   

5.
《我爱这土地》是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家园》话题中的一篇诗歌,如何使诗歌教学富有生机和诗意,笔者在教学后作如下梳理,愿与和各位探讨。一、导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师:2003年,温总理应邀访美,在当地华人华侨的见面会上,  相似文献   

6.
何洪翠 《科学咨询》2008,(17):67-68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受益面广、影响大,是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有效手段。本文以《二十一世纪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两篇课文的教学为例,对文本进行从表层到深层、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进而说明怎样让学生初步掌握文体分析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逻辑思维与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研究成果对我校,乃至全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济南的冬天》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赏读本单元的文章,既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紧紧围绕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了略读课文的教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开始,增大了略读课文的数量,由原来每组课文一篇,增加到每组一至两篇。到了六年级,增至每组两篇。略读课文的编排逐渐加大数量、加长篇幅,足以凸显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性。我在教学实践中,对略读课文的教学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以两篇略读课文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一点体会。1、略读课文的教学重在学习方法的迁移如果说,精读课文重在"教",那么略  相似文献   

9.
《胡同文化》是汪曾祺先生为沈继光先生的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所写的序言,先后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的第四单元、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的第二单元,以及沪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六册的第四单元、河大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2009年,笔者申报特级教师,要向重庆市教委提交一张课堂教学实况录像光盘,供专家考核评审。于是,借重庆市渝北中学高中2011级11班执教人教版教材中的《胡同文化》。当时,学生已进入二年级,他们在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就学过这篇课文。笔者只能另辟蹊径,从不同角度评价《胡同文化》的观点,由此形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三重境界。  相似文献   

10.
中职语文教材(重大出版社出版)第一册第三单元选取的课文以生命为主题,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欣赏生命、珍爱生命并努力实现生命价值的人生态度.<我很重要>就是本单元中的一篇,我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按我的设计在讲解完这篇课文时要对学生进行提问,设计的问题是"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有没有重新认识自己,认为自己很重要?并能陈述理由.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是多年来一直保留在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里的一篇散文。从第一次教学《背影》算起,我与它已经打了20年的交道。反观我对《背影》的解读,可以归结为四个层面,称之为“四读《背影》”。  相似文献   

12.
“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我对李源潮作过一次私人访谈,这之前我也多次见过他。这次见面时,他刚刚被选举进入中央政治局,被任命为中央组织部部长。在我访问他前不久,李源潮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引起广泛讨论的文章《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党的团结统一》,这篇文章详细阐释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代会上提出的扩大民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读子卡夫卡的《变形记》,我不禁想起了晚明时期宣鼎的《夜雨秋灯录》中的《谷於菟》这篇小说。它又何尝不可视为中国版的《变形记》。两篇小说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象征怪诞手法,都通过艺术形象折射了当时的社会丑恶现实。《谷於菟》首段言“明季清鲁山中,尝有虎患。有山家小女子,年十二,携斧入山,采樵以助炊。偶失足,堕山谷中,下皆叶,得  相似文献   

14.
如何把握文章的情感,凸显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呢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体会. 一、定准情感基调倾注人文关怀 "情者文之经",情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小学课本有许多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如<长征>中的豪情,<秋天的怀念>中的思情,<再见了亲人>的离情,<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的哀悼之情,<可爱的草塘>中的赞美之情,<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爱子之情……  相似文献   

15.
<乌塔>是人教版六年制十册第二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前篇课文<桃花心木>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另一个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案例由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观念有了深刻的变革,教师的角色定位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成为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方式,教师与学生许多时候会处在同一平台上共同探讨问题,互相启发思维,真正体现教学相长的原理。2003年,我参加了重庆市教委组织的重点中学优质课大赛,竞赛要求贯彻新课标新理念。我教学《故都的秋》,取得成功,荣获重庆市教委颁发的二等奖后,我又两次上本课,都颇有所获,因为在传统经典名篇中体现现代教学观念,这是一次重要的尝试。二、教学活动《故都的秋》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经…  相似文献   

17.
从这学期开始,笔者试着改变以前的观点,潜心探究高年级识字教学规律,改进识字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一、按汉字的构字特点,举一反三例如:在教学《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列出了"扭、胯、厨、套、猬、畜、窜"7个生字。课堂上,我首先安排听写来检查学生的预习,然后,把这些生字分为两组("厨、套、畜"为一组,"扭、胯、猬、窜"为一  相似文献   

18.
《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第一组第一课的课文。对于第十一册的第一组编者的编排目的,在课文导读里编者就对学生的学习作了这样的要求:学生从课文所描述的景物里,记住课文中优美的语句,并能在脑海中产生浮现!的确,我每次欣赏完这篇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名篇,总是浮想联翩!给我留下了这样的烙印:桂林山水的美景总是栩栩如生在我的脑海里再现,他的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的广西桂林山水的风光,给我以“桂林山水甲天下,语句描写用地宇宙”的美的无穷无尽的享受!尽管如此,也许是由于美给人的享受是…  相似文献   

19.
<我爱这十地>是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家园>话题中的一篇诗歌,如何使诗歌教学富有生机和诗意,笔者在教学后作如下梳理,愿与和各位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受益面广、影响大,是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有效手段。本文以《二十一世纪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两篇课文的教学为例,对文本进行从表层到深层、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进而说明怎样让学生初步掌握文体分析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逻辑思维与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研究成果对我校,乃至全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