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二次函数在某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中很难掌握的内容之一.二次函数在某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的关键在于函数对称轴与给定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讨论.本文着重从"轴定区间定;轴动区间定;轴定区间动;轴动区间动"四个方面进行解剖,将错综复杂,难以把握的二次函数在某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简单化,用分类讨论来解决这类题型.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以读促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2.思想教育目标:感受贬官文化及珍爱生命、困境犹为的向上精神。  相似文献   

3.
二次函数是初等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习好高等教学的基础.要学习好二次函数的知识,必须掌握好二次函数的图象以及性质.本文简单地论述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其对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二次函数是继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之后,又一探索具体问题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二次函数的极值求解,更能最好发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综合判断能力与评价水平,同时,锻炼学生学会运用函数模型解决现实问题.数学学习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5.
二次函数是初等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习好高等数学的基础。要学习好二次函数的知识,必须掌握好二次函数的图象以及性质。本文简单地论述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其对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一元二次方程是学生升学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出题方式灵活多样,巧妙地运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方便、简单、快捷。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加强学生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教学侧重于知识本身的学习,而忽视实践应用,导致学生只会读死书,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分离开来,缺乏把数学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观念与能力。因而,如何培养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是新世纪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知识联系实际的雨露在润物细无声中洒向每一位学生的心田。  相似文献   

8.
一、在认知活动中理解面积意义
  平面图形面积教学从认识面积过渡到测量并计算面积。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建立面积、面积单位的表象。在建立表象的基础上进行估测,增强学生对空间形式的直觉把握能力。如:面积意义一课可以分三个层次展开面积意义的教学。
  第一层次数学活动:看--看黑板表面、课本封面,体会物体有面。比--比黑板表面与课本封面哪一个比较大、哪一个比较小,体会各个物体的面都有确定的大小。听--听懂“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它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大”这句话的意思,首次感知面积的含义。想--想“什么是课本封面的面积”,再次体会面积的含义。这个层次的学习学生重在感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知识的环节。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充分“体验”与“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协同发展的现象却十分明显.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体验学习”,不但能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体验紧密联系起来,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一、与专业知识联系,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把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联系起来,尽可能地从专业课教材中选取一些具体实例进行讲授,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是密切关联的,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例如关于正弦型函数的图像教学,这一小节中,教材主要对此函数的图像、性质进行了研究,然后通过几个例题巩固周期、最大值、最小值、起点坐标的求法及用五点法作该函数的图像的方法.这些都是纯数学问题,函数中的x、y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实际意义,学生只要按照例题的样子按部就班地进行练习,很快就可以掌握了.兴趣.  相似文献   

11.
现行的“课改”提倡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学习品质。教学中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比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现将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努力弄清初中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寻找合适的教学决策
  ㈠造成分化的原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一、为什么必须加强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从多年教学经历看,很多学生在进入中学,特别是进入高中后,学习数学就愈来愈吃力,更苦恼的是很多时候能听懂老师讲课,自己就是不能做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个人认为,很多学生缺乏数学思想的领悟,什么是数学思想呢?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它蕴含于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把数学的知识和技能转变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数学修养,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的数学教育观的要求之一是数学教学要和数学的审美结合起来,使数学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又是对数学美的鉴赏过程。本文旨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数学审美教学的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并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数学知识,陶冶思想情操。  相似文献   

14.
我在近年实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广泛学习,积极实践,对提高初中课堂教学质量有了许多新的体会和认识。
  一、教师要切实实现教学观念的现代化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关键。就目前而言,教学观念要转向现代化,必须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化”:第一、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第二、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化为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良好的个性品质相结合。第三、由全班统一的教学目标转化为保底不封顶的分层教学目标。第四、由追求做题数量转化为提高做题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进行识字教学又是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学习新知的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加上单纯的识字枯燥无味,学生往往缺乏兴趣,因此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增加识字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识字,不断创新探索识字方法。在识字教学时,可针对孩子天真活泼的特性,将生字形象地称为“生字宝宝”、“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过程随之变为交朋友和打招呼的过程;在教“跑”、“投”等字时,可让学生做做这些动作,体会这些字的部首与意义的关系,从而记住这些字的字形;把一些同部首的字,如“腰、脑、肩、肚、腿、脚”编成儿歌,学生在读中就很好地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低年级教材图文并茂,要引导学生把图片与字联系起来,帮助认字,如教“口、耳、目”等字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看看口、耳、目的形状,然后出示汉字,让学生进行图文对照,学生很快就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很快记住了字形。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是初中生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成长过程必须经历的一段历程,学习的好坏决定着学生未来发展的前景。而厌学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险性的问题,是一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原因,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基于这些,我们对在校学生厌学的原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希望借此能找到学生厌学的原因所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我校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7.
实践活动是人类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对学生的学习更是如此。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积极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合作态度。学生在主动探索活动中发现客观知识体系的逻辑结构,从而实现对知识深入的掌握,发展学生的能力。当前,我国的新课改正推动着学科教育朝着实践活动方向发展。
  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而互助学习方式就是落实新课改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获得知识的乐趣。下面是我对“互助学习方式”的认识和在教学运用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8.
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许多,农村学困生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没有建立良好的意志品质,从而对数学失去兴趣是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内因
  初中低年级学生意志薄弱,缺乏耐心,不能持久,而逐渐丧失积极性是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数学成绩与数学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数学兴趣较弱的学生数学成绩也比较差,当个体体会到自己对于达到某种目标或获取需要的结果失去控制能力,并发现正是某些内部的稳定因素造成这种情况时,他们就会采取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即所谓的“习得无助感”。正是学困生对控制力的归因降低,使他们感到自尊和期望值降低了,进而扼杀了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这也就是导致农村中学生成绩一直上不去的根源。因此消极的归因倾向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关注学生发展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的实践与探索,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问题情境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严勇 《科学咨询》2009,(14):62-62
本文对关注学生发展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的实践与探索,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问题情境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