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仪式传播来讲,听觉符号是一个与视觉符号同等重要的研究议题,作为一种修辞文本,在以口传颂词、仪式歌曲等各类听觉符号为考察对象的仪式研究中,声音本身更易于在仪式现场实现达意传情的效果。在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诞生于裕固族传统仪式母体环境的听觉符号联袂生成了声源多端、内容多样、听者多元、环境多方的声景形象,对其完整呈现则需要借助视听联动的传播方式,只有实现了传统仪式听觉元素的视觉传播转向,才能准确传达出听觉符号所拥有的空间意义和内涵所指。因此,在具体的修辞实践中,应在综合调用人体多重感官作用的基础上,借用视觉画面完成对听觉符号的修饰,由此来收听并观察听觉符号有别于其他对象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哲学家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符号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可以用存在本身、符号表征、意义指示等来概括,连接这三个核心概念的枢纽是感知,这是解读皮尔士符号思想的关键。这从皮尔士符号思想的来源、形成(对符号的界定、符号分类方法、符号意义诠释)及对其他学科发展的影响可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以贵金属货币为足值货币,从而也以之为本位币的传统货币理论是建立在历史上的金属货币形式这一经验“证据”的基础之上,而货币本身作为一个经济共同体物权公意的成文形式,无论是以贵金属的符号形式,还是以近代纸钞的符号形式表现出来,在本质上都是信用货币。因此,足值货币也只是在有足够信用的意义上,才是足值货币。  相似文献   

4.
符号是人们认知世界的有力工具,可以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标志符号是用特殊设计过的文字或图形组成的表达特定含义的视觉语言符号.隐喻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已经从语言本身扩展到了其他领域的认知,如绘画.本文以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标志图案为例来分析图片中隐喻的运作过程,旨在用人类的第一符号--语言,解释非语言符号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5.
确定知识产权本体的关键在于厘清知识、信息和符号三者之间的关系.从知识与信息二者关系上看,知识是一种信息,因而知识产权是一种信息产权;从符号、信息与知识三者关系上看,知识是一种符号信息,因而知识产权是一种符号信息产权.但从知识产权保护角度看,知识产权既对不同的符号信息进行保障,也对符号组合本身进行保障,因而知识产权之终极本体应当是一种符号财产权.  相似文献   

6.
符号价值是指在某种意指关系下,物或者符号本身的意象在市场交换中由于满足了人对声誉、社会地位、权力等等欲望的精神需要所产生的财富效应。符号价值生成财富幻象的形式和机制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符号价值作为终极价值,被人们所崇拜和追求,成为财富幻象生成的目的因;二是符号对人的社会地位的差异性区分成为人们追逐财富的不竭动力,成为财富幻象生成的动力因;三是符号运作对生产、市场以及人的消费偏好的左右,并通过智能化媒介,如电视、网络、微信等载体,把符号运作所逻辑设定的物或者符号本身的意象不断向大众渲染和撒播,构筑覆盖全社会日常生活各个领域的拟真世界,使大众屈从于符号价值的集体无意识之中,从而符号运作成为财富幻象生成的形式因。上述诸种因素的叠加,使得人们对于财富的崇拜由传统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走向符号拜物教,从物化、异化走向幻化。?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有理数运算是初一数学重要内容,它是学好数学本身以及其他学科或将来从事工农业生产的基础。因此,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至关重要。可是,学生在实际运算中总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做题总感到是是而非,尤其是受思维定势和原有运算习惯的影响,不问新情况,套用已有法则,结果出现诸多错误,现列举分析如下。l符号问题数的性质符号进入数学,从算术数扩展到有理数集,这是一次数的飞跃。小学中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而有理数的运算与小学四则运算的不同点,关键在于有理数的运算必须是确定符号,而学生往往受…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由于本身内部情况复杂,往往产生“辞不达意”、“虚情假意”等现象;如果在交际中,适当地运用非语言符号的体态语,则可以有效地弥补语言交际的不足,在某些情境中,恰切地使用体态语,还能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语言符号都具有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用什么样的符号形式表示什么样的内容,是由社会共同约定的。语言符号本身的物质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同其他符号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我们在日常阅读和写作时,经常遇到类义虚词中的三个变体形式,从聚合角度来讲,它们具有两类词类的语法特点,有时既作格助词,  相似文献   

10.
传统建筑细部装饰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本身就是一部史书,是了解我们人类传统文脉的最宝贵的财富。建筑装饰艺术不仅是人类发展史中艺术形态之一,也是人类社会中最普遍的艺术形式。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的建筑设计符号的探究,来探寻传统的建筑细部在现代设计中的实用性及可探究性。  相似文献   

11.
文学语言是语言进入文学这一领域后形成的言语变体,是主体为了追求语言的表情效果和关学效果而对常规语言有所超脱和偏离的有意味的话语形式。诗性,是指人的精神的创造性。文学语言作为语言符号系统中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化符号体系,本身就体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诗性精神。研究文学语言的诗性特质,可以更加深入地透视文学语言的“人性化”、“感性化”的审美属性,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和揭示文学语言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语言首先是符号,无论是表音符号还是表义符号。音义本身本来也是符号,只不过在标记音义的符号诞生前没有具体的符号去标注声音和记述其意义罢了。因此,从符号表注语音和语义的角度看,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尤其是第二语言基础阶段习得过程有一定的共同规律可循。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出发,探索第二语言基础阶段习得机智,并将“语言”这一概念的内涵发展,以提高第二语言基础阶段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以视像为主要符号的视觉化传播成为当代大众传播的时代特征。它对传统艺术传播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传统艺术形态的视觉化主要发生在以文字符号形态的小说、散文和以音声符号为传播形式的音乐艺术方面。同时影视艺术本身也向泛视觉化发展。传统艺术的视觉化传播同时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审美后果。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与现代新诗──试论现代汉语诗歌审美符号的特殊性周晓风对于现代诗歌的审美特征,我们可以从许多不同的侧面加以探讨。因此,以往诗歌理论界注重从社会历史和心理的角度研究诗歌其实无可厚非,值得讨论的只是这种研究本身的还不够成熟。同样,近年来开始注重从美...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广告无处不在地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的符号消费选择,广告内容成为该群体获取认同标准的主要参照之一。这种符号消费现象,反映出了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获得城市认同以及区隔农村身份的心理渴求。广告是现代商品社会的必要促销工具,符号消费本身也无可厚非,但新生代农民工需要注意符号与现实的差异,以避免过度消费、迷失自我身份与意识和陷入到新的认同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6.
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乃是一种人学的重要理论发现。“惊异”是符号本身带给人的一种无形的思想力量,是人类真正思索的开端,也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语文教育,应当开启语言文字作为符号世界的惊异力量,唤醒人自身的创造精神和意志自由,激发人们对于未知世界与神秘事物的无限渴望。  相似文献   

17.
文化意识与对外汉语教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个体。人类语言一经产生,便深深地打上了文化的烙印,积淀着文化的内容,可以说它本身已负有“文化的使命”,无不沾染着浓厚的文化的色彩,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首要的任务应该是给语言习得者建立一种文化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语言习得与文化习得的同步性以及不可分割性。其次是应该发现那些相异的文化涵盖符号,并通过对比、阐释等各种方式,把那些不同的文化涵盖渗透揭示给学生,使他们真正地学会并掌握汉语,而不是只使用汉语符号的准汉语  相似文献   

18.
学界对《宁波方言的字音》(〈The Ningpo Syllabary〉)的研究存在诸多争议,①主要症结是在对符号与音位关系的认识上往往界限不明,造成对文献语音的考证不够充分,导致结论与文献实际出现偏差。应该把文献的记音符号研究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符号本身的研究,从符号组织规律、语音性质等入手,明确符号的语音指向;第二个层次是在前一个步骤的基础上,进入拟音阶段,开展符号系统的音位研究。符号与音位区分的思路有助于解决有关争议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符号学理论出发,提出品牌是一种传播符号的观点。立足于符号三角尝试建立由产品/服务、名称/标志、企业表达/顾客认知三要素构成的品牌符号三角,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品牌符号的构建和推广。首先,必须要在重视产品本身质量的基础上,建立起品牌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关系、符号和产品的表征关系、符号和意义的意指关系;其次,重视产品命名,利用产品的名称和标志,使产品符号化,完成符号认知和沟通的编码和解码环节;最后,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来塑造品牌,赋予品牌更多的精神内涵,增加受众对品牌的认知度,帮助其建立起独特、强烈的品牌联想,完成品牌的推广和传播。  相似文献   

20.
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载体 语言学方法在科学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这同语言本身的重要性是密切相关的,那么语言是什么? 语言是人类创造物之中最简单却又最为复杂、最平凡却又最为神奇莫测的玩艺儿。 语言是语音和语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生成性。语言符号系统是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的开放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