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电影大片的概念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解释,并根据电影等艺术的理论对电影大片历史发展趋势和特点进行了探讨,同时对我国电影界应该如何对待电影大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大后方电影为背景,提出长期被中国电影史忽视的国民党教育电影进入史述的重要性和必须性。并对教育电影的基本面貌作出历史概述与评价,对其思想来源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电影是一门年轻而又极富魁力的艺术,它的历史虽只百年,但已是艺术大家族中得天独厚的“宠儿”。它不仅以巨大的魔力吸引着最广大的观众,而且还闯入高等学府的教学领域,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高校开设电影艺术选修课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电影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认识电影的特性,掌握电影艺术的一系列知识与理论,增强对电影的读解能力和鉴赏水平,学会用“电影的眼睛”、电影的思维而不是文学的、戏剧的或其他别的什么眼光和思维去观照电影。一、电影艺术选修课的特点电影艺术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电影艺术选修课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电影界一直努力引介西方先进的电影理论,希望藉此来引领中国电影的长足快速地发展。本文借阐述对世界电影产生过深远影响的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o巴赞进入中国电影界的历程,来试图解读中国电影人在上个世纪为中国电影做出的努力以及译介巴赞对中国电影产生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电影艺术及其理论在本世纪内受到的质疑与挑战,阐明了电影不完全是艺术,它首先是大众传播媒介,然后才有纪录电影与非纪录电影、电影艺术与非电影艺术之分;强调中国当代电影唯有吸收世界各国电影文化之长,以我为主,实现整体综合与综合创新,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整体功能,才能承载历史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陈培湛副教授的学术专著《电影美学教程》出版电影问世虽然只有百年历史,但已经成为20世纪对人类文化生活影响最大的一门艺术。与其它艺术相比较,电影艺术具有其独特的美学特性。最近,由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陈培湛撰写的《电影美学教程》,就是一部研究电影艺术规律...  相似文献   

7.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刘宏球副教授撰著的《电影学》一书,于2006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由史、艺、论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电影发展的历史,主要是对电影进行时间/历史性描述,侧重于史料的发掘、梳理和表述。其中西方电影史部分由电影的诞生与成长、电影的成熟和世界电影新发展三章构成,论述方法上以电影历史的演进为经,以国别为纬,基本上勾勒出了几个世界电影大国或对世界电影作出重要贡献的国家的电影概貌。作为一个中国学者,站在本土立场关注中国电影的百年历史同样是电影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本书辟出单章对中国电影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社会的剧变期,也是作为学科基础的“电影”概念的形成期。作为姊妹学科文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文学性”跨越学科、媒介疆界,参与到早期中国“电影”概念及相关理论建构中。电影与文学的百年互动,学界通常简化为线性时序下事件性的集合,注重作为新兴艺术的电影与文学的代际式差异,强调电影为寻求自身的独立性而与文学进行的渐进式的关系切割。简单将文学嵌入电影论题并不足以把握关键概念,借助跨媒介的“居间”视角、深入历史裂隙观照二者的互动十分必要。事实上,在文学试图统摄电影而电影又力图与文学剥离的相互角力过程中,以“电影的文学性”一语为焦点,“文学”“影戏”“文学性”“电影性”等新旧语义交叉、重叠于“电影”概念一身,并且潜隐着保守抑或进步等丰富的社会、政治与文化信息,体现出一种“不同时的同时性”。梳理与重审这一历史复杂性状况,有利于敞现一段动态、开放的“电影”概念史,或可为电影理论与历史研究提供一条新的进路。  相似文献   

9.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主旋律电影,作为当代影视文化的一种格局,一种精神,已经历史地载入了中国当代电影的史册。尽管主旋律电影由于多种因素而有着诸多艺术遗憾,但它和探索片、娱乐片一样,都是电影百花园里不可或缺的艺术品种,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电影的灿烂的景观。  相似文献   

10.
电影批评家贾霁的文艺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即1949年以前的戏剧活动、“十七年”的电影批评与创作以及新时期的电影批评与电影教育。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中,贾霁形成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文艺思想,并且这一思想又因其对《武训传》的批判而得到强化。新时期,贾霁跳出国家理论的批评视野,反思电影作为艺术的表现方式。他的文艺思想折射了时代主流价值和文艺思想的光谱。需要结合具体时代语境和对当下问题的回应之双重历史视角来确定贾霁文艺思想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摘要: 在“纪念安德烈·巴赞诞辰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海内外电影创作界与理论界共同围绕巴赞的电影美学观念、历史流变与跨地域移植等问题展开探讨,经由还原、反思与重构,发掘其对于当下世界电影美学尤其是华语电影理论与批评实践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是大学艺术概论课程中无法回避的理论主题。电影与文学在形式、内容、呈现对象及手段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这令它们被归入不同的艺术门类。电影工业的兴起离不开对文学叙事和表现形式的吸纳与运用,也离不开文学家对电影工作的参与。与此同时,电影这一新兴媒介的发展与变迁还在不同历史阶段启发了文学创作,推动文学形态及表现手法的变迁。两者之间的关系,将为理解当代文艺生态的整体状况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3.
多元视野下的台湾电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台湾电影的研究一直是大陆和海外华语电影研究中较为薄弱的部分。台湾学者、大陆学者、海外学者对台湾电影研究的方向大致可分为史料整理、电影史建构、历史文化批评、艺术形式分析等。其中,台湾学者的研究主要偏向于历史文化经验的书写,大陆学者主要从电影艺术形式、美学特征方面对台湾电影进行探讨,而海外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后大多以台湾新电影作为研究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4.
论“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及其所受苏联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十七年”电影创作中,“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时的主流观念认为,“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的“历史的真实”,主要不是指具体历史事实的真实,而应该是历史“本质的真实”或“革命的真实”。“十七年”对“革命历史题材”电影题材内涵的这种理解,深受苏联同类题材电影的影响。而且,“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学习、借鉴的主要是苏联“解冻”之前的同类型影片,而“解冻”之后出现的“新战争片”则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主旋律电影的一种主要类型,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最高目标必然是反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国家政权的政治诉求和思想观念。新世纪以来,多元价值观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坚持继承传统,牢牢把握住政治主题,充分发挥其意识形态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执政党政治诉求、政权合法性的反映。与传统主旋律电影革命有所不同的是,历史题材电影还积极弘扬包括爱国主义、革命精神等内涵的民族精神,同时,为了在经济市场化和影视产业化转型中生存与发展,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更着力于人性内涵的表达,努力开掘出更具普世价值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电影的叙事发展中,有一种对待历史的叙事策略问题,就是作为第五代的导演如何看待他们身边的那段事,而表现出几种不同的版本。从历史醒来到对历史的解构与思考,同时存在着一种当下的结构,不同中存在着相同的多样性阐释,对不同时代的同一诠释,也有一种自大历史到小历史的转换。  相似文献   

17.
电影产生的年代正是西方心理学蓬勃发展之时.电影理论史上第一位重要的电影研究者就是心理学家H·门斯特伯格,1916年他发表的《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先运用心理学研究电影艺术。从20年代开始,电影心理研究至今已有七十余年的历史,大致包括实验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两大类。前者涉及电影知觉心理过程和观众生理心理反映,如知觉、记忆、预期的规律等;后者与所谓观众深层心理过程有关.一、电影接受与电影观赏(一)、电影接受的涵义电影是电影创作者把自己的审美意识,包括认识、评价、情感、构思等等,用摄影机拍摄的一系列连续…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是我党一位卓越的领袖人物,也是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着力表现的一个方面。我们的电影艺术家本着“还历史于真实”的主旨,试图通过对毛泽东在不同历史阶段作用的描绘,展示了他丰富个性和辉煌的一生。但由于种种原因,影片在整体上还停留于对历史事件,即社会共性的表现上,缺乏对人物灵魂即人本性的开掘和把握,单纯地以事携史,而没有给人提供更多的思考。已有的艺术实践表明:电影艺术家只有增大审视距离,全面理性关照毛泽东这一历史伟人自身发展流程以及他和历史与社会的联系,才能使影片真实艺术地体现出凝聚在毛东东身上的理性情感;才能使观众理解毛泽东这位历史巨人走上历史舞台的独特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王凡 《今日南国》2008,(5):63-63
从1912年开始,每一届奥运会都会拍摄一部官方电影,它伴随着奥运会发展的历史延续至今。奥运官方电影代表国际奥委会向全世界传播奥林匹克精神文化,最终拍摄完成的电影将被收藏在奥林匹克博物馆。北京奥运会官方电影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导演顾筠出任总导演。这也是继1936年德国女导演雷妮·瑞芬舒丹之后,  相似文献   

20.
主旋律电影自1987年正式提出之后, 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扶持,继而在电影工作者的勤勉创作中迎来了一个发展热潮期,并形成了革命历史题材影片、领袖(伟人传记影片、英模影片三类典型范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主旋律电影的社会影响和票房营收都呈现明显的衰减迹象。面对日益凸显的生存困境,主旋律电影在负重前行中开启了求新谋变的转型发展历程。2010年以来,主旋律电影积极进行创作上的自我调适和拓新,不断推出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赢得观众,占稳市场,进而在口碑和票房的“双赢”中,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