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瑞吉 《老友》2014,(12):16-17
幼时的我就喜欢音乐,读师范后更加迷恋音乐。1953年师范毕业前夕,我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居然被江西《教育工作》杂志刊登了,从此,我就有了一个“音乐梦”。从事教育工作后,在紧张的教学之余,我不仅努力学习音乐理论,还坚持歌曲创作,陆续在《赣江新歌》《广播歌选》《长江歌声》等刊物发表过作品,其中有3首还被广播电台播放了;更让我惊喜的是,1956年5月间,县政府派人通知我去参加江西省召开的“音乐创作座谈会”,由此更坚定了我的“音乐梦”。  相似文献   

2.
李浩夫 《今日南国》2009,(10):46-47
2008年初夏,已经步入人生古稀之年的许林教授,因对中国小号音乐事业的贡献,被中国音乐家协会管乐学会、星海音乐学院授予“终身成就奖”殊荣。这对于在音乐战线上奋斗了一生的他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和安慰。而时隔还不到一年的2009年5月,许林教授又将这本烫金字的“终身成就奖”证书。连同他几十年来音乐创作的作品和教学成果档案一起捐给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许教授的这一举动,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他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朱熹的茶缘     
佚名 《社区》2012,(32):18-19
朱熹(1130~1200年)字无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别号紫阳。晚年自称“茶仙”,朱熹幼年丧父,早年全靠义父刘子羽抚养照料。父亲朱松嗜茶成癖,虽没有留下遗产,但却教会了他饮茶。朱熹与茶结缘可以说是家传。说来有趣,朱熹从他诞生之日起便与茶有缘。在他降生的第三天,行“三朝”洗儿之礼,当时家人以宋代贡茶名“月团”为他洗三朝,朱松曾无限感慨地留下一首《洗儿》诗:  相似文献   

4.
关于(诗)词有色、为之配上曲的歌曲有色因而导致将有色歌曲定义为黄色音乐、蓝色音乐等有色音乐的提法,在没有实验和科学理论依据的情况下,有的倡导,有的惶惑。也有的将各种不同音质的音响音色化,作为音乐有色的依据,例如男高音的音色,木鼓的音色等等说法,并把这一观点不仅写进了众多的音乐理论书,还写进了“音乐辞典”。就古今中外来说,这种观点一直占主导。蝉音有高下之分,乐有文野之异。协和与不协和,稳定与不稳定,其实都是相对的音质组合连接运动规律的结果,并非颜色的作用。从音乐的材料上看,都是不同音高乐音的音质和…  相似文献   

5.
歌曲是音乐体裁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亦指有、无件奏的声乐作品。所有歌曲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歌词与音乐高度完美的结合。并以其有声的表达方式一同随着时间的延续得以展现,歌曲创作是一种融思想性、艺术性、音乐性、文学性为一体的创造性劳动,故歌曲创作应从歌词的挑选与风格的把握;如何设计词曲结合后的曲式结构;对同一首歌词的不同整体构思;和声的纵向思考;歌曲伴奏的织体设计五方面来“整体构思与布局”。  相似文献   

6.
音乐与诗词     
歌曲是音乐(曲调)与文学(诗即歌词)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的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塑造艺术形象的任务的。千百年来它们时合时分,“合”则相互补充,扩大了音乐和文学的表现力,共同发展,相互促进;“分”则挣脱彼此的束缚,独立发挥各自的特长,取得新的更为引人注目的发展。我国歌曲创作与发展的历史始终是与诗词创作的发展相关联的,可以说,一部诗、词演变史就是一部歌曲创作的发展史,因此研究歌曲发展不能不了解我国音乐与古典诗词的关系及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作出一首曲子并不太难,但要作出一首使社会各阶层人能喜闻乐唱,引起共鸣的歌曲,并非容易之事。一首成功作品,除了有好的歌词外,还要有好的曲调。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同样歌曲创作过程中,也存在着开头难的问题。歌曲开头写得新颖而流畅,音乐形式鲜明,使人们刚开始唱就觉得生动、有力,受感染,这就使歌者及听者易于从歌曲中得到启发和鼓舞。  相似文献   

8.
崔根乱 《中华魂》2014,(20):60-62
我的老领导王瑞璞同志,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生前任河北省卫生厅副厅长。上世纪80年代离休后,便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抗日战争歌曲的收集、整理工作中,一干就是20年。于2006年去世前,出版了由他主编的两部专辑。《抗战歌曲选》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入抗战歌曲602首;《抗日战争歌曲集成(东北卷)》,南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入抗战歌曲348首。他去世后,在他子女们的努力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由他生前主编的第三卷,即《抗日战争歌曲集(晋冀鲁豫卷)》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收入抗战歌曲386首。  相似文献   

9.
论民族音调分析与歌曲创作姜宝海“民族音调”系指我国各族的民间歌曲、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族器乐等音乐体裁中的音调。其音调的结构篇幅,可为全部(乐段、乐套),或为片断(乐汇、乐句)。如何根据歌词在丰富多采的民族音乐体裁中识别所需用的音调,就要求曲作者应...  相似文献   

10.
墨人从1940年开始发表新诗,已出版诗集《自由的火焰》(1950年自印),《哀祖国》(1952年大江出版社)、《山之礼赞》(1980年4月秋水诗刊社)。最近又出版了《墨人半世纪诗选》(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1月版)。如今他已过古稀之年,摆在我们面前这部新著,大体”上反映了他五十多年来为新诗所付出的精力与代价。这本“半世纪诗选”,内容极为丰富:其中,1975—1994年间的诗收入别首,包括卷首诗2首,大陆诗抄(组诗)16首,大屯小唱(组诗)4首,山之礼赞(组诗)5首,植物风采(组诗)6首,动物群相(组诗)21首,欧洲心影(组诗)5首,…  相似文献   

11.
挑战和反抗“城堡”──论卡夫卡的艺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挑战和反抗“城堡”──论卡夫卡的艺术观阎嘉也许,弗兰茨·卡夫卡(FranzKafka,1883—1924)是现代西方著名作家中最为独特的一位:他终生都是个“业余作家”(他的正式职业是保险公司职员)。他一直坚持用业余时间写作,并且把写作看成是自己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舒伯特之所以被称为“歌曲之王”一是因为他在歌曲创作上数量多,二是因为他能够在各式各样的歌曲中表达出各位诗人的不同个性来。三是他使声乐和钢琴变得同等重要,钢琴的音乐形象和旋律的结合,使歌曲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两方面成为谁也分不开谁的统一体,这就是他首创的“艺术歌曲”。  相似文献   

13.
歌曲的产生与创作有着不同的时代特点,看似是一首短短的歌曲,它可以被看成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包舍了很多东西。从歌曲的发展历史阶段来看,不同时期的歌曲体裁.如歌颂、抒情、叙事等,在音乐的风格上都会有多样化和音乐旋律上多元化的组合发展.都留下了经典传唱的作品。歌声激励了人民、鼓舞了人民,更准确地表达了人们的心声;歌声记载着历史...  相似文献   

14.
《槐花几时开》是四川地区的一首传统山歌,早在清光绪年间已有记载。流传至今更是不失风采。无论是歌曲旋律和歌词都具有深厚的地方音乐风格,浓郁的音乐之美。自由而又丰富协调的旋律节奏、华彩适中的调式调性,委婉朴实含蓄的歌词、质朴自然中庸的表达,无不充分体现了歌曲较高的艺术成就与和谐的美。本文以歌曲的音乐要素为研究对象,从中国共同的音乐美学思想特征"和"的角度对歌曲的旋律、节奏、语境、歌词、意境等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从而得出它作为一首代表性民歌所具有的和谐美。  相似文献   

15.
他毕业于罗马尼亚国立音乐学院,会唱一百多首中国歌曲和近百首外国歌曲;他讲着一口出色的中文,看方块字却如同天书;他对中国有着深深的眷恋,甚至连名字都诉说着他对东方文明古国的崇敬之情及内心的良好祝愿;MUGUR,就这么把手伸给你--  相似文献   

16.
“阿利路亚”(Alleluia),原是希伯来文感叹词“Hallelujah”的拉丁文形式,其基本意思为“主啊,赞美您”,后来用来指宗教活动中对上帝欢呼赞美的一种歌曲。歌曲《阿利路亚》的器乐化音乐特征,为演唱者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演唱技巧和方法。全面演绎歌曲《阿利路亚》,不仅要分析其音乐总体特征和总体风格,而且要把握其演唱艺术表现及演唱技术等。只有把高超的演唱技巧完全融入深刻的艺术表现之中,才能使作品实现其审美价值,才能动人心弦、启人心智。”  相似文献   

17.
橘逸势是9世纪时日本国的著名书法家。他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从日本来到唐京长安城,原打算在这里留学20年,但由于语言和经济两方面的困难原因,他没有像其他国家的留住生(留学生)那样在中国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然而在长安他“历访明哲,受业学之。”尤其是他在书法和音乐方面,“且温且习”达到相当高的水平,长安的诗人学者称他为“橘秀才。”一年后橘逸势回到日本,尽管他在仕途上没有取得什么成绩,但他和其他遣唐留学生一样为传播中国文化,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萨林斯在晚年出版的《与修昔底德辩难》(以下简称《辩难》),或许是他最后一部重要的著作。2000年,他出版一部文选《实践中的文化》(Culturein Practice),书中选入自1963年后,他围绕两个核心问题而思考和写作的多篇论文,分别列入“文化篇”、“实践篇”和“实践中的文化篇”三个部分,从时间来算的最后一篇文章是1999年的“何谓人类学启蒙”。  相似文献   

19.
我国第一首“周恩来诗词歌曲”曲作者傅庚辰,曾为电影《雷锋》、《地道战》、《闪闪的红星》等作曲,解放军少将军衔,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1977年冬的一天,他在胡乔木家里谈起了想为周总理写一首歌的事:“毛主席的诗词甚至语录都被谱成了歌曲,而总理却没有一首……”当时乔木的儿媳透露:中国革命博物馆正在筹备周恩来生平展,里面有诗词。他如获至宝,当即请她帮助先期参观。他在展厅看到了周恩来诗词手迹:“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  相似文献   

20.
漫谈沈括对音乐的研究乔科昌,陈四海沈括(公元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抗州)人,是北宋时期1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何论著①,他一生兴趣广泛,从青年时代就尤为喜欢音乐。至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