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纪事本末体体例的限制,?越绝书?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具有片段性而不具有连续性:不按时间发展的顺序,通过截取人物一生中一个个独立、重要的历史事件刻画了伍子胥、勾践、阖闾等“累积型”人物形象;或一次出场刻画了渔夫、击絮女等“闪现型”人物形象,两种类型的人物形象共同构成了?越绝书?色彩斑斓的人物画卷。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作文》2008,(9):28-29
人们已经知道,梦里遭遇鬼是梦者生理和心理原因造成的,但有些人在梦外竟然也能听见“鬼声”,看见“鬼影”,而且经历同一事件、有同样感受的人不只一个,好像世上真的有鬼一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07,(10):52-55
“用眼神杀死你!”本来仅仅是句玩笑话。但可曾想到,如果玩笑变成了现实,有人真的可以用眼神杀人,那又是怎样的情形?你相信这世上真的会有“眼神杀人”事件吗?  相似文献   

4.
《社区》2009,(6):18-21
去年最后一个季度,祸及29万多婴幼儿的“三鹿毒奶粉事件”震惊国人,使人们不得不再次关注已经红灯频闪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系列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甚至已经引起了恐慌,人们不禁要问,我们还能吃什么?  相似文献   

5.
范美忠事件”曾经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从伦理的视角来看,其争论及其社会影响实际上涉及四个方面的问题:是生命伦理还是逃生伦理?是追求功利还是讲究道德、是违背伦理抑或违反法律、是政治自由还是伦理制约?道德与美德何以必要与德性何以可能?知识、科学教育与人文、人格培育孰轻孰重?本文对这些方面作一探讨,希望达到对“范美忠事件”有一个全面的伦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6.
陈虻不死     
柴静 《可乐》2010,(7):18-19
2000年,我接到一个电话。 “我是陈虻。”说完,他意味深长地停顿了一下,可能想给我一个发出仰慕的尖叫的时间。 “谁?” “中央台的陈虻。”他挺意外,“我没给你讲过课?” “你是哪个栏目的?”  相似文献   

7.
历史学领域历经多年的思辩,认为“历史事实”不是“历史事件”本身,而是历史学家选择和构建的结果,并存在于过去的遗留物或文献中。借鉴这一理论,“新闻事实”并非“新闻事件”,而是新闻记者对新闻事件的选择、描述和认知,是超越了“新闻事件”的一个象征和事象。  相似文献   

8.
《社区》2009,(9):10-11
你想知道明天你会得到什么吗?想想你今天做了什么,是如何做的?你就知道了。 有因才有果,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少人都有过因贪小便宜而吃了大亏的经历,面一些人只是一个劲儿地抱怨对方如何如何坏,却没自省正是因为心里的小算盘作祟的结果。本文收集了部分读者反映的各类“占小便宜吃大亏”事件,以此提醒更多的读者朋友,遇上这类“好事”时千万要捂紧钱包——。  相似文献   

9.
在人屋檐下     
陈彤 《社区》2008,(35):62-62
人家屋檐下,是低头还是不低头?前两天几个朋友吃饭,安慰一个“人家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老同学,其中一个春风得意的朋友对我那老同学拍胸脯许诺:“你要是真不痛快,就到我们公司来。”我那老同学苦笑着说:“那我不是从一个屋檐换到了另一个屋檐?将来不是要跟你低头了?”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孩子跑到山上,无意间对着山谷喊了一声:“喂……”声音刚落,从四面八方传来了阵阵“喂……”的回声。大山答应了。孩子很惊讶,又喊了一声:“你是谁?”大山也回音:“你是谁?”孩子喊:“为什么不告诉我?”大山也说:“为什么不告诉我?”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平度市“3·21”纵火事件看似“火灭烟散”,但该事件起因的土地问题却一直“烟雾重亟”,从媒体的报道和平度官方的回应中,有些甚至是自相矛盾。这究竟是块怎样的地?一系列手续和程序是否合法?  相似文献   

12.
李沅 《金陵瞭望》2006,(21):13-14
一家游泳馆老板的“跑路”事件在南京引发不小震动。很多人心中由此产生疑问——体育产业究竟是金矿还是赔钱赚吆喝?后“十运”时代给我们以无限期待,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写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体育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我们不得不深入老板“跑路”事件的背后,探究南京体育产业发展的阵痛与希望。  相似文献   

13.
《女人世界》2005,(10):62-63
婚姻,是一种建立在感情基础之上的契约关系。然而有时候,这种特殊的契约关系却仿佛脆薄如纸,男女双方一次“偶然”的出轨,一次“艳遇”或是“红杏出墙”,便如寒风惊过,在这张薄纸上划出几道细密的裂痕。 一件件类似的“出轨”事件,一桩桩类似的社会新闻,我们已经屡见不鲜。 我们关心的是,在这种带有“偶然”性质的“出轨”事件里,感情与性,究竟各占了几分比重;而对方仅仅只有这一次的“出轨”,你又会不会“原谅”他或者她呢?  相似文献   

14.
论历史偶然性与“蝴蝶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偶然性一直困扰着近现代的历史哲学家:“克娄巴特拉的鼻子”是否可以改变世界历史?历史是否只表现为乌七八糟的偶然事件?木文运用混沌学的“蝴蝶效应”,对历史偶然性作出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在伊拉克的处境每况愈下,就连福克斯新闻频道支持美国对伊宣战的人士都不免感到疑惑:“为什么美国会在伊拉克举步维艰?”关注伊拉克战争研究的人提出了更为尖锐的问题:“久经考验的美国官员怎么会做出如此错误的决策?”至于关注俄罗斯与原苏联政党的人士可能会提出另一个疑问:“难道美国官员没有从冷战终结以及冷战后的事件中汲取教训吗?”(其实,布什政府的高层官员中不乏原苏联和东欧国家问题专家。)由于美国人对美国外交事务的评判往往存有多种标准,因此深入分析华沙条约组织崩溃的原因,有助于进一步验证美国对伊拉克实施了错误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6.
赵杰昌 《社区》2010,(21):16-17
校园惨案频发,人们在强烈谴责犯罪嫌疑人穷凶极恶的暴行的同时,应注意到这些事件的背后往往是由于犯罪嫌疑人经过长期的心态扭曲.心理不健康造成的,而这些犯罪嫌疑人一开始都是人们常说的“失意者”。那么,付不起高额费用的普通居民上哪里得到心理疏导、心理抚慰呢?而我们身边的“心理咨询”真的能帮助我们渡过“心苦”吗?  相似文献   

17.
评六十年代美国反贫困斗争吴金平1964年1月,约翰逊总统宣布“向贫困宣战”,不啻是投向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顿时在美国人心中激起阵阵涟漪。人们不禁要问:“美国不是一个丰裕社会吗,怎么会有贫困让总统如此大动干戈?本文欲就这一事件作些探讨。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8.
周波 《社区》2010,(21):9-10
在一些极端事件的背后,往往是失衡的心理状态,譬如郑民生等,虽然依照法医的认定,其在作案时是“完全民事行为责任人”。但同样明显的是,这种极端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心理失衡的直接体现。我们绝非认为所有的心理问题都会导致极端事件的发生,而是说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引起心理失衡的因素越来越多,我们常常被某种?精神障碍”困扰——心灵也会“感冒”,了解了这一点,也就不难对付它。  相似文献   

19.
2001年2月21日,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坐在办公室里,观看《新闻联播》。19点20分,专门接听高级领导人来电的红色电话机响了。一个声音问:“你是赵化勇吗?”得到确认后,那个声音说:“总书记要和你说话。” “你好,是赵化勇吗?”一个非常熟悉的声音问。  相似文献   

20.
液体的溶解     
上课了,我们端端正正地坐着,等待老师的到来。只见张老师满脸笑容,拎着一个月饼纸袋,匆匆走进了教室。“今天,我给大家送‘礼’来了!”张老师笑着说。“月饼?”‘糖?”同学们猜测着。中秋刚过,难道老师让我来品尝美味的月饼吗?哈哈,又可以解馋了。“不会有礼物的,肯定是上课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