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韩旭 《北京纪事》2013,(3):53-56
<正>艺术离不开传承,京剧作为一门传统艺术,更需要后继有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演员代表了京剧艺术的未来和希望。而赋予京剧艺术未来和希望的重担,就落在培养年轻演员的老师肩上。初次见到李文敏老师,感觉她说话中气十足,神采奕奕,一点不像年逾古稀的人。私下里聊天她很幽默,时而开个玩笑,大家哈哈一乐,毫无代沟之感;可一谈到京剧、谈到教学时,她就像变了一个人,  相似文献   

2.
麻雯 《北京纪事》2015,(9):62-64
对17岁的欧键来说,京剧就是他的“瘾”,这辈子是戒不掉了。
  欧键的童年是在深圳度过的,8岁那年,学校响应文化部“戏曲从娃娃抓起”的号召,开设了京剧兴趣班。老师来班里挑人,因为“柔韧性好一些”,欧键很幸运地被选中。每天下课后,他便去京剧兴趣班里练习基本功。学校专门从北京邀请到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的弟弟赵元侠为学生授课。他认真负责,非常有耐心,对孩子们照顾有加。得益于赵老师的开蒙,欧键一点点走进了京剧的殿堂。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三个能力” 2013年3月,金惠武登上了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的讲台,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拿着厚厚一沓手写讲稿,分章分节结合剧目视频讲述了京剧打击乐的相关知识。这是他任教授后的第一堂课。台下学生老师们三四十人听得津津有味,待他讲完后纷纷上前与他合影。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京剧在 2 0世纪 30年代达到鼎盛阶段的内外部原因。在其内部原因上 ,作者以其研究古代文学史时所提出的“原生态式的把握方式”来观察这一段京剧史 ,从而对这一段京剧史的发展作了新的勾勒 :艺术块团之形成、相互间的争锋、浮沉以及名号形成的种种情况。在其外部原因上 ,论述了京剧是如何从回应“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批评以及如何从向话剧的学习中受益的。 30年代新文化界对于当时京剧的雅化是批判的 ,作者则对此取肯定态度。最后还说明了 ,当京剧出国演出时 ,它的许多曾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的特点 ,却受到了国外艺术家的肯定 ,中国的京剧艺术家们也更加开拓了视野 :由此勾勒出京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大的回旋  相似文献   

5.
费米 《北京纪事》2015,(7):69-71
记者:感觉你们学生上学前都有京剧的学习和实践,你大概也不例外吧. 杨晓阳:是的.我进入京剧艺术殿堂多少有些偶然.5岁那年,我陪姐姐去学小提琴,隔壁就是京胡教室,京胡老师出来逗我,说要不要进来看看啊?很好玩儿的.出于好奇我就进去了,从此我就喜欢并开始学习京胡,后来渐渐接触京剧,便开始学唱京剧.一开始只是觉得京剧好看,那些头饰、服装,都很漂亮.  相似文献   

6.
京剧艺术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审美素养,高校应该通过开设京剧艺术课、成立大学生京剧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京剧活动等多种途径,拓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京戏校)的琴房门口,伴随着学生们此起彼伏、周而复始的胡琴声,我见到了周志强老师。他并不如何高大,远远地向我招了招手,平易近人地一笑。乍一看周老师如此的平凡,可他在圈内却是赫赫有名的大琴师--北京戏曲职业学院教授,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的琴师。他于京剧艺术尊重传统、勇于创新,向以执着刻苦,精益求精闻名。他为孙毓敏的荀派艺术发展倾其所有,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
京剧"样板戏"相对传统的京剧板式来说,其最大的艺术成就就是它在唱腔的现代化方面进行了空前的变革和创新:在传统的板式之外新创了许多新板式,极大地丰富了京剧的板腔体系和唱腔本身;在声腔体系中创新了乐句句式和套腔布局,空前地丰富了京剧唱腔的艺术表现功能;在唱腔设计中创造性地融入了特性音调,空前地强化了京剧唱腔的人物个性;在行腔技巧上一反传统戏"曲高和寡"的技巧化倾向,空前地强化了京剧唱腔的通俗化和亲和力,为京剧唱腔的创新提供了无可争辩的宝贵价值和不可多得的"样板"。  相似文献   

9.
京剧"样板戏"相对传统的京剧板式来说,其最大的艺术成就就是它在唱腔的现代化方面进行了空前的变革和创新在传统的板式之外新创了许多新板式,极大地丰富了京剧的板腔体系和唱腔本身;在声腔体系中创新了乐句句式和套腔布局,空前地丰富了京剧唱腔的艺术表现功能;在唱腔设计中创造性地融入了特性音调,空前地强化了京剧唱腔的人物个性;在行腔技巧上一反传统戏"曲高和寡"的技巧化倾向,空前地强化了京剧唱腔的通俗化和亲和力,为京剧唱腔的创新提供了无可争辨的宝贵价值和不可多得的"样板".  相似文献   

10.
飘雪 《北京纪事》2013,(3):50-52
<正>师从马派弟子张学津老师,马派再传弟子,被人称为神童的年轻京剧演员穆雨,年方25岁,却有21年的京剧表演经历。他学马派,更热爱马派艺术,听他讲述马连良先生和他的马派艺术就如同听故事一般,即便对京剧艺术知之甚少的我,也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众所周知,马派是美的艺术,美是它的核心。为什么这么说?马派的美体现在哪里呢?"马连良先生绝对不单单是一个艺术  相似文献   

11.
雍桦 《北京纪事》2014,(8):26-30
他们本有可能成为IT白领、游戏公司动画人、商人……拿着高薪享受生活,但最终,他们选择了古老的京剧,并尝试为京剧编织动漫的萌衣,让世人为之惊艳。在多数人对京剧衰微的现状及不明的未来摇头叹气,认为传播京剧是枯燥无味的事情时,他们却满怀信心、坚定执着,梦想着有一天能将这传统戏曲艺术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玩性正浓,他们乐在其中,他们是一群技艺高超的80后……  相似文献   

12.
乐乐 《北京纪事》2018,(1):70-75
京剧艺术的宝藏 《京剧大家绝艺录》是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出版的一套旨在弘扬传统京剧艺术的大型访谈录,DVD光盘配套发行丛书以光盘为主,音像很重要,丛书为辅,360度全景呈现了各个流派、各个行当京剧大师们的绝艺,将老艺术家们所学、所会、所能的“宝藏”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相似文献   

13.
“梅葆玖老师给我的震撼是排山倒海” 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收魏海敏为弟子的消息一传出,在圈内圈外的惊动不亚于梅葆玖在80年代初的复出。因为梅葆玖是著名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之子,被海内外京剧爱好者公认最得梅兰芳的真谛,他演戏潇洒而做人严谨,对于收徒一向持极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潘雪江  陈峰 《金陵瞭望》2009,(27):30-31
走进位于小火瓦巷京剧脸谱艺术大师颜少奎的住所,除了随处可见的脸谱作品之外,也许可以用简陋两字来形容,很难与蛮声海内外的京剧脸谱艺术大师的居处所联系!也就在这里,颜少奎先生把京剧脸谱艺术推向了世界的舞台……  相似文献   

15.
京剧进课堂一波未平,书法又开始要求进课堂了。也许在公众看来,这有点像阿Q一般好玩,“京剧进得,凭什么书法就进不得”。  相似文献   

16.
民国中后期,富连成社名角受上海戏院的邀请,纷纷选择南下演剧,不仅体现了戏院投资商与名角之间某种互惠共赢的利益关系,而且体现出上海观众对京剧消费的需求,这是上海京剧商品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上海观众,即媒体报道者、普通批评者和专业批评者,对富连成社名角南下上海的演剧接受是以报刊媒介为载体进行的广泛评说与热烈追捧,既传播了京剧表演艺术,又推动上海京剧的消费。富连成社名角南下上海演剧,不仅为上海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京剧演员,而且促进了京剧表演艺术的广泛交流,甚至推动了京派京剧自身的革新。对富连成社名角南下上海演剧活动予以探究,阐述其发生原因、接受状况及其影响效果,对认识与理解戏曲表演活动与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京剧大师程砚秋创造的唱腔独树一帜,其独特的发声方法,开创了旦行演唱艺术的新境界,拓宽了唱腔审美的新视野;唱腔字韵的严格考究,提升了京剧旦行行腔的规范化水平,促进其全面走向历史性成熟;其中折射出的开放意识、博大胸怀和创新精神,成为京剧艺术宝库中最为珍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8.
京剧与舞蹈都是伴随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作为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有很多的共同与不同,本文旨在通过一个侧面来欣赏京剧的表]艺术,来展现京剧的审美特征。以舞蹈的审美方式用形、神、乐、劲、律五方面来谈谈京剧中"舞蹈"(做、打)的审美艺术。  相似文献   

19.
《新少年》2014,(5):F0004-F0004,21
国粹京剧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  相似文献   

20.
麻雯  飘飘 《北京纪事》2013,(6):47-52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推出的京剧《少年马连良》。历经大大小小十多次改动.于2013年6月1日公演。这部戏充分体现了戏曲创作的艰辛和严谨,更是群策群力的典范之作。 在这一年来的创作、筹备、编排、演出的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中,学院的领导、老师、导演、编曲、舞台、配乐、专家顾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