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玄言诗在中古并不是另起炉灶的一个诗类,它是玄学时代诗人们援玄理入诗,各传统诗类被逐步玄学化的结果,具有反缘情、抑比兴和尚自然三大诗学特点。玄言诗创作最初的冲动来自时代危局之下诗人们欲以理思消释、放逐情感的要求,遇"物"不再生情,而转向"理"的体悟。悟理渐次胜过缘情,景与情的架构为景与理的架构所取代,赋体化和玄学论辩成为玄言诗常用的结撰手法,比兴模式遭冷落。"玄对山水"的态度使自然获得了独立之品格,佛教观法的渗入也进一步引导景与理的架构获得直观之品格。赏爱自然的传统于是开启,描写技巧随之大获进步,为田园、山水诗的诞生准备了条件。在中古诗歌从缘情到山水、田园的发展过程中,玄言诗成为诗体革新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研究玄言诗,首先须明了其义界和流变问题.玄言诗,实为以玄学思维方式来体悟玄理的诗,其中的玄理包括三玄和佛理.对玄言诗流变的研究,关键在于对其起始阶段的确定,这又涉及到对其义界的界定以及对"何晏之徒,率多浮浅"的理解."浮浅"实指"浮华",是对何晏等人和玄学兴起阶段的一种行为特征的指称.  相似文献   

3.
~~玄言·佛言:从玄言诗与佛理诗的关系看玄言诗的界定——从《资治通鉴》中的两段话谈起@白盛友$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1]张可礼.刘勰论魏晋玄言诗[J].文史哲,1995,(6). [2]王钟陵.玄言诗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1988,(5). [3]龚斌.玄言诗流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  相似文献   

4.
洪伟 《兰州学刊》2008,(7):175-177
东晋“玄言”诗风兴盛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然一种诗风的出现肯定有其独特的质素所在。玄学之所以在东晋之时对诗歌施以重大影响,则由于在东晋门阀政治下,哲学意义上的玄学转化为政治话语,此亦是玄言诗潮绵延百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对玄言诗的研究中,何谓玄言诗一直是众说纷纭.笔者在总结前贤的成就的基础上,提出玄言诗是魏晋到宋初时期以体悟玄学义理和佛理为主旨的文人诗这样一个定义.  相似文献   

6.
正始玄言诗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魏正始年间,何晏、王迅创立玄学。“夫玄学者,乃本体之学,为本末有无之辩”①。玄学综核名教与自然,调和儒道,本质上是“一种阐发内圣外王之道的政治哲学”②。但到了激康、阮籍时期,由于“现实变得更不合理,连调整的可能性也完全丧失,玄学就从世界分离出来而退回到自身,用应该实现的理想来对抗现有的存在……由政治哲学转变为人生哲学”③。税康、阮籍就是这一转变的关键,他们“使玄学深入到自我意识和精神境界的问题之中分从而使玄学走向人生,走向诗歌,以玄言为内容的玄言诗便产生了。然而,众人对玄言诗的产生时间,一直认…  相似文献   

7.
魏晋玄风大炽,玄言诗以诗的形式,哲学的语言阐明玄理。玄言诗与玄学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而魏晋山水诗与当时的两大哲学思潮——玄学与佛教亦有密切的关系。本文拟从山水诗产生的时代与作者、玄释直观思维、作者的人生理想探讨玄释与魏晋山水诗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理感":玄言诗的创作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诗歌的“应物斯感”不同 ,玄言诗的创作情感可称之为“理感” ,即诗人对玄理的感性热忱和感性体悟。“理感”有以理释情、以性统情两个层次 ,在具体的生成方式中 ,更有以玄对山水一途。它受“言意之辨”的玄学思维方式影响 ,却又立足于“情” ,与哲学思辨有本质区别。在诗歌情感的扩大、审美空间的开拓 ,山水审美意识的促发上 ,“理感”对中国文学有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论禅宗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诗学美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芬 《船山学刊》2004,(2):126-129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尤其是唐宋时期,禅宗与诗学、美学的交融互渗现象极为突出.其中的奥秘,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说:"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从思维方式这个角度,揭示了诗禅相通的根本.本文依此为契机,拟通过考察禅宗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诗学美学的影响,寻绎出传统诗学、美学某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竹简中的<太一生水>一直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 <太一生水>宇宙论中蕴藏着生成性思维模式. <太一生水>的"太一"具备三重品格:物格、神格、人格.与"太一"密切相关的"水"也有三重内涵:一是认识论层面的实存之水,即可形可见的实存之物;二是本体论层面的神性之水,即万物之本原;三是价值论层面的人文之水.即水之德性. "太一"的三重品格与"水"的三重内涵统一于方法论层面的"生", "生"作为一种创生性的力量,是中国古代哲学思维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楚辞作为一种诗体样式,存在多种形态.<离骚>、<九章>为一类,<九歌>为一类.<离骚>、<九章>采用的是隔句末尾缀以语气词的句式,继承的是<诗经>及春秋战国歌谣吟诵型诗体的作法,但是已经和音乐疏离,不能用于演唱.<九歌>采用的是句子中间使用语气词的处理方式,并且每句都有语气词,继承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新兴歌谣的传统,能够进行演唱.楚辞诗体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不限于楚地歌谣和祭祀歌诗,而是有更多的渠道,和北方文化也存在渊源关系.楚辞继承吟诵型诗体传统时,出现散文化倾向;楚辞借鉴演唱型诗体时,显示出诗体演变的趋势.早期诗体的生成和诗歌属性的保存借助于音乐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在何晏<论语集解>中,何晏自己所加<论语>注文极具汉魏注经的两面性,充分显示了何晏<论语>注由两汉经学<论语>向魏晋玄学<论语>的过渡性特色:从注经风格上其基本属于汉注系统,但不乏重义解的魏晋新学风:何晏既承袭了汉儒注经的重字词训诂、稍讲阴阳五行,又决不征引谶纬;更是在其少部分注文中偏重义解,不过其大多数的义理发挥又不离字词训诂;从汉晋间论语学的前后走向看,何晏<论语>注透露了一些玄学信息,将一些儒学观念初步玄学化,更规定了以后魏晋<论语>注经的主要发展方向;若具体到其<论语>注与魏晋<易>、<老>、<庄>的关系,何晏则较为系统、全面地以三玄之学注解了<论语>,并有意使其玄学化.  相似文献   

13.
毛宣国 《云梦学刊》2008,29(4):73-78
<毛诗>的"比兴"说<诗>,构成"比兴"诗学理论发展的最重要环节,它既反映了中国古代诗人哲人基本的哲学观念和文化心态,又是汉人政治人伦精神之体现.<毛诗>的"比兴"说<诗>,以"兴"为重点,蕴涵着双重意味,一是以"兴"为喻,重"比兴"的美刺讽谕、教化功能,一是将"兴"解释为"起",重"兴"的生命感发功能,这对后世诗学将"比兴"作为诗的最基本的阐释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医易相通有三重内涵:一是<易经>中包含丰富的原始医疗卫生知识;二是<周易>构建了中医哲学之基本精神:生生之道;三是<周易>赋予中医学的思维特征:道器合一、时空并重、贵用疏体、直观妄想、真合假分、重性轻量、象义互参.深刻理解"医易相通,通在何处",是中医哲学的关键问题之一.否则,不仅于医道难以深入,于易道可能也难以入流.  相似文献   

15.
曹胜高 《文史哲》2012,(2):66-73
"理感"是以理感物,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对象化方式之一。萌芽于玄言诗时代的"理感"说,与"以情感物"并列,是中国诗歌构思模式之一,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一条线索。"理感"说经过了南北朝至盛唐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积淀,至中唐逐渐成为诗文的审美追求,并在宋代得以成型,是唐音向宋调转化的根本动因,也是中国诗学内在的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16.
何书岚 《云梦学刊》2013,34(2):157-160
玄言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道独特风景。它以魏晋玄学思潮为文化背景,以玄学旨趣为精神依归,与秦汉以来的儒家文学大异其趣,但发展二百年后又融入正统文学史大潮。传统文学史对玄言诗有过较严厉的批评,因为它出现在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阶段,却"辞意夷泰",寄言玄远,似无关世局。  相似文献   

17.
西方的"诗学"是极宽泛的概念,在中国学界颇有影响,因其与中国传统的观念存在性质的区别,以致近年引起"诗学为何"之争.中国诗学的渊源古老,由于儒家的诗教说而使其在文化系统中居于重要地位,但它摆脱了经学与杂文学观念的束缚,走上自己的发展道路,建立了较完备的体系,出现了系列富于学理性的专著.新文学运动以来因诗体被作为旧形式而否定,以致诗学缺乏学术的支持与投入.近十余年来理论体系的构架、专业集刊的创办和研究基地的建立,推动了诗学学科的建设.中国诗学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分支学科,是以诗体文学研究为基础的高层次的理论研究;它由诗论、诗评、诗史、诗体、诗法和文献研究构成了有机的系统.目前尚需加强理论探讨,在尊重中西方化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继承我们的传统并发现其现代价值,以突现中国诗学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8.
汉代<左传>的地位经历了巨大的转折,西汉时,它是受到官方排斥的私学;在东汉,它的地位逐渐上升,最终成为对<春秋>的权威解释.它受到排斥的原因有两个:首先,它始终达不到学官争立的标准;其次,它对<春秋>的解释与汉人对孔子与<春秋>的普遍信仰相去甚远.而它在东汉时地位的逐渐上升,则主要得益于东汉学术思维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论通感与创造性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桂兰 《江淮论坛》2003,(2):152-155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拓意义的思维,其主要特征是求异创新、灵活跳跃和批判继承.通感修辞具有丰富的联想、新颖的表述和大胆的突破等特征.文章通过对比分析,认为通感不仅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修辞手法,而且也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公元7世纪初期,英国出现了一批以奇特的比喻、口语化诗体、富于变化的格律等为主要特征的诗人,人们称之为“玄学派诗人”(Metaphysical Poets。然而.玄学诗派一直没有得到其在文坛上应有的地位,他们的反传统创新思维和超前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