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民国间修撰之《兴化县续志》载录了元人王道生所撰之《施耐庵墓志》,该墓志提供了《水浒》作者施耐庵行状之确切证据。但是,因该墓志面世时间远离作者的时代,由此质疑之声不绝如缕。本文就反对者提议的"质疑"点一一辨析,借助语源和典章故实等佐证该墓志文本并无违背其他文献史料之处,反证《施耐庵墓志》之可信无疑。  相似文献   

2.
“施耐庵之谜”的新答案曹晋杰,朱步楼近读张惠仁《水浒与施耐庵研究》,王同书《施耐庵之谜新解》,两书均对大丰县白驹镇和兴化县施家桥村发现之有关《水浒》作者施耐庵的文物、史料进行了考证,作出了肯定性的结论。两书还对拙作《施耐庵新证》中关于王道生《耐庵墓志...  相似文献   

3.
《水浒》作者施耐庵是何方人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施氏家谱、墓志、民间传说、遗诗轶文、历史资料、地方史志等方面分析论证,《水浒》作者当为白驹施耐庵。  相似文献   

4.
施氏族谱、墓志真伪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不同版本的施耐庵族谱以及多方墓志(地券)资料的真伪分析,结合传世族谱的问世时间和内容,传世族谱有后人附会的嫌疑:出土墓志(地券)格式、内容和一般墓志有异,且与施耐庵关系含糊,同时墓志内容也有诸多错误,墓志和族谱之间也存在诸多矛盾.结论是现有资料不足以证明施耐庵和兴化施氏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5.
《水浒》作者问题是中国文学史上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作者详尽占有资料,曾撰写并发表了《〈施耐庵墓志〉考索》一文(载于《扬州师院学报》(社科版)1985年第4期),认为“历史上确有施耐庵其人”。本文乃上文之姊妹篇。在上文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将出土文物与文献资料综合进行考察,进一步论证《水浒》作者施耐庵之籍贯乃为元末明初扬州兴化;同时,对山东说、山西说、浙江说和江苏说中其他说等诸种说法一一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6.
施耐庵的生、卒年,一般沿用1944年刊行的《兴化县续志》所载王道生《施耐庵墓志》里的说法:“生于元元贞丙申(1296年).”“殁于明洪武庚戌”(1370年).虽然其与“享年七十有五”吻合,也与“至顺辛未进士”不悖,但是,拙见以为这个生、卒年是不正确的.正确的应为施耐庵约生于元泰定戊辰(1328年),殁于明永乐癸未(1403年)左右.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7.
施耐庵,这个与《水浒传》联系在一起的名字素为人们所关注.可是对他的认识历来极不一致.一是认为历史上确有一个"钱塘施耐庵",然其人具体事迹难详.这是从明代《水浒》开始流传以来传统的、多数人的看法.二是认为他是元末明初泰州白驹场(今江苏兴化、大丰)人,有一些传记、墓志、家谱、传说等为佐证.此说始于一九二八年胡瑞亭的《施耐庵世籍考》,至一九五二年刘冬先生等调查、撰文后引起学术界的注目.最近又有所谓"新发现",显得颇为热闹.三是根本不承认历史上存在过一个施耐庵.此说肇  相似文献   

8.
“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卷头语) 《水浒争鸣》编委会《水浒》的真人真事 王利器修绠山房梓《宣和遗事》跋 周绍良《水浒传》与《宣和遗事》 高明阁鲁迅的“施耐庵”为繁本《水浒》作者之托乞说无可置疑——兼忻关于施耐庵的墓志、家谱、诗文、传说之俱准征信 张国光宋江形象的分裂性、统一性及其他 唐富龄从《水浒》成书的过程谈对《水许》的评价 黄瑞云《水浒》四论 常林炎 常河《水浒传》是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吗? 王齐洲谈《水浒》的“忠义” 葛楚英从“水浒戏”到《水浒传》看李逵形象的发展 熊文钦 石麟宋江性格结构试探 陈周昌《水浒传》词语汇释选例 李法白 刘镜芙谈谈《水浒》的语言艺术 何士龙《水浒》的情节安排 林文山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从上一期《复旦学报》上,我们读到了黄霖同志的文章:《宋末元初人施耐庵及"施耐庵的本"——兼析兴化、大丰"新发现"恰恰证明其地无施耐庵》.文章在断定《靖康稗史》的编者耐庵即《水浒》作者施耐庵之后,得出了施耐庵是宋末元初人,兴化、大丰新发现的材料恰恰证明其地无施耐庵等结论.这里姑且不论黄霖同志否定新发现的材料持论是否正确,仅就其断定《靖康稗史》编者耐庵即施耐庵的论据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第一,生活时代.黄霖同志说:"明代人有关施耐庵的最早记载,无一例外地称施耐  相似文献   

10.
盐城市出土墓志、地券因有明确可靠的文字记载,对研究地方史有着不可替代的史料参考价值。通过梳理这些墓志、地券,有助于我们真实了解施耐庵籍贯、泰州学派、盐城千户所、科举教育、盐城地名变迁等相关历史信息,在文化盐城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异军突起、卓立千古的不朽名著,作者施耐庵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坛上一颗光彩耀目的明星。但是,关于施耐庵的生平,历史上却没有留下多少文献可供研究。至今,甚至对有无施耐庵其人,《水浒》是否为其所写,仍众说纷纭。为了进一步弄清《水浒》作者施耐庵的生平事迹,近年来,我们作了较为广泛、深入的调查,搜集了有关施耐庵的一些史料、文物和施氏后人世代相传的口头材料。现将这些材料分家世、生平、创作《水浒》三个方面整理出来,希能再现施耐庵这位文学巨匠嵚崎磊落的一生,供研究《水浒》的专家、学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叔明墓志》史料价值甚高,兹以其墓志原拓为底本,以《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代墓志铭汇考》《隋墓志人物传》《全隋文补遗》等著录本为参校,在字样比对、文辞辨析的基础上,就时贤未能言及或缺疏之史料深加探析和补充,并对墓志中的疑难俗字、文句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13.
明人贺复徵编《文章辨体汇选》录有一篇《水浒传自序》,文字与金圣叹评本《水浒》施耐庵“原序”相同,但多出“元施伯雨”的署名。按《文章辨体汇选》体例,这意味着施耐庵就是“元施伯雨”。笔者考证,这篇《水浒传自序》很可能源于金圣叹评本《水浒》,但相反的可能性也无法排除;施耐庵是否“元施伯雨”,则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而《水浒传》“施耐庵的本”则有可能不是小说而是剧本。  相似文献   

14.
相对于上世纪80年代的施耐庵热,近20年学界对《水浒传》作者的关注度有所下降,大多数论著主要集中在兴化施耐庵与杭州施耐庵之争、罗贯中籍贯及与《水浒传》的关系两个问题上。文章在爬梳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近20年来《水浒传》作者研究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5.
《水浒传》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的《水浒全传》,我初步认为它们所根据的底本,大致有三种:一是以梁山泊故事为主的本子;二是以太行山故事为主的本子;三是以述及方腊故事的施耐庵“的本”.《水浒》被金圣叹腰斩以前,叫做《忠义水浒传》,他的作者,说法很多,有的说是“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有的说是“钱搪施耐庵集成”,有的说是“罗贯中所编”.这些说法,都强调《水浒》是“编修”的,而不是由某一个人撰写的,就是有主名的施耐庵“的本”,也有人说是“集成”的.今所见《水浒全传》最早的天都外臣序本.其题署为“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这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施氏家族族谱以及墓志资料的分析,发现施耐庵和施让之间存在世系缺失,施彦端和施让之间传承清晰,施述元的生卒时间和施彦端基本吻合,结合古人名、字关系分析,得出施述元即施彦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一部旷世巨著《水浒传》家喻户晓,但作者施耐庵却成了千古之谜。近30年来,从耐庵故里出发行程万里,对施耐庵流徙过的地方一一寻踪访迹,对出土文物、历史资料、民间口碑进行系统考证,去伪存真,进而为读者勾勒出施耐庵生平事迹的轮廓,利于人们提高对施耐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1981年以来,对《水浒》作者施耐庵的研究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重视,出现了热烈的讨论景象。截至1990年底,全国召开了有关施耐庵的学术讨论会有十多次,其中主要的有:1983年4月南京“施耐庵文物史料辩证会”、同年9月荷译“第三届《水浒》讨论会”、1984年9月浙江省《水浒》研究会年会、同年10月北京市《水浒》研究会学术讨论会、1985年5月大丰县“施耐庵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次学术讨论会”、同年8月秦皇岛“第三  相似文献   

19.
以文物史料论证《水浒》作者施耐庵为元末明初人,与抗元盐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同乡,为"泰州白驹场人"(白驹今属盐城大丰市),介绍施的生平和重要诗作,并附《施耐庵新传》。  相似文献   

20.
石学论丛     
序(叶国良)墓志起源考墓志铭的结构与名目唐代墓志中所见隋唐经籍辑考石学与赋学陆广成墓志考唐代墓志丛考《隋唐五代墓志汇编·洛阳卷》著录订补读《六朝别字记新编》札记《石刻考工录》补遗石刻刻工续补读石随笔石学论丛@程章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