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追求生存自由的社会性动物──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思考范景华一古希腊德尔菲城阿波罗神庙的墙壁上镌刻着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这与其说是一句著名的格言,不如说是西方哲人给后人留下了一道世界级的艰难课题。莎士比亚悲剧中的李尔王在极度愤怒和痛苦之际又大声...  相似文献   

2.
《萨迦格言》是一部在我国西藏地区流传很广的哲理格言诗。它不仅对藏族文学史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而且对研究藏族的哲学思想有一定的帮助。本文试图就《格言》中有关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它的社会历史作用。但由于掌握的材料不多,本人的水平有限,因此,只能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在壮族聚居的广西马山、上林、忻城、都安一带,流传着一首著名的《传扬诗》。它通篇由格言、警句、名言、俗语连缀而成,是一部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语言凝炼、结构严谨的长篇伦理诗。从诗中提到皇帝、提督、流官、财主及地主经济相应的剥削方式看,它大约产生于改土归流到辛亥革命之前,是明清时期的作品。在这期间,壮族地区产生了新的阶级分化,质朴的民风受到了猛烈的冲击。这部长诗显然是为了维护传统的民族优良道德风尚而创作,并经过若干代民间诗人不断加工而成的。  相似文献   

4.
《萨迦格言》伦理思想比较研究二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萨迦格言》是藏族历史上最早一部格言诗形式的伦理著作。为藏传佛教萨迦派僧人、藏族伦理思想家萨班·贡嘎坚赞(1182~1251)所著。 《萨迦格言》成书于13世纪初叶。当时正是西藏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农奴制过渡的时期。在此前后,由于吐蕃王朝的崩溃,致使西藏地区陷入封建割据局面:农奴主阶级与农奴阶级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各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斗争甚为激烈,上层僧侣阶层之间的教派斗争亦愈演愈烈。当时萨迦派第四代祖师、学富“五明”的大学者萨班·贡嘎坚赞偏重于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写下的《萨迦格言》,起到了解决上述社会矛盾的“润滑剂”或“调和剂”的作用。 《萨迦格言》伦理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它以格言诗的形式和语言简明通俗、比喻生动形象、说理深入浅出的特点,溶宗教道德、社会道德及政治、法律为一炉,从人伦关系和道德生活的各个方面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本文仅从中拣出两个问题作一比较分析,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5.
人性,就是人的本性、人的本质。它是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质的规定性。那么究竟什么是人的本性或本质呢?我们认为,人的本性,就是人的社会性,也就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的那句名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  相似文献   

6.
一八六五年,马克思说他最喜欢的格言是“人所固有的我无不具有”(见《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05页)。在一八五三、一八六〇年给恩格斯,弗莱里格拉特的信中,马克思也引用了这句格言(见《马克思恩格斯通讯集》,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一卷第587页,弗·梅林《马克思传》,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378页)。这句格言的出现、已有二千多年了。它最早见于忒伦底乌斯的讽刺喜剧《自己折磨自己的人》。忒伦底乌斯,又  相似文献   

7.
论和谐性     
西方人多强调斗争性,因而有“斗争是万物之父”的格言。东方人或中国人则注重和谐性,自古以来就认为“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万物各得其和以生”。“生之与成,必得和之精”。……总之,认为和谐是万物之母。中国人如此看重和谐性,那么和谐的含意是什么?它的存在前提和基础怎样?和谐的功能或作用如何?它的对应范畴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马克思这句名言称得上名满天下,谤亦随之.当这一指令成为世人界划马克思实践哲学与传统哲学或其他哲学的标志时,人们实际上已经越出原初的语境,在普世意义上来理解和看待这一名言,相应地这必然引发许多问题和争议:世界固然是在人类实践中不断改变,但改变世界的依据是什么?改变世界的方向又是什么?怎么保证其合理性?因此,在理解和执行马克思这句名言时,我们不只是关注"改变世界"本身,而更应该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总体出发,注意到它所隐含的两个维度,即理论建构和伦理诉求,否则不但曲解了马克思而且会造成现实实践本身的悖谬.  相似文献   

9.
唐家敏 《兰州学刊》2000,(4):62-62,59
为了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我们对庄河市中小学分管德育工作的党支部书记、副校长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以检验他们对传统道德知识的了解程度。问卷下发后,要求他们实事求是填写,上交时无记名,下发80张,收回64张。问卷列举了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格言20条,内容涉及忧民爱国,人伦价值,理想人格,修养践履,对青少年教育方式方法等内容。问卷要求被调查者对每条格言回答两个问题:1.知道或不知道。2.选同、不赞同或具体分析。一、对调查结果的简单分析1.从收回的问卷中可以看出,文天祥…  相似文献   

10.
人性就是人的本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有一段名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恩全集》卷3—5页)即是说,人性主要不是属于思想意识范畴的问题,而主要是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道德则是对人的某种规范,它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所提倡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并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即是说,道德主要不是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而主要是属于思想意识范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提起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人们马上会联想到或吟诵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名言。其实,虽然众口传诵,但是不同的阶级,对它的理解是很不一样的。历代统治阶级欣尝它,标榜它,倡导它,是因为它体现了统治者评价“贤臣”、“君子”的一条标准,即忠君爱国。而人民群众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它,赞扬它,固然是由于它部分地反映了某些人对“明君贤臣”、“太平政治”的天真向往,但更主要的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引出了较为进步的忧乐观,即不以个人荣辱为念,而以天下忧乐为先。今天,我  相似文献   

12.
审视社会历史领域,首先给予研究者以极深刻印象的就是人及其活动。因为,社会历史最终不过就是人、人的活动及其发展。什么是人?人是什么?当人类从朦胧状态中开始觉醒,具有最初的自我意识的时候,它就是人类向自己提出的根本性问题之一。“认识你自己”在古希腊就成为呼唤人类探索精神的不朽格言。作为人类文化的继承者,马克思对人的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作为人类文化的批判者,马克思对人的认识做出了独特的创造性贡献。分析马克思考察人的角度及得出的答案,对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调查,采取走访、座谈和问卷征询相结合的形式,对现阶段杭嘉湖地区农民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其中问卷征询的1029人来自4个县区、29个乡(镇)的66个乡镇企业和101个行政村,包括农民、乡镇企业职工和村干部。 一、杭嘉湖地区农民群体思想政治素质的现状及特点 “人生来就是政治的动物”,这是被马克思称为思想巨人的古希腊政治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名言。那么思想政治素质指的是什么呢?思想政治素质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长期生产与生活中形成的思想观念、政治觉悟,它包括思想信仰、政治态度、价值观念、民主意识、法制观念、伦理道德观等等。它反映了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精神风貌,具有时代特征,同时它还受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知识水平和社会环境、自然条件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发现张国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把写在德尔斐神庙门上“认识你自己”的神谕,作为自己的哲学格言。苏格拉底是为了服从德尔斐神的要求,履行自我审查和自我认识的宗教义务,因而关心对个体的人的探讨。柏拉图在解释这一格言时,意识到了苏格拉底研究...  相似文献   

15.
陈桐生 《学术研究》2015,(2):125-131
格言是上古哲人发表思想的重要文体。这些上古格言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和相对整齐的形式来讲述宇宙、历史、自然、社会、人生、军事、政治各方面的道理,堪称是上古时期的"子书"。春秋战国之际,中国出现了三部与格言有关的子书:《老子》、《孙子》和《论语》。《老子》和《孙子》分别是商周以来史官格言、兵家格言的集大成者。《论语》中有一批格言式语录,这应该是七十子后学对孔子言论进行格言化改造的结果。进入战国以后,短小精炼的格言由于不能适应百家争鸣的需要而走向衰落,由"语"体发展而来的专题说理散文成为人们发表学术观点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6.
正名说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问题之一。学术界通常将名理解为名分、名实或名言等三类。这些说法各有不足。名指代某种价值观。正名说之意图在于框定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即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穷理查年鉴》 《穷理查年鉴》(Poor Richard's Al-manack)最近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全书按年份分为26章(1733-1758年),章下分前言和格言两部分。前言为散文体,格言为中英文对照,还有一些插图,总字数不到10万字。除书名外,还有一个副标题既耐人寻味,又引人入胜,即"财富之路"。它表明《穷理查年鉴》的主旨  相似文献   

18.
在毛泽东哲学思想中,人的问题占有突出的地位。他有一句名言:“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毛泽东选集》一卷本,第1401页)这句话不仅仅表达了一个具体理论观点,而且深刻反映了他整个哲学的重要特点。可以说,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主要是集中于解决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他讲唯物论、辩证  相似文献   

19.
如果照搬或是稍加改造前人、他人的一二句诗词,用在作者本人的诗词中,叫做借句.借句是明着向前人或他人要文字,偷句却是暗里向前人或他人要文字.借句和偷句,应有一定的限度,超过限度就是盗用,就是抄袭.诗人们在进行创作时,很容易受到前辈和同时代人优秀诗作的感染,便有意无意地将别人的名言佳句化为已有,也就不知不觉地“借”和“偷”了.借句和偷句,毕竟不是句子的创新,故而不宜提倡.抄袭的性质比较恶劣,它犹如对别人财产的抢劫.  相似文献   

20.
“书中自有致富路”。这句不是格言的“格言”,是我从一位农民由穷变富的经历中悟出的道理。这位农民是四川剑阁县国光乡土门村一组王道吉,引他走上致富路的书是两本农业科技书。 王道吉自幼丧父。由于家境贫寒,近40的人了,却没娶亲。 穷则思变。1988年10月,我调该乡工作。当他从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