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捡漏儿     
我徒弟不知道打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个新爱好——收藏,我问他收藏门类,他说:“花钱少的,”问他投资金额,他说:“一百块钱以内:”收藏跟收破烂的差别就在这儿了,但他坚信在这一行里能够通过“唾沫粘家雀”走上致富路。  相似文献   

2.
王刚 《中外书摘》2010,(7):73-75
如果有人问我,演戏、主持和收藏哪个重要?对这个问题,我可以肯定地回答:当然是收藏最重要。我已很多年不接主持的活儿,除非是收藏节目——需要说明的是,我办收藏节目也是极偶然的。“接活儿”,我有雷打不动的原则,前提是喜欢。2001年秋,江苏卫视一个新开办的收藏栏目请我去主持。当时,恰好该省某市有场拍卖,  相似文献   

3.
我经常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邀请信,或邀我去参加什么盛会,或请我去出席什么展览,或让我入编某某大辞典,并说在这些活动中,还会获得什么荣誉证书,甚至可以与某某中央领导同志合影留念。满纸言过其实的恭维拍马,企图把接信者“拍”得个昏头转向。直到信末,才露出他们的“狐狸尾巴”,要你支付若干费用。我已进入老境,淡泊自守,宠辱不惊,虚名的引诱对我已经是“刀枪不入”。  相似文献   

4.
漠北 《老人天地》2013,(3):45-45
时下,收藏已成为一种社会主流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收藏爱好者的队伍中来。盛世收藏,这本是件好事,但有很多人却只注重“收”,而忽视了“藏”,结果在收藏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让人心疼的场景,给收藏活动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5.
稻香翁 《老年世界》2013,(13):25-25
在我和老伴的晚年生活中,有一项重要的日常生活内容——“拌嘴”!这可不是吵架。而是在“赛藏品”——叫“晒藏品”也行。因为这一点,老友们都戏称我俩是“比翼齐飞”。我和老伴都喜欢收藏,“藏龄”都有二十多年了。年轻那会儿,我俩都遵循“藏不露白”的行业潜规,一直将自己收藏的东西束之高阁,金屋藏娇。到了晚年,我俩在整理藏品过程中意识到:收藏是一种社会文明的承继,是件值得大力弘扬和提倡的好事,干嘛要偷偷摸摸?于是。我俩开始彼此“亮宝”——各自把自己收藏的藏品拿出来,让对方鉴赏。  相似文献   

6.
嘘!严肃点     
嘘!严肃点求婚一个化学家向其女友求婚:“我是氧原子O,你是氢原子H,我们的结合就像水(H2O)—样稳定。”女友反问:“另外一个H在哪里?”爱好一个收藏家对他的新婚妻子说:“结婚以后,我希望你也能有收藏的爱好。”妻子回答道:“那是一定的,我专门收藏咱家...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位钓鱼迷,同时又爱好收藏,尤其喜欢收藏关王钓鱼的艺术作品。由于工作关系,我结识了一些书法家、画家。他们知道我爱钓鱼,又爱好收藏,常赠送给我和钓鱼有关的书画作品,在我收藏的过程中,亦发生了不少轶闻趣事。  相似文献   

8.
快哉风 《当代老年》2008,(10):51-51
“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石,人不可以无癖。”收藏粮票即是我的爱好之一。收藏粮票一是源于它的“特殊身份”。作为一种有价证券的粮票,在中国的舞台上“呼风唤雨”近半个世纪。粮票是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状况的缩影,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其广泛性、重要性、时间区域性是其它收藏品难以相比的。二是源于对饥饿的刻骨记忆。小时候,  相似文献   

9.
《老人天地》2013,(4):47-47
我收藏钱币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虽然有百余种,但我最中意的却是第三套人民币——多年来,我通过各种渠道,共收藏了10套品相10成的第三套人民币。近年来,国内货币收藏市场风起云涌,峰谷叠现,而第三套人民币,以其里程碑的地位和独特的工艺,在同类藏品中脱颖而出,一路“坚挺”,受到了国内外藏家的推崇和青睐。  相似文献   

10.
余力 《当代老年》2011,(8):56-57
笔者退休后,在朋友的感染下,如痴如醉地迷上了奇石收藏。几年来,我已收藏了黄河石、三峡石、浑河石、戈壁石等26个石种,762方,尤其凤毛麟角的文字石,更是受到笔者的青睐,在笔者收藏文字石中,有几方“八一”石,更是独树一帜,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84周年之际,与大家一同欣赏,更觉得意义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11.
别人“不留神”时,他已经艰苦地完成了“资本积累”,挣下了收藏上的“第一桶金”,到1988年,马未都的藏品初具规模,扎扎实实地成了后起的“京城玩家”。  相似文献   

12.
我本无意于收藏地图,当看到地摊上印刷精美的外国地图时,我忍不住了:没有能力到世界各国去周游一番,那么,看看地图“神游”不是也很妙吗?因此积累了几十张外国旅游地图。纵观外国地图,一般都印刷精美,色彩悦目,其中一些创新之举,很值得我们借鉴和欣赏。  相似文献   

13.
阎纂 《老人世界》2010,(3):46-46
“故纸堆”含有贬义,我却觉得亲切。每谈起“故纸堆”,我会联想起与我收藏爱好相关的许多往事。 我喜欢藏书,平时除在新华书店买书外,还常去遛旧书摊和旧货市场“淘书”。在旧货市场常有“论堆儿”卖的情况,也叫“搬堆儿”。这是因为卖主图省事,怕把这堆东西里的好货挑走后,剩下的“破烂儿”就没人要了。  相似文献   

14.
年逾古稀的葛二林,是湖南冷水江市锡矿山闪星锑业公司的离休干部。在人们的心目中,他是工作的模范,更是生活的强者。他结婚48年,妻子患精神病37年,但他却能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以真诚的爱心照顾妻子,并拉扯大了6个儿女。2002年5月,在公司举办的“家庭道德建设”表彰会上,这个倔强的汉子手捧“好丈夫”的荣誉证书,述说几十年来的艰辛历程,竟流下了滚烫的热泪……我出生在河北曲阳县的一个小村庄。1947年,我刚17岁就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北日报社当通讯员,后来,担任了周小舟的警卫员。不久,随周小舟南下湖南,工作…  相似文献   

15.
汪易扬 《公关世界》2016,(6):104-108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河北画家马志华因热衷于独创的“彩线画”而与我建立了一段热络的艺术交流关系。“彩线画”即以绒线为材质作画,乍听起来不免给人以“工艺性”的感观,但认真读完他所创系列“彩线画”作品后,却发现了他竟是如此善于利用绒线的线感及其特具色彩感而巧妙地呈现出一批具绘画感的现代艺术作品。当然可能由于作为艺术品收藏的生命力,这种“彩线画”有一定的局限,所以我还是希望那独特的艺术创作才智回归到绘画领域中来。  相似文献   

16.
工作伊始管“人事”陈大明我从部队复员回来,分配到一家烟草公司工作。到公司报到那天,公司领导找我谈话,说看过了我的档案,认为符合人事干部的条件:党员、为人正派,原则性和纪律性强。我呢,听了领导的话,自我感觉也挺好,便按时到办公大楼三楼“人事科”上班了。...  相似文献   

17.
鄙人好收藏、乐收藏有些年头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的钱币收藏兴趣即随新中国第一套纪念币——“国庆35周年”的发行而萌芽,由于有朋友热忱襄助,每年发行的各种题材纪念币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悉数收入囊中,无一缺失。如此这般,轻易得来,仅仅只是小欢喜而已,而经过努力搜求,沙里淘金,反复辨认求证,了然于心之后得到的,那才是大乐趣呢。  相似文献   

18.
你一定听说过服装店老板在打折季节到香港“淘货”,收藏爱好者在旧货市场“淘金”。而中原女孩杨琳在广州的“淘房”经历也让人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19.
我今年88岁,坚持收藏各种文物已经七十多年了,家里的藏品多达一万余件。今天我主要和老年朋友们欣赏一下我收藏的皇帝的圣旨。这些圣旨是我历时多年、千辛万苦收藏而来的。你过去可能在影视作品中看到太监手捧一幅黄绫,喊圣旨到,所领圣旨的人立即跪下,这时太监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可是,现实生活中,你对圣旨还是感到极为陌生的,那就让我带着你一起欣赏吧。  相似文献   

20.
收藏的境界     
刘锴 《老年世界》2009,(21):31-31
俗话说:“乱世囤金,盛世兴藏。”随着社会文明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收藏爱好者队伍之中。藏界兴隆本是件好事,但笔者“人道”多年,觉得收藏也有境界之分。作为收藏爱好者,随着收藏兴趣的笃厚,收藏境界亦不可不随之丰富和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