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新右翼是日本社会里一股根深蒂固的势力,始终伴随着日本的政治发展进程,构成日本难以摆脱的社会政治问题.与传统右翼相比,日本新右翼有着自己的特征,并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表现出诸如政坛新右翼、文化新右翼、宗教新右翼、拥核新右翼、全民新右翼等五个方面的发展态势.这些新右翼不仅对日本社会影响较大,而且对中日友好关系的健康发展破坏力巨大,对东亚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2.
美国宗教政治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注美国宗教与民主政治关系的同时,去分析宗教信仰对美国政治的影响。普遍认为不了解美国宗教就不理解美国这个国家,因为在这个国家里,处于主导地位的基督教文化长期影响美国的政治,但是我们发现9·11之后,这一传统模式正在迅速改变,其它宗教文化正在快速渗入到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之中。这种趋势对美国的政治到底有多大影响,及如何实现它的政治作用,这些甚至能帮助我们预测美国未来的政治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3.
陆凯华 《社会科学》2020,(11):121-128
学界通常将《论犹太人问题·下篇》视为马克思对"货币"及其"异化难题"的探讨,但这一主张忽略了马克思笔下犹太人形象的政治维度,其被马克思概述为一种"无政治权利的政治权力"。在"完成的基督教国家"中,基督教复归于犹太教的前提,在于犹太族群早已在前政治革命的欧洲社会中借助金钱势力寻得了维持其生存空间的政治权力;而与之对应,"日常的犹太教",即现实中的犹太人精神,其由金钱势力所构建的政治权力,又有赖于"基督徒重新转换为犹太教徒"——真正的民主制国家中将宗教排除出政治领域后——才能深耕于其中,演化为以财产权为核心的"人权",获得其合法性。马克思借助《论犹太人问题·下篇》中"犹太教"与"基督教"在神学与政治维度上的语义双关,旨在表明,以北美为代表的"民主制的、完成的基督教国家"其所有秘密的诞生地,乃是拥有"无权利的政治权力"的"日常的犹太人"。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开始出现基督教福音派的宗教复兴,美国文化也逐渐趋向传统.在此背景之下,"福音电影"在好莱坞涌现,并且取得很大成功,显示了美国文化的最新趋势,以及好莱坞对文化转向做出的反应.  相似文献   

5.
徐华  周典恩 《学术界》2012,(8):126-132,288
《信仰的法则》作者创造性地将经济学研究进路应用于宗教研究,注重从宗教自身入手来探讨宗教信仰的变化,为宗教的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范式,即宗教市场论.尽管此范式对当代美国的宗教复兴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然而,就清季民初与改革开放以来安徽民众信仰基督教的动机与行为表现、基督教会及其所提供的“宗教产品”、“市场区位”与基督教的发展等方面的情形来看,宗教的兴衰并不遵循市场法则.宗教市场论的科学性与普适性值得商榷,其缺陷主要在于忽视了社会结构与历史文化因素对宗教发展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政治发展史中,宗教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正是意识到这一点,马基雅维里力图借助宗教的方式改变意大利格局,从而建立政治新秩序.为此,他致力于重新诠释基督教教义,使经改造的基督教迎合政治需要,进而发挥其政治功用.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新保守主义势力积极利用媒体影响公共舆论.新保守主义对美国媒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新保守主义知识分子对部分媒体的独立控制、新保守主义势力与默多克等媒体帝国的联合以及保守主义思想对自由派主流媒体的渗透.虽然不能统一意识形态,但这些媒体利用自己巨大的影响力垄断了在反恐、对伊政策等方面的政治话语权,从而影响公众舆论并间接对政策决策者和重要的政治活动分子产生压力.  相似文献   

8.
略论女性领导者的基本素质和领导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与其他宗教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基督教特别注重"启示".从基督教启示观这一视角下,透视基督教对文化的态度和评价,分析基督教信仰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得到一些关于基督教文化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基督教与其他宗教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基督教特别注重"启示".从基督教启示观这一视角下,透视基督教对文化的态度和评价,分析基督教信仰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得到一些关于基督教文化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观念对杜威政治哲学有深刻的影响。基督教的宗教理想经过其实用主义的转化后完全被"理性化"和"现实化":"民主"取代了基督,成为他的最高信仰;"民主共同体"取代了"天国",成为他理想的社会目标,而实用主义哲学成为其宗教情感与民主思想架构的桥梁。基督教文化的"底色"成为我们理解其民主思想的"本色"与"特色"之关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宗教,主要有: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道教。这五种宗教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拥有众多的信徒,在群众中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伊斯兰教和佛教中的喇嘛教派和小乘教派,在某些地区的少数民族中,曾经是全民信仰的宗教,同民族问题紧密相联,它们又具有世界性,在许多国家中有相当的势力和影响。我国的宗教,从社会政治方面考虑,涉及群众关系、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情况十分复杂。因此,宗教问题,在我国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政治问题,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一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中一个需要高度注意和经常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需要总结经验,加强调查研究,从中国宗教的历史和现状出发,力求对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认识,更加符合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2.
卢梭通过对整个西方基督教传统的检讨,提出了"公民宗教"的思想,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宗教对一个政治体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其二,基督教本身并不适合作为"公民宗教".只有当一种宗教信仰本身不但能够重新树立起"仁慈的、全能的上帝"的至高权威,而且能够激发起人们对社会道德与自身职责的遵从和热爱的时候,才能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公民宗教"而确立起来.虽然公民宗教起着整合社会大众的精神和价值追求的作用,但其绝不游离于世俗社会之外,更不会与世俗的政治权力相对立.  相似文献   

13.
美国新保守主义的思想内核在于对某一特定"正义观"的坚持.这种特定的"正义观",是美国新保守主义的独特性之所在.正是对特定"正义观"的坚持,才使得美国新保守主义在近五十年的发展中虽经历了从民主党到共和党的重大转向,却始终作为独立于两大党主流的"少数派"而存在.这一特定"正义观"包括两个层面和一个扩大,即在认同正义层面强调犹太-基督教宗教认同;在分配正义层面坚持传统自由主义价值观.而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斗争则直接导致了美国新保守主义正义主体范围的扩大.这种扩大给新保守主义所造成的根本影响在冷战之后随着美国"单极"霸权的到来而凸显出来,并成为解读冷战后新保守主义带有霸权主义、新帝国主义倾向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维度.  相似文献   

14.
自伊核协议全面达成以来,美国与以色列在对待伊朗核问题方面出现了多次的摩擦与不合。随着2015年9月美国民主党在参议院成功阻止共和党提出的否决伊核协议的决议案,该协议在美国国会已实现了通关。这一外交举动可以看作是美国中东战略的适时调整。伊核协议达成后,巴以问题将可能继续成为中东议题的热点。而美以两国围绕上述问题发生的分歧也反映了美国与以色列两国在中东地区不同战略利益的诉求。"后伊核协议时代"美以特殊关系将面临新的挑战。而其中美国犹太人与国内基督教右翼等亲以势力与美以两国的关系模式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5.
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的过程、根源与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升祥  杜鸿林  李志 《理论界》2005,(10):181-183
从20世纪30年代至21世纪初,日本右翼势力在日本政府的支持下屡次篡改历史教科书。其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主要社会根源是:日本政界的严重右倾化,日本社会和媒体的保守化,日本右翼势力及其影响的扩大化。其修改教科书的实质是:宣扬新国家主义,为右翼势力张目;推行历史修正主义,向国民灌输皇国史现,为日本实现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6.
基督教乃至所有宗教与政治的关联性是必然的,只不过或者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对立,或者与国家的政治制度相适应。西方世界的宗教渗透不容忽视,基于此必须引导基督教与国家的政治制度相适应。东北地区基督教的宗教活动做到了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东北地区基督教迅速传播对民族关系没有造成负面影响,但对中共党员的信仰有冲击,对信徒的政治态度稍有影响。应该正确对待东北地区基督教的迅速传播,引导其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在新时期这一点很重要。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日本右翼一直是活跃在日本历史舞台上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它不仅影响了日本的对外政策,更影响着中日两国关系的走向。本文旨在通过对近代日本右翼的分期、流派及其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和分析,尝试性提出近代日本右翼的"三阶段"发展构想。即:近代日本右翼是经过了"观念右翼"的勃兴"、革新右翼"的发展、直至"法西斯右翼"的蜕变三个阶段,并在这一逻辑前提下认为将近代日本右翼视为法西斯右翼的观点过于简单。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作为一个佛教徒,致力研究佛教的同时,对基督教也略有研究。他的基督教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从基督教与当时欧洲的政治关系来看,他充分肯定了基督教对欧美政治的影响,但接着认为中国仍无取法的必要。(二)从佛教与基督教的对比方面来看,他认为:佛教乃智信非迷信,但基督教为强信;在形魂关系上,基督教的形魂观较为原始;在解脱或拯救方面,基督教仰他力,佛教仰自力。(三)在教义方面,他认为基督教"三位一体"中的圣灵即灵魂。梁启超的基督教观的确存在着许多值得辨析的错谬之处,但这也是当时的知识分子为兴国本对当时各种宗教考察的一个结果,反映出他们对其他宗教形式初步地加以接受的心态。  相似文献   

19.
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生活在一个社会政治、文化动荡的时代.因对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幻灭而产生的基督教精神复兴、拿破仑征服埃及引起的希腊文化复兴以及殖民化所带来的神秘东方文化复兴,都对他们产生重要影响,直接表现在其诗歌创作中出现的一种融合了基督教、希腊多神教、东方神秘主义等宗教因素的宗教思想,形成了一种"交融式"宗教观.这一宗教观既衍生了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歌,同时也是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洪秀全吸取了基督教的一些仪式和教义,并与中国传统农民思想及儒、道、佛教和民间封建迷信思想交糅融合,创立了太平天国独特的新宗教——拜上帝教。关于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异同,儒家思想对太平天国的影响,以及佛教、道教、民间迷信思想与太平天国的关系等问题,学术界已作了不少专门探讨。然而,就整体而言,拜上帝教的思想结构层次相当复杂,需要认真展开层次考察,分清主次,辨别源流,这样才能对太平天国新宗教及其历史影响作出全面的认识和估价。本文就从这方面进行探讨。一、拜上帝教产生的社会历史土壤客观层次——中国社会的巨大裂变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迫使中国封建社会逐渐瓦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然而,自然经济的再生机制,始终维护着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结构,顽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