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五月,御集英殿试进士,赐陈文龙等六百六十四人及第、出身。子龙改名文龙。朱希召:《宋历科状元录·陈文龙》咸淳四年,龙飞榜省试第一人胡跃龙,殿试第一人陈文龙。 上从容语宰执曰;“有一联,咙飞取士,省元龙,状元龙”’。参政马廷鸳奏曰:“臣有一对,唬帐总戎,殿帅虎,步帅虎”’。是时,范文虎为殿前指挥使,孙虎臣为步军指挥使,上大悦。《宋史全文》公以龙飞射策加一官,授宣义郎镇东军节度判官。越帅刘良贵雅敬重公,政无大小,悉以咨之。皇属邵第寓越者众,素闻公刚直不挠,不敢干以私。张日起:《陈…  相似文献   

2.
少帝(编者注:即恭帝)立,起为左司谏,寻迁侍御史,……拜参知政事。未几议降,文龙乞归养母。景炎移跸福州,复除参政;充闽广宣抚使,即本军开阃。朱希召:《宋历科状元录·陈文龙》德二年正月,元兵迫临安,进封帝益王,判福州;胃广王,判泉州。……元兵至皋亭山,(杨)镇(驸马都尉)等奉之走婺州。伯颜入临安,以帝是(编者注;应是)北行。……(杨)亮节(驸马都尉)等负帝(编者注:帝应是是)及高匿山中七日,走温州。陆秀夫、苏刘义相继追及于道,遂召陈宜中于清澳,张世杰于定海。奉帝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副之,发兵除官…  相似文献   

3.
陈文龙是南来一位可以与丈夫样并驾齐驱而毫不逊色的著名爱国主义者、民族英雄。他尽忠报国的高风亮节.宁死不屈的拥锌铁骨.诚如宋末丈人郑思肖所评价的那样“如水行地,如日在空”①.万古长存。陈文龙(公元1232—1277).初名子龙,亨德刚.别号如心。兴化军(今福建莆田市东门外阔口乡)人。席宗咸淳四年(公无1268)状元及第.度宗御笔赐名“文龙”.因字“君责”。历仕度宗、恭宗、瑞宗,累官至参知政事兼枢密院事、闽广宣抚使、知兴化军等职。陈文龙出身于“一门两丞相,九代八太师”的名宦世家。他的前辈如南宋宰相陈俊卿等,都是…  相似文献   

4.
陈文龙墓在钱塘县西智果寺旁。文龙于德末北兵入闽,不屈,生缚至杭,绝食死,葬之。次日,墓即生竹,竹俱有刺,人不能登,众谓忠义所感。《大清一统志》……今岳坟松不北枝,公墓竹尽生刺。忠魂义魄,散为卉木,如出一节,直其然乎?《光绪莆田县志》陈忠肃公词在葛岭,明正德间建,即在墓前。《两浙防护录》谓在上扇二图毛家埠,未知何据。《光绪杭州府志》重修陈忠肃公墓记陈忠肃公墓在智果寺旁,明成化间《杭州府志》、万历间《钱塘志》皆同。其时距元初未远,必其邱陇未平,宰树犹茂,昭然在人耳目间也。《两浙防护录》云:“词在毛家…  相似文献   

5.
为陈忠肃公补史诗淳熙名宰孙,比德粹于玉。决科魁集英,骏骏豸冠肃。类田烦谏疏,相嗔俄见逐。补郡复免归,河岳半陆沉。大旋日光薄,力疾支颠覆。磋跎系南冠,道疾死不辱。往昔五峰堂,倾盖语跋烛。斯人真妙奇,哀哉悭厚福。长揖丙辰魁,九天双黄鹄。不有二忠存,千古笑科目。哀文魁天祥陈魁文龙死节两朝亲策士如云,何恨伦魁委路尘。同寿乾坤惟二老,增光华夏此全人。已无地载虞渊日,尚与天争汉苑春。更好长沙寻老守,云间携手看降臣。送抚州太守陈大卿归莆阳拟岗台边正好春,萧萧落叶忽愁人。胸中冰檗天能识,纸上风霜语未真。无路叫阍…  相似文献   

6.
肃慎、挹娄、勿吉、女真、满洲一脉相承,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其在不同时期的葬俗之探讨,乃是中国民俗文化发展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就满族及其先世从先秦至清朝的葬俗流变做一概述,不妥之处,敬请识者斧正。一、满族先世之葬俗肃慎,又称息慎、稷慎,乃满族先人在先秦时的称号,其当时社会形态较为落后,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提高,肃慎人的思维活动也在迅速发展,逐步产生了灵魂和灵魂不死之观念;进而又认为亡者之灵魂具有超人之力量,它能够危害或保护活人之现实生活。正如恩格斯所…  相似文献   

7.
上晋世五胡,多好自讬于神明之冑,其不足信,自无待言。而魏人自述先世,荒渺尤甚,又尝以史事诛崔浩,故其说弥不为人所信。然其中亦略有事宝,披沙拣金,往往见宝,所贵善为推求,不当一笔抹杀也。魏书序纪云: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此因汉世乌丸、鲜卑。史皆云以山为号,因有是言,不足信者也。又云:积六十七世,至成帝毛,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九十九者,合己为百姓也。统国三十六者,四面各九国。自受封至成帝六十七世,又五世至宣帝,七世至献帝,二世至  相似文献   

8.
陈文龙出身“世代移缨”之家.曾有过‘“一门两丞相.几代J\太师”的显赫。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左海朴素民风的影响.自幼“苦学不厌”.‘“浦染先训”.‘“励志殖学”.立志“居官清廉”、‘”忠君报国”。在南宋末年的动荡的时代里,造就了这位“永垂青史”的左海名臣。在陈文龙46年的生涯中一不仅有可歌可泣的悲壮抗无事迹,也有他始终不改初衷的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关心民模的高来品质。兹略举数例如下:其一.当时的越州(今浙5厂绍兴一带)乃i科长“,二室的聚居之地。陈文龙在任宣义郎镇东节度判官驻节越州期间.对为官…  相似文献   

9.
孔子先世考     
王恩来 《理论界》2010,(3):140-143
<正>对孔子的出身,大抵有三种说法。一曰"布衣",二曰"圣人之后",三曰"奴隶主贵族"。"布衣"即平民。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附记的感言中说:"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这是比  相似文献   

10.
关于李白的先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家世是个千古之谜。李自自称出自汉代陇西飞将军李广之后(见《赠张相镐诗》二);李阳冰《草堂集序》、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新唐书·李自传》都说是“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但自北朝至初唐一段的先世还是空白的。近来有人提出说李白是西汉李陵、北周李贤、隋朝李穆一支的后裔。也有人认为李白的先人  相似文献   

11.
冰心一生与基督教关系密切。本文试图通过对有关史料、作品的梳理分析,探寻基督教(耶稣)在冰心的信仰皈依和人格形成、爱的哲学构建以及圣女形象塑造过程中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以此印证冰心个人生活近百年的历史轨迹与心路历程。客观地说,基督教对于冰心应当是有限范围的重要影响,并因其生活时期的不同,这种影响的程度也显现出强弱的不同,而青少年时期是冰心受基督教的影响最强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朱熹生于福建建阳,祖籍徽州婺源县.他的始祖名朱瓌.学术界都认为,朱熹先世的歙县故里是黄墩.《婺源茶院朱氏家谱》记载说:“始祖茶院府君讳瓌,又讳古僚,字舜臣,行廿二.先世居吴郡.唐乾符间(874—879年),避黄巢之乱,徙居歙之黄墩.天(礻右)中(904—907年),以刺史陶雅之命,领兵三干戍婺源,民赖以安,子孙因家焉.以府君官制置茶院,遂称茶院朱氏.” 由此可见,朱熹先世的歙县故里  相似文献   

13.
关于胡适的先世与家族胡明胡适的先世移“上川明经胡氏”,“上川”即徽州绩溪县之上庄,“明经胡氏”则别于绩溪县其他胡氏宗族──所谓“绩溪诸胡”。“绩溪诸胡”中最有名气的便是世居绩溪县城华阳镇的“金紫胡”,也即是胡匡衷、胡培、胡秉虔等先贤为代表人物的经学或...  相似文献   

14.
北朝赵郡李氏的迁徙分布及其与李唐先世之关系高诗敏赵郡李氏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士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宗族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不断以赵郡平棘为基地,向周边各地迁徙,从而促进了徙居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对其分布地域的考察,也有助于对它与李唐关系进...  相似文献   

15.
大约是五、六年前,省里领导要郭风同志和我,顺带去福州、闽中一带了解一下文物保护的情况。过了春节,我们先在福州市(包括长乐等地)看了许多文物点。我们来到了阳岐“尚书祖庙”和台江“万寿尚书庙”,瞻仰了纪念南宋民族英雄陈文龙的庙宇。陈文龙是南宋的名臣、儒将和抗元爱国民族英雄,他应与文天祥“隆名并峙”。文天祥(公元1236—1283年),江西吉安人;陈文龙(公元1232一1277年),福建莆田人,他一生居官廉正,刚正不阿,关心民瘼,一家殉国,满门忠烈,可歌可泣。陈文龙不仅是我们莆仙人的骄傲,是福建的骄傲,也是民族的骄傲…  相似文献   

16.
福州人十分景仰莆田籍南宋民族英雄陈文龙的高风亮节,从明洪武至清光绪,先后建有阳歧、万寿、新亭、龙潭、竹林等五座尚书庙,纪念这位乡贤。这些庙宇都集中在南台沿江地区,对城内影响甚微。这是一个十分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究其原因,它与明清以来,陈文龙被“敕封”为“水部尚书”有关。陈文龙既作为水上航行安全的庇护神,必然受到从事水上商品运输贸易的商贾和长期久住闽江下游两岸的水上居民的崇拜和景仰。数百年来,香火旺盛,经久不衰。为了进一步弘扬陈文龙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后代进行民族气节的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在福州新建…  相似文献   

17.
读史见陈忠肃公列传有感而作胡尘卷风天地黑,胡骑长驱满南北。崖山孤主知有无,一夜愁心遍头白。丈夫耻作负恩生,举手擎天天已倾。孤城如斗犹百战,苍苍不遣功勋成。龙虎可羁不可扰,怒气吹入山亦倒。君臣大义分自明,白日青天悬皎皎。岭海间关草树寒,四顾无人双泪弹。国破家亡惟一死,首阳有蔽那忍餐。节义文章埋不烂,历史虹光烛霄汉。我怀往事悲且歌,烈烈英风鬓丝乱。明柯山·柯潜(状元、学士)见《二忠录》读宋丞相陈忠肃公传有感用先辈柯竹岩韵朔风吹沙白昼黑,王孙天南复地北。山河破碎几时收,马头生角乌头白。宫门铜驼荆棘生,…  相似文献   

18.
陈文龙的别子诗表达了陈文龙视死如归,尽忠报国的强烈心声。其诗录自《宋诗记事》卷七十五,云:斗垒孤危力不支,书生守志誓难移。自经沟读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土竖降旗。一门百指沦前尽,惟有丹衷天地知。诗一开头,作者以“斗垒”来形容自己力量微小,敌强我弱,自己独木难支,终于城破被俘。第二句表白自己是一介书生,从小读圣贤书,深知自古忠臣不事二主。今日不幸身陷敌手,谁有效死报国,决不臣服。第三句中的“自经”,是自杀的意思。全句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决心要死得英勇壮烈,投水自杀,不是我辈…  相似文献   

19.
陈港(公元1232-1277年),字瑟玉,莆田玉湖阔口村人,是北宋孝宗年间“清忠亮直抗金良相”陈俊卿的曾孙。他与南宋“节义文章扶宋名臣”陈文龙为从叔侄关系。他们两人同年生,同年殉国。陈港深受中国古代传统经史文化的黄陶和左海“重义轻利”纯朴民风的影响,自幼以大节自励。南宋末年,好雄贾似道权倾朝野,政治黑暗腐败,加上元军侵扰,民不聊生。陈港“仗义疏财”,关心民众疾苦,倾家资散发钱米,以济饥寒百姓。他说:“吾家世受国恩,当为国收民心耳。”恭帝德桔元年(1275),元军东下,大兵压境,南宋政权发发可危。这年12月初,…  相似文献   

20.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光照日月,气吞山河,成为许多爱国者的人生座右铭。与文天祥同时代的陈文龙,在被元军押送临安途中,也留下“须信累臣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一门百指沦胥尽,惟有丹心无地知”的诗句,同样光彩照人,气节崇高。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在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旨奉重修”福州台江万寿“尚书《陈文龙)庙”时题刻的石柱对联中赞颂陈文龙:“节镇守乡邦,纵景炎残局难支,一代忠贞垂史传;英灵昭海。与信国隆名并峙,十洲清晏仗神庥。”把陈文龙与文天祥“隆名并峙”,同为“一代忠贞”,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