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城市之尾,农村之首”的小城镇的发展对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推动我国农村城镇化和整个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是,在小城镇发展中也出现了以下几个倾向性的问题,主要是:其一,不重视规划,“村村像城镇,镇镇像乡村”。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城镇规划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宁  李宏志  王圣学 《城市》2007,(1):36-39
小城镇是城市之尾、乡村之首,是城市与乡村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载体.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变革的时代中,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下,小城镇规划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城镇建设的质量、城镇特色的形成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建成区与广大乡村地区相连接的地区,是在城市、乡村地域体系上衍生的一种紧靠城区的过渡性区域,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独特的地域实体,是处于城乡之间各种社会经济等要素激烈转换的地带,是农业用地和城市用地的复合地区,是城市和乡村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一、小城镇的概念与类型 (一)小城镇的概念 小城镇是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区域,它是把城市和乡村两个不同的区域有机的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的纽带,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小城镇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一定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同时,工业、商业、建筑业、服务业等以及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等在小城镇的集聚,也要求小城镇相应改善各项基础设施,以便为生产、生活和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5.
老社区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缩影.老街、老巷、老邻居.一个“老”字道尽了城市的沧桑。而随着社会变迁,老社区在岁月流逝中逐渐老去。曾经熟悉的邻里和温暖的情谊,曾经”远亲不如近邻”的守望相助,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生活在悄无声息却又不可避免地发生着改变。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对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指出,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已经形成两条主要途径:一是离土不离乡,二是离土又离乡。80年代,第一条途径由于转移成本偏低而吸纳了千百万贫困农民,推动了乡村工业与小城镇的发展。90年代,第二条途径以其比较利益更优而引发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今后十年内,“民工潮”及其转移风险均呈上升趋势,从而是一个摆在中国人面前的跨世纪难题。 “民工潮”的源泉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动因是产业与地区比较利益,主要形成方式是连锁迁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首先选择了离土不离乡的低成本转移渠道,跨社区流动需支付较高的社会成本,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形成梯度转移模式;“民工潮”源头的体制性失控正在加剧;农村第二步改革旨在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民工潮”源头降压的主要途径是乡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为“民工潮”构筑第一级“蓄水池”;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城市化。  相似文献   

7.
民工“返乡潮”既给乡村社会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需要我们的基层社区工作者更新观念,多为他们服务、为他们服好务。  相似文献   

8.
城市作为现代人口大量聚集的居民点,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社区作为承载城市居民居住、生活功能的主要场所,其人居环境对居民的生活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人居环境分为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五大系统。该文选取在北京传统城市社区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海淀区东王庄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与新兴社区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运用建筑理论的相关知识,以人居环境的自然系统、居住系统为切入角度,探索其在城市社区设计活动方面的可取之处,并发现其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新农村社区可持续性空间布局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冰  薛锋 《城市》2009,(11):53-55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积极探索新农村社区建设之路成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而实现新农村社区规划设计的可持续性是建设新农村社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0.
邱少君 《城市》2009,(5):65-67
近年来.小城镇建设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小城镇建设是政府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新形势下.小城镇建设的任务更加艰巨。2008年10月.笔者有机会到上海安亭新镇就小城镇建设问题做了专题调研.现结合上海安亭新镇的建设经验.对小城镇建设的困境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