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苏中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全国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亦是华中八个抗日根据地之一。苏中抗日根据地属于物产丰富的平原水网地区,襟江带海,人口众多,工商业活跃,经济文化发达。同时交通便利,又靠近宁沪杭等大都市,文化名人聚集,知识分子众多,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正是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相似文献   

2.
黄桥决战后 ,新四军遵照中央指示战略挺进江、海地区。新四军正确处理敌、顽、我之间的关系 ,在策略上赢得了主动。在与敌人的对决中 ,新四军运用积极的防御战术 ,以少胜多 ,取得了平原地区防守战役的重大胜利。这场战役 ,在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及整个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  相似文献   

3.
曹晋杰 《中华魂》2008,(8):16-19
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1940年7月,粟裕奉命率领主力部队北渡长江,执行党中央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10月与八路军第五纵队在东台胜利会师,开创了坚持和发展华中敌后抗战  相似文献   

4.
苏中公学是苏中区党委、苏中军区直接领导下的唯一一所干部学校。苏中公学办学时间共两年,在敌后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学校调训干部和吸收知识青年,通过思想政治学习、军事训练、参与根据地大生产运动及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和参战支前等形式,为苏中地区培养了一批人才,从而推动了苏中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同时积累了适合中国革命特点的办学经验。  相似文献   

5.
抗战期间,各种疾病的流行给根据地人力物力造成极大的破坏。新四军积极支持地方医疗卫生工作,为群众施诊施药,建立地方医疗机构,推行卫生防疫运动,动员民间中西医,培养群众卫生习惯,培训地方医疗人员。这些措施的推行,减轻了根据地群众的疾病痛苦,掩护了伤病员,解决了地方工作人员的医疗问题,密切了军民关系,扩大了新四军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是一场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反侵略战争和全民族解放战争。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办抗日干部学校,大力培养抗日干部,放手发动群众,开展人民战争,是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教育是在抗日烽火中培训干部,中心任务是为抗日战争服务毛泽东同志指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任务,第一为抗战培养干部,每个根据地都要尽可能开办大规模的干部学校,越大越多越好。”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抗日根据地的干部学校的首要任务是为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7.
由于水旱自然灾害频繁及水利工程年久失修,华中抗日根据地通过疏浚河道,修筑河堤、湖堤、海堤,开挖水塘,种植树木等措施来加强水利建设。在水利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依靠科技治水,注重效率和质量,节约经费,统筹全局。水利事业的开展,减轻了旱涝灾害,保证了粮食增产和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密切了军民关系,树立了根据地政府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8.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以及根据地卫生条件落后,人口流动等因素,根据地存在各种疫病流行的情况。为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根据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群众施诊施药,开展防疫工作,招募优待医务人员,成立民众医院和医疗合作社,培训地方医疗技术人员,宣传卫生知识,改变不良陋习。华北抗日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医疗卫生事业的特点是中西医的合作与交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路线,廉价医疗,坚持公益性,注重疾病预防,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监管。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改变了根据地农村落后的医疗条件,提高了军队的健康水平,融洽了党政军民关系。  相似文献   

9.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 ,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干部教育。敌后抗日根据地干部教育分为在职干部教育与学校干部教育。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干部教育的开展取得巨大的成就 ,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具有下列特色:各党派和各阶层参政的广泛性和平等性;"三三制"政府领导体制的独创性;民主选举制度的普遍性与直接性.  相似文献   

11.
抗战期间,日本不仅加紧对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而且还猖狂地进行各种走私活动。为维持根据地军民抗战经济力,山东抗日根据地政权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通过强化缉私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缉私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廉洁的缉私队伍以及开展群众性反走私活动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走私活动的泛滥,增强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实力。  相似文献   

12.
盐阜抗日根据地参军工作从困难重重到拥军参军、春季参军、反攻参军的次第开展,经历了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伴随着拥军工作、优抗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等逐步深入,根据地群众最终实现了从物质改善到思想改造、从迟疑观望到踊跃参军的成功转型。群众路线是中共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相似文献   

13.
教育知识基础观可分为"外在基础观"与"内在基础观"。在我国教育知识生产中,外在基础观因难以克服"教育知识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而招致诘难,内在基础观的具体类型主要有常识基础观、逻辑基础观以及学科基础观,三者的生产实践也问题重重。已有基础观难以维续教育知识生产,新基础观根据"基础"含义取以"教育经典"为教育知识基础,属于内在基础观。贯彻这一基础观亟须以蕴于教育现实的时代精神诠释教育经典,赓续其"经典化"历程。  相似文献   

14.
为从根本上改造基层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中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民主选举运动。根据地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条例,使选举规范化;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也充分发挥智慧创造了适合自己的选举方式。选举体现了广泛性、平等性、真实性的特点。这一运动使基层政权性质彻底改变,为争取抗战乃至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1927年"八七”会议之后到抗日战争前夕为土地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工农革命政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了解决行政经费和战争经费,在根据地设置了农业税制,农业税是根据地税收的一个重要来源,它对各革命根据地财政的稳定和军队的供给起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党在淮北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比较彻底的减租减息,它在经济上削弱了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社会生活,促进了根据地土地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引发了根据地农民的社会流动和阶级结构的变化,有利于根据地社会的稳定,为根据地的巩固与扩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父权制社会下,童养媳的处境极为痛苦。童养媳制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贫困及小农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童养媳制度存在着严重危害。华中革命根据地颁布法令政策,禁止童养婚,帮助童养媳解除不合理婚姻,禁止虐待童养媳,改善其生活境遇。在共产党妇女解放政策的推动下,童养媳通过参军、参加革命、寻求妇救会的支持来改变其命运,但由于小农经济的存在及社会改造的复杂性,童养媳现象在根据地时期并未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18.
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代表人民利益顺应历史潮流的村财政建设,既成功地使千百万农村革命人民投入到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洪流中去,也为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财政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实行均衡发展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由于受自然条件、历史原因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区农村回族女性教育公平难以提升,表现出一种教育发展的非均衡态势。从农村回族女生的升学率、辍学率等方面显示出了非均衡现象,其现实不容乐观。因此要解决农村回族女性教育公平问题就要从教育理念、教育体系、性别视角本身进行反思,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回族女性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