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女性意识的顿悟——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19世纪末期美国南方的社会背景、女性地位、婚姻观念等方面的阐释,探讨了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露易丝女性意识突然觉醒的历史背景,揭示了世纪之交的美国社会对于女性价值的漠视和自由精神的束缚,剖析了妇女对于自由的追求只能以生命为代价的残酷现实。分析了作者的创作手法和作品的艺术特色,以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自由和死亡主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美国南方的社会传统、女性的生存状况及婚姻观念的阐释,揭示了南北战争后男权社会对女性价值的漠视以及南方传统对女性的束缚,剖析了凯特·肖邦《一个正派的女人》中女主人公巴罗达夫人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展示了妇女对于内心自由梦想追求的顿悟。  相似文献   

3.
《觉醒》是美国女作家凯特.萧邦的代表作。小说女主人公艾德娜不满足于贫乏的家庭生活,希望摆脱社会强加在妇女身上的种种枷锁,从而在最初的压抑、困惑中走向觉醒、反抗。艾德娜的觉醒经历了性觉醒、精神觉醒和彻底觉醒三个阶段,并最终选择死亡来寻找灵魂和肉体彻底的解脱。《觉醒》刻画了艾德娜痛苦的心路历程,是艾德娜生理和心灵觉醒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4.
为自由而生——评《觉醒》中的女性主体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觉醒》描写了主人公艾德娜从一个丧失主体意识的传统家庭妇女成长为具有强烈女性主体意识的新女性的过程。具体分析了艾德娜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原因和其觉醒后为追求独立与自由所做出的努力与抗争 ;指出艾德娜最后的自杀并不是消极的挫败 ,而是叛逆的另一种形式 ,是对男权社会的无言的反抗 ,是对刚刚苏醒的主体意识的捍卫 ;同时指出艾德娜女性主体意识的局限性 ,说明妇女解放是全人类的事业。  相似文献   

5.
《觉醒》是美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经典之作,她分析了女性在婚姻家庭、自由和独立等方面的境况,从而揭示了妇女在追求自由平等和自我解放的道路上面临的艰难和阻力。女主人公艾德娜不甘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渴望爱情和自由,她逐渐觉醒,离开了丈夫和家庭。然而在自我解放的道路上频频碰壁,最终葬身大海。本文试从男权压制﹑道德约束和艾德娜自我局限性三方面来分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埃德娜是19世纪美国女权主义作家肖邦的传世之作《觉醒》中的女主人公.她不甘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欲摆脱男权统治,寻求独立与自我.面对强大的阻力,在无法实现理想时,埃德娜义无返顾地走向大海,以生命为代价维护既得自由.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这部作品,可以发现,在19世纪美国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中,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妇女解放的道路荆棘丛生.  相似文献   

7.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女作家凯特.肖班的《觉醒》和中国著名作家鲁迅的《伤逝》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女性寻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的思想。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冲破男权社会的束缚,从觉醒到幻灭的悲剧命运的比较与剖析,展示了中美两国妇女解放运动发展状况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作为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特·肖邦《觉醒》中的女主人公,埃德娜不甘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她渴望并追求自由,逐渐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性自然力的驱使及精神生活的充实.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维多利亚时代,埃德娜式的妇女开始觉醒,她们在思考自身的命运,寻求解放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妇女的性别觉悟,也可以说成妇女个人自我意识的觉醒程度,受个人所处的社会政治、历史经济、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决定。妇女性别的觉醒程度在不同时代及不同的个人身上,其表现各有特点,其作用也不尽相同。对妇女自身来讲,则直接影响妇女个人如何面对命运、选择机遇,以至决定最终的人生模式。本文试图对张洁、王安忆创作的长篇小说《无字》、《长恨歌》中两个主要女性人物一生命运与个人性别觉悟的关系做出分析,探讨这一关系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主要有:(1)指出男尊女卑观念的深层根源在于妇女经济不独立,断言社会经济生态的变迁及妇女经济地位的提高必将带来妇女社会地位的改善;(2)指出实现妇女解放的最终途径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3)强调妇女解放最终要靠妇女自身的觉醒和参与。上述思想促成了五四运动后中国女权运动主体地位的转移和中国现代妇女解放运动政治方向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在凯特·肖邦的小说《觉醒》中,女主人公艾德娜的觉醒正是她寻找全新的自我并逐渐释放潜藏的主体意识的过程。小说的开放式结尾渲染了19世纪末的女性在身份建构过程中的悲剧性胜利。通过对比肖邦笔下不同男女角色在社会地位、社会作用方面的差异,分析造成女性身份危机的外部冲突与内在诱因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和身份建构的重要影响,从而进一步探寻文学作品、社会变化和女性身份建构三者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命本质的孤独感让艾德娜完成了自我超越之后依然难逃死亡。无疑,凯特·肖邦对艾德娜这一悲剧性抉择报以无限同情,然而她极力回避对艾德娜之死的道德怜悯,以直陈事实的勇气和坦诚迎接后世评说,而不是简单的做出品行训诫。从巴尔萨塔的神学美学视角解读凯特·肖邦的传世佳作《觉醒》中艾德娜备受争议的自杀行为,可见神学美学将真善美融合统一,共同呈现了生命摇摇欲坠的惊心动魄。对于生死命题的倾心关注,将生死与美学相勾连,构成了凯特·肖邦的唯美主义文学特色。  相似文献   

13.
美国文学经典之作《觉醒》中女主人公爱德娜一直被奉为独立自主的女性主义先驱,但评论界在为其高唱赞歌的同时往往忽略其自杀前的负面心理状态。从自杀心理学角度分析爱德娜的死因,探索她在女性意识觉醒时所经历的困惑、焦虑及冲突等复杂心理,深入了解爱德娜的内心世界。爱德娜尚未成熟的女性心理造成歪曲的自我认知及盲目的自我建构,导致她采取极端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她的自杀警醒女性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应密切关注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凯特·萧邦的《觉醒》如今被公认为是一部充满女性解放思想的巨作.为了全面地分析艾德娜叛逆的深层次原因和三位男性的启蒙角色,采用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着重探讨艾德娜最终如何冲破了个人与他者之间可怕的“注视”与“被注视”的关系,以及获得了自我存在与自由选择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凯特.肖班的《觉醒》一直以来都被誉为19世纪末美国女作家的经典作品之一。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位富商之妻——艾德娜苦苦寻求精神解放和性解放的心历路程。小说展示了女性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女性更接近大自然,更具有与自然沟通的并在精神上与之融为一体的天赋。本文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运用大海、小鸟这两个重复意象来解读生活在男权社会里的艾德娜慢慢觉醒并从大自然的启迪中获得精神重生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16.
凯特·肖邦的《觉醒》通过对女主人公艾德娜在男权压迫下自我意识觉醒过程的描述,探索了自然和女性的联系,揭示了父权制以文明为工具对自然与女性的双重统治,表达了作者对女性的关注、对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的歌颂和对城市文明的批判,透露了作者构建一个两性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会的理想,蕴涵着深刻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以来,以次仁罗布和多吉卓嘎为代表的新生代藏族作家在西藏书写中自觉地体现出文化身份的认同,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相辉映下蕴含着丰富的人性内涵。次仁罗布的中、短篇小说在关注下层民众的生活中审视了藏传佛教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观念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多吉卓嘎的长篇小说则书写了藏族女性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女性意识的觉醒过程,呈现出女性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18.
美国黑人女性小说中的身份、性别、阶级和政治等主题的书写契合了西方后学的批评理论范畴。黑人女性作家自觉地将文学创作与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思想相观照,她们为黑人文学分别注入了性别成分、种族成分和文化成分。黑人女性主义文本不仅彰显了黑人女性文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更进一步推动、促进了黑人女性文化身份的建构与发展。黑人女性主义将逆转黑人女性身份被边缘化的境遇,颠覆和拆解黑人女性身份被客体化、被边缘化的命运结构。  相似文献   

19.
菲利普·罗斯后期代表作《美国牧歌》讲述了犹太移民利沃夫一家三代20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梦追寻中传统文化身份的历史变迁过程。小说既包涵了丰富的犹太民族文化要素,又体现了当代美国主流文化的时代元素,呈现出了独特的社会文化意义。本文将考察小说主人公利沃夫家族三代人在历史观照下美国梦的演进与传统身份文化变迁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并以此为研究主线,探究构成小说各文化要素的深层文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对20世纪美国女诗人安妮·塞克斯顿的诗集《变形》进行解读和评价,须从三个层面考察塞克斯顿作品对于格林童话中的经典故事的诗性诠释:1,浪漫而陈腐的题材通过变形展现了美国当代社会女性身份的异化;2.追求物欲的普遍价值观而导致的个性同化;3.婚姻在诗中极具反讽意味,被视为自私的产物和对婚姻主体的囚禁。在《变形》的创作中,塞克斯顿超越了诗人的自身经验,在更广泛的层次上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