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茅盾创作的现实主义范型特色,集中体现在从经济视角切入社会批判,以实现文学对“社会”的深层透视。其经济视角的独特性,是通过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全方位解剖和分析经济互动关系等探索社会问题,注重经济描写与人物个性呈示同构,表现经济文化对人的精神文化产生的作用,使创作显出丰富的社会内涵和审美内涵。茅盾的创作至今仍有不竭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程光炜 《南都学坛》2004,24(1):63-69
表现伟大的时代性题材与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相统一,是茅盾文艺观最突出的特色。文艺要为人生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建国后茅盾文艺观受当时社会现实的影响发生了曲折的变化,概括起来即:1949至1955年间丧失主体意识的盲目附和;1956到1959年,他开始用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反省社会和文艺的弊端,但很快又被迫转向"表态"和"批判"状态;60年代中期之前,他关注与支持"中间人物论",主张历史剧应该"古为今用",但强调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文革"中,茅盾文艺理论和批评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又逐渐出现复苏迹象。茅盾文艺观的自相矛盾,在他解放后出版的著作中有极其生动的表现。茅盾虽然强调文艺反映社会重大事件,但重心明显向着强调文学作品的艺术规律和艺术性的方面倾斜。这种主张虽然与当时轻视创作规律的流行理论不协调,但却反映了茅盾顽强的艺术信念。眉批是茅盾当时一种更具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创作,它是对不能自由创作的时代的无声抗议,也是一种高度的自我扭曲。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文学思潮汹湧而至的现代中国,对我国古代文学素有修养的茅盾,又是在广泛吸收异域的营养中成长起来的伟大作家。他的文艺思想经过接受自然主义、新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等的筛选和探索过程。在这过程中,泰纳是茅盾早期“最信仰”的艺术理论家,他的“三因素”理论奠定了茅盾文艺思想的基本框架,同时泰纳的社会学美学也对茅盾的小说创作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这个问题上,不少论者仅以链条式而不是以积淀和渗透的眼光去理解他们间的关系,以为茅盾接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后就将泰纳完全抛弃了,这种看法并不全面。本文试图揭示泰纳艺术理论和茅盾文艺思想的精神联系,并借以从一个方面考察茅盾小说的美学个性。  相似文献   

4.
纵观茅盾一生的文学活动,我们发现他没有系统地发表过有关诗歌美学方面的理论专著,不过,从他谈文学的内在规律,分析初期白话诗、论述叙事诗的创作,以及评价诗人、诗作中,还是可以看出他具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现实主义诗歌审美观。一茅盾通过诗和小说的比较,探讨了诗歌这一文学专类在把握真实世界中盼审美规范特  相似文献   

5.
茅盾的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从“文学为人生”的文学观出发,要求文学反映“全般”的社会生活。他通过“缩影式”的描写,把广泛的社会人生熔铸在长短篇小说的艺术建构之中,并且以多种艺术手法对社会人生进行理性评价。在实现再现社会人生和评价社会的过程中,茅盾极其注意小说本身的文学因素,着意突出它的审美个性。他的小说,精心结构故事,潜心描写场面,注重塑造人物。此外,题材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艺术手法的多种追求,又使其作品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  相似文献   

6.
略论刘震云中篇小说的审美指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震云是自觉地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作家,但他的创作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作品,表现在内容上是更多地包含了较为沉重的历史文化内容;表现在人物塑造上是由过去的英雄变成了世俗人物。与描写对象相对应,刘震云的作品注重生活过程的描写,注重外在形态的逼真,叙事风格追求平实,叙事方法是全知视角,表达方式是流水结构,这些都无形中扩大了作品的审美张力。刘震云的作品,缺乏现代人生的精神品位是最大的缺憾  相似文献   

7.
受个体审美心理机制的制约,司汤达侧重剖析人物内心的隐秘,创作显内倾性;巴尔扎克着重揭示并鞭挞社会弊端,创作呈外倾性,两者从不同角度丰富并完善了批判现实主义创作.  相似文献   

8.
茅盾历史小说和施蛰存历史小说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茅盾和施蛰存以古事为题材的历史小说,以运用大量的心理活动作为支撑文体的骨干,从而形成了一种文体独特的历史小说。茅盾着重于人物心理活动的隐秘性,施蛰存则侧重于人物的爱欲心理,甚至是畸形变态的性爱描写。他们对小说文体形式不同的审美追求,形成了不同的创作风格,在人物心理分析运用方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极为不同的地方。历史小说创作在他们整个文学生涯中占有重要和特殊的地位,也代表了作家努力探索新题材、新形式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和茅盾既是志同道合的战友,又是革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他们不仅以自己杰出的作品赢得世界声誉,而且在理论上的建树、影响也很深远,在今天仍然有指导意义。他们的文艺理论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诸如对文艺的起源、性质、特征、文艺批评和欣赏,文学的题材和人物塑造,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有过精辟的论述。本文仅就他们对“为人生而艺术”的主张,对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的论述以及对现代派的评价三个方面作一粗略的评介。  相似文献   

10.
王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引领者,他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品性。他的小说以关注现实、介入生活见长,他通过人物命运与情节发展的辩证性构述实现了小说对人生、对社会的反思,在他的作品中始终贯通着一种批判意识,这也是王蒙以文学反思历史、探讨文化的重要方式。对现实的关注、辩证法的运用以及带有自省意味的批判性,构成了王蒙创作中现实主义品性的三个重要维度。王蒙的文学创作,将现实主义品性与故事情节、人物的表现完满地融合在一起,使其作品成为当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典范。在新的历史发展语境下,王蒙文学创作内蕴着的现实主义品性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提供了至为宝贵的经验,探讨其创作中一系列现实主义问题对于丰富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探析茅盾创作“时代女性”母题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盾在他的小说中成功塑造了时代女性形象系列,为他的小说增添了不尽的艺术魅力。时代女性成为茅盾小说创作的一个母题。茅盾小说时代女性母题的成因是多元的,主要是受他的家族女性、早期妇女观、古典名著《红楼梦》和北欧神话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探讨老舍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批判现实主义倾向与世界批判现实主义思潮的联系。文章从概述世界批判现实主义思潮的特色入手,以充分例证说明老舍在小说创作中对该思潮的汲取主要表现在其作品对中国当时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同时还显示了老舍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技巧的纯熟掌握。文章认为,老舍以他融合了世界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杰作之长处的独特的中国批判现实主义实践,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宝库,并以其善于借鉴,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励着后来人  相似文献   

13.
典型形象塑造关系着现实主义文学的生命,因此,一切中外现实主义作家、理论家莫不重视典型问题。然而,对于典型的理解和阐释又不尽相同。从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师承关系的柳青和陈忠实的创作来看,在典型问题的理解和表现上就存在着明显差异。柳青崇尚用"理想化"手法塑造能体现"时代特征"、具有教育意义的"英雄形象";陈忠实尽管受柳青的影响,但并不主张塑造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而是突破那种主要根据人物的阶级属性来塑造形象的模式,充分描写和揭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努力塑造复杂、多样的艺术形象,显示了持久的生命力。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塑造更符合现实主义典型塑造的艺术标准,从而实现了对柳青的从模仿到超越。  相似文献   

14.
茅盾小说创作的母题是时代女性。茅盾从时代女性出发 ,在他的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时代女性形象系列 ,从而形成了茅盾小说独特的艺术世界。茅盾小说时代女性母题的形成主要是受茅盾深刻独特的生活体验、《红楼梦》的女性观和北欧神话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部《人间喜剧》使巴尔扎克无愧地成为欧洲十九世纪前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领袖,他创造的众多的“突出人物”,足以同莎士比亚笔下的艺术典型媲美。他不仅是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作家之一,同时他的思想与创作又是最为复杂和矛盾的范例。巴尔扎克文学创作的复杂性,突出地表现在其充满矛盾的主观世界和伟大的现实主义创作之间的矛盾关系上。一方面,他在政治上基本属于正统的保皇派,并信仰天主教,他声称“我在两种永恒真理的照耀之下写作,那就是宗教和君主政体”;另一方面他又无情地揭  相似文献   

16.
安·巴·契诃夫是俄罗斯以短篇小说誉满文坛的最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也是世界文学中一个杰出的短篇小说巨匠.在他短促的一生当中,小说创作之丰富,塑造人物之生动,在世界文坛上都是惊人的.完全可以说,在他的作品中所创造的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小市民,以及地主、贵族、  相似文献   

17.
鲁迅、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颗灿烂的巨星.鲁迅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茅盾的巨著《子夜》等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两位大师以自己的创作,丰富、深化了现代中国的现实主义,这既是他们对现代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巨大贡献,也是他们创作的共同特色.伟大的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气势,从根本上动摇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旧文学.随着反对旧文学斗争的胜利,从理论上,特别是从创作实践上创造崭新的中国现代文学的任务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这一历史的开端,是以它的先驱者鲁迅及其小说创作的成功为标志的.他的小说,从采用外国的良规到逐渐脱离其影响而彻底民族化,就在这“化”的过程中,丰富、深化了现代中国的现实主义.首先,鲁迅小说的主题及所塑造的形象,不仅是某一类主题和形象的高峰,而且是这一领域的开拓者.五四前后,个性解放的浪潮汹涌,婚姻自主,爱情自由成了青年和整个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当时的作者们也不约而同地把眼光投向了这个诱人的主题.茅盾在一九二一年对四、五、六三个月的小说创作作了统计,在全部一百二十篇小说中写爱情、婚姻的就占了七十多  相似文献   

18.
曹禺笔下的奴仆形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笔下的奴仆形象分为三种类型,具有四个特点。曹禺塑造奴仆形象时存在着贬男褒女的差异,这主要是创作时处于主导地位的审美主体心灵化的结果。具体有创作思想、童年生活和情感纠葛三个原因。有着一致的审美视角──向人物的内心世界开掘,表现灵魂,尤其重视展示奴仆们被损害的心灵和影响他们言行的道德因素,即对封建主义进行深刻的批判,又显示了对传统美德和人格美的张扬。  相似文献   

19.
茅盾——杰出的报告文学作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茅盾,作为一个小说家,早已驰名中外,但是作为一个报告文学作家,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本文想就茅盾在报告文学创作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进行一些粗疏的探讨。我想这对于全面了解茅盾的文学成就,了解我国报告文学创作发展的情况,都是有所裨益的。一首先,茅盾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杰出的报告文学作家,是决非偶然的。这可以说是由于他那坚实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全面的报告文学理论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所决定的。茅盾的文艺思想,一开始就建筑在雄厚的现实主义基础之上。他积极提倡新文学。在他的第一篇文学论文里就提出了“表现人生”“指导人生”的文学主张。这“人生”不是一家一户的人生,而是一社会一民族的人生;不是“特殊阶级”的人生,而是“平民”的人生,是“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人生。进而他又指出“文学是时代反映”,“表现社会生活的文学是真文学”。他要求文学描写下层人民的悲惨  相似文献   

20.
本组笔谈主要围绕4位向来颇有争议的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巨匠巴尔扎克、左拉、司各特和易卜生展开,由此得出相关结论。曾艳兵从对恩格斯关于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伟大创作成就的经典概括的反思入手,重估了巴尔扎克和左拉的文学价值,认为恩格斯的结论中存在忽略巴尔扎克和左拉各自文学价值和意义等弱点。王钦峰分析了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实际发生或源起状况,提出了司各特应是这个时期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发起者的观点,并从文学影响及接受、司各特本人创作的角度提供了若干证据。刘洪涛主要分析了我国现代作家胡适、鲁迅、茅盾和郭沫若对于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四种解读,指出现实主义文学在接受之维中隐伏着多种可能,认为现实主义不应该被僵化为某些固定不变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