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式饭局     
透过饭局里的中国人,看得到饮食之道里的政治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和文化滋味。所谓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尽在“局”也——端的是饭局千古事,得失寸唇知。研究饭局文化,就是观察中国几千年来文明史流变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2.
易鸣 《领导文萃》2010,(13):143-144
<正>世上本来只有饭没有局,吃的人多了,也就有了饭局。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不是没饭吃,而是有太多非吃不可的饭。谈事儿要饭局,没事儿更要饭局,中国的社交文化基本上就是饭局文化。从前,生活是从一顿饭到下一顿饭,后来,生活是从一个饭局到下一个饭局。饭局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饭局是万万不能的。  相似文献   

3.
“饭局”这一词汇起源于宋代,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局”是下棋术语,引申出“情势赴境”的意思,后来再引申出“赌博、聚会、圈套”的意思。“饭”与“局”的组合,是宋代文人对汉语的一大贡献——因为饭局上的圈套实在太多了。  相似文献   

4.
饭局     
刘文起 《决策探索》2009,(21):91-91
饭局在词典上的解释是宴会或宴请活动,其实并不这么简单。有人说,中国的社交文化基本上是饭局文化,这就是一门学问了。最早用饭局这个词的,据说是宋朝。宋人黄震的《黄氏日抄》中,就收有《六月三十日在城粥饭局结局榜》。宋朝皇帝重文轻武,对内对外都喜欢在饭局上解决问题,最早也是最出名的饭局是"杯酒释兵权"了,后来饭局渐渐盛行,清朝为甚,清末吾庐孺的《京华慷慨竹枝词》曰:"自笑平生为口忙,朝朝事业总荒唐。许多世上辛酸味,都在车尘马足旁。"  相似文献   

5.
餐桌政治     
舒泰峰 《领导文萃》2008,(17):147-151
中国人将饭局作为一种工具,食客之意“不在饭,而在局” 吃饭从来不是一件小事,“民以食为天”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类自然法则。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吃饭更是具有了一种“果腹”之外的内涵,这种内涵如此丰富,以至于如今的人类学中专门有个、学科门类叫饮食人类学——通过研究人类的饮食现象来窥探其背后深藏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6.
韩浩月 《领导文萃》2011,(21):122-123
有的人是喜欢应酬的,他们当中的领袖人物被称为“派对动物”或“饭局组织者”。这类人通常意气风发、左右逢源,握手寒暄、嬉闹玩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于这类人,我并不反感,相反还颇为欣赏。人有能力大小之说,能游刃有余于各种应酬的场合,掌控场面,皆大欢喜,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一场饭局少了这样的灵魂人物,就会冷清得多。  相似文献   

7.
正饮食之事,在被誉为"烹饪王国"的中国,已经不仅仅是果腹充饥,还多了交际的意义,甚或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呼朋唤友,席列八珍,觥筹交错中,陌生的变熟识,友谊之花随着颊上酒晕盛开,谓之饭局。但是,饭局这种对于常人来说最普通不过的事情,一和官场挂上钩,便多了许多是是非非,使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了起来。参与其中的大大小小官员们,在其间或为主角或为配角,打造出了诸多喜剧、闹剧或悲剧,成为新时代《官场现形记》的素材。  相似文献   

8.
饭局     
沈亮  朱秋坤 《领导文萃》2006,(6):168-172
饭局从来就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首选交际方式。中国饭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见诸于廿四史之中的著名饭局更是不可胜数。中国历代的兴衰成败似乎都与饭局密切相关。饭局在中国承担了太多的功能,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如中国这般,整部历史与政治都能与饭局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9.
<正>十年春秋,“文旅之花”在遂州大地朵朵绽放。“景城一体”的城市之美、以“绿”为底的环境之美,是文旅产业发展的最好见证。如今,“诗”和“远方”的牵手令这片土地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在川渝腹地,有一别称“斗城”“遂州”的宝地,这里青山之下、绿水环绕;这里襟江带湖、钟灵毓秀;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是正在加速升腾的“成渝之星”——遂宁。遂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诗酒文化、卓筒井文化、宋瓷文化等特色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以陈子昂为代表的一大批英才俊杰。  相似文献   

10.
饭局     
在日常生活中,饭局是聚会时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看似简简单单的一顿饭,里面却有很多学问和讲究。如果一个人一天有一个饭局,那他肯定是个喜欢和别人交往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这个题目实际要讲的是 :中国文化传统是怎样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的。一二十年以前 ,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 (1966 -1976)以“破四旧”的名义把中国传统文化加以“封资修”、“大洋古”之名予以毁灭性的打击 ,因此 ,作为对这种大破坏的反作用 ,在中国大陆掀起过一阵“文化热”。此之所谓文化大体指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们发现 ,传统文化不但并不如文化大革命所认为的那样坏 ,而且为了救治文化大革命的祸殃 ,还迫切需要恢复提倡“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传统文化。但是 ,同时也有另一种认识产生 ,认为文化大革命固然是以最最最…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最著名的文史名著《史记》,写了三千年历史,备载人生百态,留下近百场气象万千的"饭局",时而阴霾四起,时而风云突变,乃至雷鸣电闪,惊心动魄,有的改变人生,有的改变国家命运。司马迁笔下的"饭局",若加梳理,可以写成一部"饭局大全",现实中的各种"饭局",《史记》中般般皆有。本文略举几个类型,  相似文献   

13.
夏然 《管理科学文摘》2009,(11):102-102
高校出版社的企业文化就是要以“传播先进文化、传承创新精神、传扬恒久价值”为追求目标,树立“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塑造品牌”的出版理念,走出一条具有“高校之神、企业之体”的特色发展之路。这个目标需要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进行创新。具体路径有:思想创新,实施人本管理;管理创新,以机制为导向;组织创新,建立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14.
美国硅谷文化是鼓励创新和冒险的文化,新加坡园区文化是中西合璧的文化,两种园区文化对我国的园区发展有较好的启示。我国园区发展是混沌的,以整体宇宙论阐发园区发展之哲学模型,和谐相融天人合一之园区终极理念是人之生命创力与天之时间变力共为之,是由天之自然平衡到人之自觉平衡的发展而发展的。从文化制度的角度看,中国园区的发展有“三个效应”。  相似文献   

15.
《决策》2004,(5):43-43
芜湖,位于长江之滨,安徽东南部,历史上有“长江巨埠,皖之中坚”之誉,毗邻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与“长三角”地区人缘相亲、地理相邻、经济相融、文化相通。  相似文献   

16.
所谓文化,即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成果。文化是社会道德的构成要素和驱动力量。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别。一种文化一旦被人们所接受,它对人的行为和价值取向有着根本性、长期性和广泛性的影响。先进文化催人奋进、励人向上;落后文化使人颓废、诱人堕落。腐败现象的存在和蔓延,除了体制的弊端、监督的不力,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社会上还存在着滋生腐败的文化土壤。腐败现象,说到底就是腐朽落后文化的反映, 是一种文化营养“缺失症”。文化生活的粗鄙和文化内涵的浅薄,则使人精神空虚、生活平庸、信念动摇、理想坍塌,做人的骨气、尊严尽失于文化沙漠中。时下, 有些人把“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作为为官”的信条;把“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奉为人生的准则;以诚实为“迂腐”,视廉洁为“另类”,对投机钻营之徒、腐化堕落分子毫无憎恶之意,反怀羡慕之情。更有甚者为被查处的腐败分子鸣冤叫屈,感叹其“后台不硬”、“运气不济”……这种妍媸不分、香臭莫辨、是非混淆的现象,究其实都是腐朽落后文化的体现。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彻底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就要高度重视先进文化的教化作用,不断加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清廉光荣、腐败可耻、尊廉崇廉的社会氛围,构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思想屏障”,使廉洁自律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7.
王琪 《决策探索》2014,(16):28-29
“建设大枢纽、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航空港实验区)发展蓝图已绘、目标已定,各项规划和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然而,在“塑造大都市”方面,航空港实验区现有规划建设还有所缺失,特别是城市文化功能有待加强。“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在国内外知名城市纷纷提出建设“创意之都”的背景下,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后发优势的郑州航空港大都市建设,完全有条件有必要以中原文化为底蕴,以现代航空运输文化为点缀,通过现代科技和文化创意将两种文化元素融合创新,打造一个以国际航空文化为主题、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创意大都市。  相似文献   

18.
像北京那种一个饭局人越吃越多的事情,在上海基本是没有的。又不是去充军,在上海吃饭不可以临时抓人。我1954年生在上海,前半生很少遭遇饭局。当时的平民百姓,极少有机会去饭店吃饭。民以食为天。在贫困的日子,  相似文献   

19.
宗禾 《领导文萃》2012,(11):119-124
食、色,性也。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比吃饭更重要的了。贺岁大片《鸿门宴》全国公映之后,更引起读者对古代饭局的关注。在中国历史上,饭局与政治永远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每一个饭局,其实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饭桌可以改变历史,筷子也可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十年浩劫曾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受致命打击。近年来,西学在我们的社会又有渐成主流之势,在一些国人的眼中,传统国学文化无疑是“糟粕”、“落后”、“过时”的代名词。现在孩子越来越多地被一些非文化形式所吸引,如何突破以前强制教育方式,利用现实世界的诸多文化载体,利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贯穿传统国学文化教育,让一些国学文化精粹在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