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识机制教育是一个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行动的复杂系统工程。在丰富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必须重视当代大学生"第一课堂"的理论灌输教育,加强当代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实践环节教育,引领当代大学生"第三课堂"价值取向,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作用,在尊重差异中扩大认同,在兼顾多用中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如何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大庆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一脉相承,弘扬大庆精神对推动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作用,弘扬大庆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遵循科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成为祖国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根据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特点、影响因素和紧迫性,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深刻内涵,提出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教育必须拓宽理论学习主渠道,加强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4.
李继兵  宁德鹏 《学术论坛》2012,35(11):219-222
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变化的趋势和特点,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塑造,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政治信仰教育。通过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整体教育与层次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试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将“培育民族精神”写进了大会的正式报告 ,把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历史与时代赋予高校的一项极其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而要完成好这一神圣使命 ,首先必须对培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历史的经验、时代的任务和大学生科学世界观形成的特点看 ,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6.
林璐 《理论界》2013,(5):78-79
当代中国的大学校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即一些在过去被人们唾弃的道德失范现象,如今却被相当一部分当代大学生理解、同情、接受、包容,甚至效仿,生成了一种“特殊包容心”。本文首先对当代大学生“特殊包容心”进行基本概述,并从原动因和致动因两个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生成“特殊包容心”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消除当代大学生“特殊包容心”的途径。理性分析当代大学生“特殊包容心”,对当代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树立与道德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琳 《学术论坛》2012,35(9):195-199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通、道德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相融通是大学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科书的"意义世界"与当代大学生"生活世界"相融合所需要的教育生态环境。从教育的系统性、协调性、整体性出发,高校专业课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中小学学生心智发展目标的达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女性学作为一门年轻的现代学科,逐步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取得显著成绩。从提高大学生科学人文素质的角度来看,女性学的教育必须正视大学生的传统性别角色要求。女性学的教学对象并不仅仅是具有独立平等意识的现代女性,而且男性也应在当代社会逐步建立起科学的性别文化观念。通过引入性别视角,帮助大学生增长新的知识与经验,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是女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9.
高校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塑造,除了要结合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领域的时代特征之外,还必须在教育与认同机制、研究与引领机制、实践与内化机制、监测与保障机制、考核与激励机制上有所创新,才能有的放矢,形成综合效益,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容为当代大学生认同并自觉践行.  相似文献   

10.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使世界进入了普遍交往的时代,给大学生们带来了思维方式的变革;传统伦理、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冲击、激荡和碰撞,由此引发大学生思想观念的空前活跃,导致了各种价值失范现象的产生.这关涉的是人的本性、命运和灵魂最深处的精神需要以及生活的终极目标与意义,因此,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科学的引导迫在眉睫.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冲突现状、原因进行合理地分析和概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能够帮助他们解决价值观念的矛盾与冲突,使之肩负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当代大学生的性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此,高等院校应当重视大学生的性价值取向教育,建立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科学与系统的性价值教育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之成为当今社会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2.
<正>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门塑造与改造人的灵魂的科学,它所作用的是人的外在行为及其导向该行为的思想观念及更深层的心理状态和潜意识。科学地分析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有效对策,才能在高校卓有成效地展开思想政治工作。1现代社会是一个新旧交织、良莠并存的混合体,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正是在这种裹挟着的缭乱纷呈的社会混合体里渐趋形成与发展的。众所周知,目前整个世界都处于世纪交汇的改革和调整之中,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这一独特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他们思想的时代特征:新与旧溶为一体,积极与消极集于一身。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3.
系统科学是当代横断科学、交叉科学的前沿、是连接具体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桥梁。系统科学的研究与发展,将有助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现代化进程。因而,有关系统科学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日益为世界上各个科学研究领域的人们所关注。 当代系统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有关系统基本特性的研究。我们在系统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从一个较高的层次即哲学层次上,对系统基本特性给出一个统一的理论描述,写出了《系统基本特性的哲学沉思》一书。在这本书中,我们以牛顿物理学为代表的单质点科学体系为参照系,从系统科学哲学的角度,对系统的整体性、能动性、  相似文献   

14.
科学地分析和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是关系到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战略问题。解决如何研究当代资本主义这一问题,必须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历史的、联系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去研究和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必须明辨理论是非,端正政治方向,防止和避免在考察与研究中出现片面性、绝对化和简单化。  相似文献   

15.
理性向生活回归是当代哲学发展的一个趋势,当前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究其原因就是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隔离,导致道德教育的失真,远离了生活世界,终将走向虚无。所以,道德教育应该走向生活世界,使我们过上一种真实的、完善的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主要体现在崇高的理想、信念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要针对大学生的需要加强科学理论教育 ;二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三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四要在社会实践中提高 ;五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加强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仰对人类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引导作用。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信仰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特点、影响当代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原因及如何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目的在于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性一词,最早源于生态学。如今,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其共性的含义可概括为:“在连续的基础上保持或继续提高”。所谓当代大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指:影响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各素质构成要素之间,能够相互支持、相互助长,并且形成一个能够相互促进与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即综合素质能够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或连续提高的良性循环。而要实现当代大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高校应该:一正确把握科学教育发展观的实质内涵,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二优化高校管理体制,积极促进大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方鸿志  倪海 《理论界》2007,3(12):211-212
人生价值观决定人生价值的总目标。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呈多元化和复杂化态势,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存在误区。客观形势、社会大环境也向高校提出了加强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教育的要求。本文根据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现状,运用科学理论,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当代大学生培育科学的价值观既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也是适应新时期国际国内大环境的需要。应在深刻理解价值与价值观,把握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方法途径,积极引导大学生培育科学的价值观,使其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