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德育,是在大学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其旨在运用大学教育所涵盖的全部课程体系及教学过程的德育元素进行"立德树人"活动。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课程德育,是大学教育中智育与德育的互补互促,是德育资源的整合创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举措,是大学教育走向现代化的有效探索,是教育方法创新的重要途径。课程德育的实践,需要从育人理念转变、课程特质挖掘、共同体意识培育、教师素养提升、政策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课程作为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一般来讲,在学制确定之后,学校教育的主要“软件”就是课程的设置与实施,而教学活动无非就是实施课程的过程.因此,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对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现代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课程设置中,如果单纯以学科课程为中心来进行设置,必不利于教育目的的全面实现.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同样,对于师范教育来讲,也不利于培养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需要的合格的师专毕业  相似文献   

3.
“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制,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体制也是伴随着这三个学制的颁行而建立、改革和发展起来的。论文通过对“三个学制”及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了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体制形成与发展的脉络,并对当前师范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兴办教育,“首重师范”;师范教育,德育为首;突出师范特点,提高教育类课程比例,注重师范生从教能力的培养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秦治国  武合新 《阴山学刊》2007,21(3):122-124
小学教育专业是为国家培养小学教育工作者的一门新兴专业,为了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研究型、学者型的小学教师,需要安排好这一专业的学科教学论课程。课程设置可以分为语文类、数学类、科学类、艺术类"四大块",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实践机会,强化必修课程,增加选修内容。为此提出了学科教学论课程改革的几个策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教学理念;编制学科教学论教材;注意"四大块"的有机融合;设置实验班,根据实验结果调整课程结构等。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全球化时代格局以及本国社会发展新需要,俄罗斯提出发展完善连续性师范教育体系。高等师范教育作为连续师范教育体系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适应这一需求,不断积极地调整。在高等师范教育中,教育机构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课程设置状况直接关系到师范教育目标的实现、未来教师的质量与规格以及今后国家未来人才培养水平。因此,对高等师范教育机构和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状况的了解和分析,反思我国教育,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校德育人文关怀取向实现的基本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为人品质、学术功底和实践能力,是培养和造就具有人文关怀能力的大学生、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的“好公民”;人文关怀正在日益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人文关怀取向将成为高校德育改革的价值追求和发展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高校德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承我着实现人文关怀追求的重任。高校德育课程人文关怀取向实现的基本路径是:探索德育课程人文关怀的教育模式;提升德育教师人文关怀的基本素养;重构德育课程人文关怀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7.
赵峰 《河南社会科学》2002,10(4):123-124
终身学习对于教师具有特殊意义。终身学习需要终身教育来保障,终身教育需要终身学习来推动。在学习化社会,教师一生都处于学习和完善的过程中。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的专业教育,文章在分析终身教育特点和终身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适应“终身学习”的师范教育教学改革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师范教育转型旨在以制度创新作为切入点,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师教育的质量。但不少转型师范院校在办学目标、教育课程建设和学术研究等方面遭遇了师范性缺失的尴尬。转型师范院校应坚持师范性,发挥教师培养的主体力量作用,实现教师培养的质的提升和飞跃。  相似文献   

9.
胡夏 《阴山学刊》2006,20(2):80-82
教师个体专业素养的高低,可以追溯到师范教育阶段。教师教育类课程要面向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建构新的教育观,不断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引导师范生变革自身的学习观念与方式,多创设体验与沟通的环节与氛围,不断提升师范生自知/自省智力与人际/社交智力。教师教育类课程,需要相应加大心理学课程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位的主体意识。当前语文师资培养过程中以学科为本位的课程思想及偏重知识授受的封闭教学模式遏制了师范生深层心智能力的发展,影响了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语文师资培育范式的改善有赖于大学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用“大语文”的理念统帅师范教育的学术性和师范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通识教育的内涵和师范教育的特性,师范院校通识教育的使命体现在两个层面:终极层面,即"完整的人"的培养;专业层面,即教育信念的培养。师范院校通识教育在理念、课程、教师、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改进和完善师范院校通识教育,必须首先确立科学的通识教育理念,明确通识教育的使命,加强对通识教育理念的宣传;从通识教育的理念和使命出发,顶层设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强化通识教育师资建设,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优质通识教育课程师资队伍;创新通识教育教学方式,积极推进小班讨论教学、研究型教学,强化经典导课程教学,在专业方向课程教学中融渗通识教育,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有机结合;加强通识教育管理工作,探索建立全校层面的通识教育机构,建立通识教育质量评估反馈机制,建立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助教制,实施双导师制,推进优质通识教学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2.
朴太红 《理论界》2000,(3):51-51
21世纪是科技与信息的时代 ,跨世纪中师教育担负着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的合格教师队伍的重任 ,必须适应时代发展 ,适应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 ,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积极探索师范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努力提高师范教育整体素质与水平。为此 ,立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 ,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素质教育。首先 ,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是构成民族凝聚力的精神支柱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因此 ,抓素质教育首先要抓好道德教育 ,而抓好德育的关键在于抓好教师的职业道…  相似文献   

13.
位赛  李俊岳 《中文信息》2022,(2):221-223
随着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加强,教学目标从注重理论掌握转变为素质培养.高等数学作为理科类教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在进行高等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实现课程改革下的教育理念.本文将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高等数学教学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  相似文献   

14.
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是科学育人的需要,也是每个教师的崇高职责。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就必须首光明确实施德育的主要内容,并结合自己的探索实践,努力寻求德育渗透的最佳方法与途径。 一、德育渗透的要点 生物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教学大纲中虽然从宏观上指明了实施德育的基本方向,但不够具体,故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有关资料,从中学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众多要点里,概要提出生物进化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生态学观点、科学价值观和爱国主义五个方面,分别简述如下: 1.关于生物进化观点的教育 进化作为…  相似文献   

15.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心理学学科,聚焦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境,探究其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现象与规律,已形成德育心理学、美育心理学等分支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课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这门课程的"学"与"教"日渐受到重视。回顾十年来大中小学心理健康课"学"与"教"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到:"学"与"教"的研究重心偏离,侧重于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和教学方法有效性;没有根据心理素质特点而开展教学和学习规律的研究;忽视对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教学胜任能力的探讨。鉴于此,提出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旨在探究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情境中学生与教师的心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为此,初步讨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内涵、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学科体系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区别、联系等方面的基本问题,希冀能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建设,突显课堂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郭秉文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在出国留学、自我反思和教育实践过程中,其师范教育思想逐渐形成。他主张加强师范教育培养充足的合格教师,以促进中国的教育普及;提倡高等师范教育,培养中学教师;首创“寓师范于大学”的师资培养模式。他执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期间,确立了三育并举的办学宗旨,依据社会需要设置科目,实行男女同校,对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其教育思想和实践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开拓进取的革新精神更是值得后人学习。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建立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开始,及后相继出台的《教师资格条例》《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等文件,是教师资格明确化和资格考试具体化的完善发展过程。中国的教师资格考试内容侧重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教育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及其应用能力。为配合"国考",高师院校应从三方面进行改革:一是整体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满足教师知识结构的需要;二是调整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是参照考试标准和大纲的要求,开展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8.
德育教材是德育教学目标的体现者,是德育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教材内容的选取和编写方式,不仅是学科内容的体现,同时也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体现。德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德育教材起着搭台建桥的作用。英国的《生命线》系列德育教材类似于中国大陆的思想品德课教材──《思想政治》。通过对教材的编写依据、基本内容、逻辑思路、活动课的设计等四个方面的比较研究,以便取长补短,对我国教材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担负着德育的任务,其德育渗透有以下途径。一、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导。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素养(即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语文教育工作等)和为人师表的道德品质。并在他的言传身教中表现出来,这是保证实现语文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世界史在培养师范生时代使命意识与爱国情怀、专业精神、健全人格、独立思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是实现师范教育目的基本方式和必要手段之一。因此,师范院校有必要转变理念,通过设置世界史通识教育课程,强化教育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多样性等制度、方法创新来进行相关的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