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党如何实现政治领导,政府如何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国家管理,党政关系如何摆正、理顺,是确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高度集权政治体制和30多年来苏联东欧各国改革这种体制的理论和实践,介绍党政关系改革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2.
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二十年代末在苏联逐步建立起来的中央高度集权的计划体制及其理论,在二次大战后移植到了东欧各国。这种体制虽然对东欧国家治愈战争创伤,恢复经济起过重要作用,但为时不久便暴露了种种弊  相似文献   

3.
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超过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因在于它能够顺应世界客观发展的形势,逐步推进改良路线,多方发扬民主,不断调整政策,接受群众监督,发展经济给群众以实惠等等。但是,民主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在于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苏联东欧各国的共产党都社会民主党化并从科学社会主义转向民主社会主义,主要原因在于苏东各国的共产党长期坚持高度集权的体制和过左的路线,又多方限制人民的自由,导致人民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望。共产党要善于联合各类社会主义政党,尤其是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实行多党合作,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从而推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4.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辩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评价已有的社会主义实践,不仅是学术问题,而且是关系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重大的政治问题。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作为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的第一个试验,对其进行评价时,必须慎之又慎,严格依据事实,科学地进行分析和判断。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尽管存在许多弊病,但从制度角度看,基本上是正确的,局部是错误的;从实践角度看,成绩是基本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断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失败的,那是没有根据的。苏联向资本主义演变的决定性因素,不是社会主义实践出现了失误和弊病,而是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背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推行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的错误路线造成的。换句话说,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不是社会主义搞得不好,而是不搞社会主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政企关系,即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是连接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枢纽。为政变高度集权体制下的以行政隶属关系为特征的政企关系,社会主义各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87年6月,苏共中央全会在总结两年多来经济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通过了《根本改革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这一纲领性文件。同月底,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苏联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年底前,又通过12个关于改革经济管理的“一揽子”具体决议,形成了经济改革的综合方案。六月全会决定,从1988年起,占工业总产值三分之二的企业都将按新条件工作,1989年起全部实行。苏联对传统体制的根本改革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6.
民主集中制虽是苏联模式形成的核心原则,但苏联模式却逐渐背离了这一原则。苏联模式的兴衰周期基本上就是民主制与集中制的博弈周期。民主集中制质变成集中制是苏联模式异化成高度集权模式的直接动因。苏联模式早期能够获得巨大成功是因为民主集中制中的民主制还有生命,苏联模式后来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其民主集中制中仅剩下集中制,民主制荡然无存。如何确保民主集中制正确地得到贯彻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党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非常重视反腐败斗争。邓小平反腐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织部分,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反腐败思想,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证和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1.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是滋生腐败现象的根本原因。邓小平认为,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的产生“同我们长期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管理制度必须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都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有密切关系。”①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近年来开始引起理论界的深切关注,决非偶然,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所提出来的重要课题。 回顾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历史,在建国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几乎都毫无例外地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这是符合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未有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以  相似文献   

9.
由于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历史传统与未来走向、党外力量与党内力量、党的精英与党的领袖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国国民党早期领导体制是在民主与集权两种力量的博弈中演变发展的。同盟会时期按照三权分立原则建立起了民主体制,中华革命党时期放弃了民主体制而建立起了集权体制。以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为转折点,民主与集权两种力量从对立走向融合,到国民党"一大"时最终确立起了民主集权的领导体制。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化的背景下,近代中国的国家建设内在逻辑是建立一个具有现代性集权的民族国家,具体而言就是必须建立一个具有高度合法性和有效性的中央集权政府.而在近代中国的特殊历史情景里,中国社会连续出现了权威危机,导致政治秩序混乱无序,致使近代中国国家建设在弱势权威的无力支撑下仓促展开.不论是北洋军绅政权还是国民党的党治体制都难以彻底化解这种危机,并最终因为无法形成有力的现代性集权政权而移交出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11.
生态危机是影响当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主要有认识论根源、宗教根源、精神根源、科技根源和制度根源.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的视界认识生态危机,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是引起生态危机的根源,只有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代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能最终实现人和自然的解放.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人类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一,苏维埃俄国的建立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苏联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崭新的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给全世界无产阶级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第三,苏联在1939-1945年的反法西斯战争中,成为打败法西斯的主力。第四,二战后,欧洲和亚洲11个人民民主国家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成为国际舞台上维护和平民主事业的重要力量。第五,朝鲜和越南人民的抗美、抗法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战争势力,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第六,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发展,使得持续了几百年的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土崩瓦解。第七,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与发展,无疑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一种挑战和压力。第八,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虽然经历过挫折和部分失败,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领导中国人民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人类进步事业将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苏联走上军备竞赛之路的原因与后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联走上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军备竞赛之路,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展超出本国国防需要的军备,给苏联社会带来了多方面的消极影响,直接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高其荣 《云梦学刊》2005,26(1):70-73
毛泽东最初设想用15年左右时间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建成苏联那样的“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后又提出用50至100年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在“大跃进”运动中,他认为我国可以通过大搞群众性生产建设运动和变革生产关系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大跃进”运动失败后,他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问题上的探索终于重新回到了原先的比较正确的认识上来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式,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践形态。它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有着重大区别,具有强大的现实优越性。一方面,它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从国内外实际出发论证了一国独立自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同时,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选择并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而优越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另一方面,它既创新了人类社会发展模式,又从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中阐释了世界文明发展样态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在分析当前西方国家发展内外困境的同时,牢固树立了“人本”、“和谐”的执政理念,为世界各国文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因而优越于西方社会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6.
赵明义 《文史哲》2007,4(6):153-158
20世纪90年代初,在苏联发生的以制度复辟为特征的剧变,给整个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一系列极其重要的反面经验。社会主义者只要善于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探寻苏联发生剧变和解体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就会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从而使社会主义事业搞得更好。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融合是社会主义改革的逻辑主线,"帕累托最优化"理论衍生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大讨论构成了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渊源。20世纪中期以南斯拉夫、匈牙利为代表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分权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开创了实践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改革。苏东社会主义改革的失败孕育了改革模式的分野,诞生了"市场主导"的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国际社会主义改革的逻辑演进启示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融合的改革路径,完善国家干预经济的改革理论,坚持"结构型"改革的路径抉择,构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多维融合"的制度模式,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内涵。  相似文献   

18.
道路问题对中国未来发展极为重要。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动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不仅可以确保我国未来发展道路不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而且可以超越存在严重弊端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扭转苏东剧变给社会主义发展带来的不利局面;同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还可以确保在与资本主义比较竞争中凸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并且为其他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符合自己国情发展道路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进步,在本质上代表了人类社会文明前进的方向,因而它内在地充满着无限生命力。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所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人们对社会主义文明是否具有历史必然性和时代必要性的怀疑和诘难。实际上,20世纪杜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曲折,恰恰是人们背离社会主义文明规律的结果。历史深刻启迪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现实选择,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文章;体制改革与制度调整是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建设机制,必须坚定不移地发挥改革在社会主义文明进程中的多层面作用;以人为主体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价值目标,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社会文明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上半叶世界上最先进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孕育培养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党———共产党。在这个先进理论的指引下,许多国家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而在上个世纪末,老牌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却由于背离了马列主义的宗旨而使自己的政权土崩瓦解。由此,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始终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永远保持先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