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2006年银监会放宽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以后,我国村镇银行迅速发展,为农村金融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是,由于村镇银行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存在较大的漏洞,这就需要对村镇银行的定性及运营风险进行梳理,以期能够建立健全宏观调控机制,为村镇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2.
依据已有的村镇银行研究理论,运用Yaron提出的针对农村金融机构评估模型相关指标对村镇银行的可持续性进行研究;采用数理分析与理论框架有机结合的分析模式对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村镇银行在支农效果上起到一定作用,并且独立经营状况良好、稳定;这一初步发展成果的取得建立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的基础上,其自身微观形态的发展还有待提升,为此提出建立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优化内部治理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村镇银行的设立是我国银行业市场准入政策的重大突破,也是农村金融组织模式的一次重要改革。山东省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等问题,在寿光、即墨、胶南等地进行村镇银行试点。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山东省村镇银行的发起行、分布、资本规模与实力等进行研究,在发现设立村镇银行的目的与政府鼓励设立的初衷有所偏离、选址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县(区)较多等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村镇银行不同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4.
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之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村镇银行的发展备受媒体、学术界和金融从业者的广泛关注.我国村镇银行处于试点时期,存在着资金来源不足、信用风险过大等许多问题.借鉴其他国家村镇银行发展的成功经验,当前我国政府应给村镇银行适当的政策扶持并减少不当干预,同时村镇银行应严格市场操作,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明确市场定位,开展错位竞争;完善监管,强化风险防范.创造条件以谋求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村镇银行社会责任的内在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资本对小农经济的远离,导致了农户与村镇银行之间的资金供求矛盾,使村镇银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存在内在冲突,危及村镇银行的生存发展.这些冲突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的,政府应承担相应责任.为此,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优化村镇银行经营环境,降低村镇银行经营成本;帮助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扩大资金需求;逐步改变农村小农经济状态,以达到缓和冲突,营造适合村镇银行生存发展环境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从镇银行的地区分布、主发起行类别、注册资本及支农服务等基本情况分析,村镇银行能够有效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状况.然而,村镇银行向东部发达地区集中,主发起行设立村镇银行的动机不纯,村镇银行在支农道路上逐渐偏离了银监会的政策目标;基础设施和支农政策不完备及民间资本参与村镇银行的热情度锐减,使得村镇银行发展困难.为此,国家应拓宽市场准入深度,有序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村镇银行,完善其运营系统和环境,健全涉农贷款的激励约束机制,同时探索建立纵向分层的村镇银行监管模式,以促进村镇银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村镇银行的运营现状与发展对策——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商业性机构不断退出农村金融市场,抑制了农村地区资金需求并制约了农村。银监会于2006年底发布新政,倡导引入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这三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来支持农村金融供给。村镇银行占整个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贷款额的80%以上,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本文基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村镇银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开始,银监会开始了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山西作为内陆省份,为了发展三农、服务三农,也积极设立了多家村镇银行。但是,在村镇银行的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山西村镇银行的发展壮大。为了更好的发挥出村镇银行支援三农建设的初衷,提出了多种方式解决村镇银行经营中面临的实际困难,以期为山西农村进步、农民致富、农业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孜涵 《华人时刊》2009,(5):54-56
2008年6月16日,河南省首家村镇银行——河南栾川民丰村镇银行(以下简称民丰村镇银行)开始试水,当年实现税前利润31万元。此前,农村市场主要的金融机构是农村信用社。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民丰村镇银行有独立法人、决策链条短、贷款程序简单等竞争优势,无疑激活了农村金融市场。2007年3月1日,四川省仪陇惠民村镇银行作为全国首家村镇银行挂牌开业,此后村镇银行在各地风生水起。然而,全国村镇银行目前普遍面临着信誉度低、贷款风险可控性差、没有配套政策扶持等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10.
湖南村镇银行自2008年开始组建以来,探索出了"湘乡模式"、"湘西模式"和"沪农商模式"三种基本模式。不仅赢得村镇银行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为支农支小、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湖南农村金融领域的一支"奇葩"。但是,村镇银行在发起行作用、业务拓展、政策支持、结算服务、风险防控和法制保障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明确村镇银行的建设目标,矫正村镇银行的发展定位,进一步完善村镇银行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经营下村镇银行信贷利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国际上小额信贷先进的盈亏平衡模型和Rosenberg模型,以中国6家村镇银行作为研究对象,从信贷利率角度分析中国村镇银行未来长期内应该实行的政策。实证结果表明,推行适当的高利率是符合市场规律的,这是开展服务于“三农”经济的小额信贷业务的基础,也是未来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道德强度是组织伦理决策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文章将乡土情景嵌入约翰·琼斯关于伦理决策的问题权变模型,对湖南省村镇银行伦理决策中道德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验证,结果发现:村镇银行伦理决策的道德强度因素与约翰·琼斯的问题权变模型不一致,其道德强度的影响因子是社会一致性、影响的集中性、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其中社会一致性是道德强度最敏感的因素.以乡土伦理整合于村镇银行治理,在制度层面营造良好的组织伦理氛围,对村镇银行的信贷关系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格莱珉模式与中国村镇银行的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都需要资金。而目前国内银行金融资本大量汇集于城市,广大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低,资金来源少。荣获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孟加拉国格莱珉乡村银行在农村针对穷人的信贷方面做得很成功,有力地推动了孟加拉国的发展和农村建设。分析了格莱珉银行经营运作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前我国国情,对发展我国村镇银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针对肩负服务“三农”重任的村镇银行在实际运作中出现偏离三农的问题,在描述了村镇银行支农贷款存在问题和原因以及“金桥模式”的基本运行流程后,认为该模式的成功要素有2个方面:一是通过组建2个委员会实现了信贷员的内生化。这种内生的“准信贷员”通过亲缘和地缘优势降低了机构的信息获取成本,并将激励机制由传统的机构成本转变成能带来预期收益的贷款业务。二是其“双层联保”加强了小组联保自选择的功能和贷款户违约的社会惩罚力度,在出现信用风险时使金融机构损失可以得到实际的补偿。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一是传统信贷模式需要进行本土化改造,包括贷款产品和人力资源的本土化。二是对村镇银行应有一个更宽泛的瞄准概念。也就是说,村镇银行只要不离开农村,只要能发挥出自己特色,坚持服务“三农”,就应该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15.
以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选取14家上市商业银行3年的指标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和排序。基于因子分析的结果,对影响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007—2009年,上市城市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高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逐渐上升,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先上升后下降,上市城市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瓶颈在于资金来源的匮乏,扩大资金来源渠道刻不容缓。通过合理的政策和得力的措施,可以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小额贷款组织、参与村镇银行、参与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加大农村金融机构对内开放力度,改善农村金融的生态环境,促进民间资本与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途径是培育和完善农村要素市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保持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所有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主要以市场化为改革方向。金融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该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历程与存在的问题,指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面临的障碍与农户融资的困难,并对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