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中,承载着厚重历史积淀的家族文化满足了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需要,今天依然具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助推社会经济发展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虽然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具有极强的历史穿透性,新时代也需要传承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但在现代社会中,出现了传统家族文化传承主体逐渐缺失、传承过程发生改变的现象,而且有进一步加剧的态势,致使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日趋衰弱。要传承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应当在遵循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变迁规律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其现代社会价值,让优秀的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成为人们心灵和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2.
藏族口承语言民俗是广大藏族人民以口头语言或行为方式传承的文化遗产,是民众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通过对丰富多彩的藏族民间口头文化遗产的搜集、阐述,欲对其进行比较明晰的分类整理。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的文明史不仅限于成文史,还应当包括无文字时代的口承史,而在民间,最贴近人们生活的历史即为口承谱系。云南诸少数民族民间的口承谱系多为神话创世谱系,甚至历代史家奉为圭臬的《史记》也据远古民间口碑录下不少篇章,如《五帝本纪》和《三代世表》便不可视为成文信史。其实,本来意义的历史只属于不可复现的过去,人们留下的不过是对于历史的记忆和理解,在此意义上,民间口承神话古史也曾经是信史。历史实为(记述者的)当代史,人类追朔古昔的未晓永无穷尽。尽管如此,历史仅仅属于人类,只有人类才有历史,因为历史就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过程。  相似文献   

4.
论现代神话     
颜翔林 《社会科学》2007,2(12):158-164
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并不意味着神话和神话思维的终结,而神话和神话思维却以变形的方式潜藏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文化活动之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在现代社会中,神话的典型表现是科技神话、国家神话、民族神话、英雄神话等样式,它们承袭了传统神话的符号和结构形式而有所变异发展,对文艺依然施加一定的积极作用和审美影响。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日益深化,其结构性要素的变迁使"现实人"的活动方式日益呈现出与"前转型期"明显不同的特征。概括起来,其一,"现实人"的"社会存在方式"越来越具有"异质性";其二,"现实人"的"价值实现形式"越来越具有选择性。但无论是"异质性存在"还是"选择性实现",都与社会结构转型的要素变迁有着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虽然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和科技发展终结了古典神话,然而,神话思维共时性地潜藏于人类的心理结构之中,依然对文化和文明产生重要影响。在后现代的历史语境中,神话以变形的方式潜藏于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之中,演变为一种现代意义的神话方式,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现代神话的典型表现是科技神话、商品神话、政治神话、国家神话、英雄神话等样式,它们承袭了传统神话的符号和结构形式而有所变异发展,尤其是借助于科技手段获得更广泛丰富的社会内容和迅捷强大的传播方式,对于社会意识形态产生深刻的影响。现代神话在审美特性方面,首先,表现普遍的功利主义和审美活动的世俗化,更多地将意识形态融入到美感和审美评价的过程中,体现官方权力和民间观念的合流;其次,技术崇拜、商品崇拜和权力崇拜逐渐置换英雄崇拜,成为大众新的审美对象和崇拜对象;最后,游戏意识的建构和审美活动中感官功能的高涨成为现代神话又一个鲜明的审美特性。现代神话以其多样化的审美特性丰富和改变现代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与审美趣味,并对文艺产生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口语信息传播是西藏出现的最早的信息传播方式,西藏口语信息传播的类型多种多样。它不仅包括藏族世代传承的神话、传说、史诗、歌谣、民间故事、口头说唱艺术、藏戏等,还包括口头交流的一切形式,其中包括日常的聚谈、街谈巷议,甚至还包括谣言等口语的变异形态,而书写文体的口头讲述由于以口述为主,也理所当然地进入了我们的论述范围。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2015,(10)
家族制度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白鹿原》的文学史价值在于它重新讲述了家族在中国现代社会的遭遇与变迁的轨迹。  相似文献   

9.
尽管伴随着传统宗教整体式微的现代化变迁,西藏民间社会盛行的转经习俗仍然保持着较强的传承能力,尤其在圣地拉萨体现得较为鲜明与典型。神权时代"政教合一"体制的强大惯性、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内部传承和承载着日常化展演仪式的转经空间,成为转经习俗发生横向与纵向传承的重要机制,其中既具有民俗传承的普通共性,也呈现出西藏社会宗教生存与发展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口头文本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在民族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裕固族民间故事映现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想象,在想象中进行着民族寓言和民族神话的建构.在口头文本的传承过程中,裕固族民间故事成为展现民族历史的"活化石",不断实现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记忆,增强族群意识和族群认同感.与此同时,在大量的裕固族民间故事中还表现了丰富生动的民俗生活,提供了真实鲜活的民族志材料.裕固族民间故事为人们全面了解裕固族的历史和现实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1.
自 2 0世纪 80年代初我国催生乡村城市化道路以来 ,学术界对“乡村城市化”产生了纷繁复杂的定义。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我国“乡村城市化”的众多概念进行梳理和辨析 ,这对正确认识、辩证理解和深化推进我国的乡村城市化道路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双 《琼州学院学报》2010,17(3):75-76,88
本文试从《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的反语讽刺来分析小说的人物塑造,以及在深化犯罪主题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是源于传统网络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对MOOC用户的准确建模是实现个性化MOOC教学平台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探讨了MOOC用户模型的内涵,建模要求,重点讨论了贝叶斯网络技术在用户建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相对于中国学术界而言,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文化语义学”是个新提法。既然为新学科,自然有诸多基本理论问题需要研究和说明。从研究对象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是以基本文化概念形式表现出来的意向世界及其历史;从研究目的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是话语的正本清源和话语权的拨乱反正,在逐步确立起传统文化方法论原则的同时,为传统文化研究确立起社会历史本体论;从名称含义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是探究历史的文化意蕴和文化的历史源头;从思想资源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悠长而丰厚,它包括历史线索、个案范例和核心人物三个方面;从研究方法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是历史和逻辑的有机统一。这些,构成了历史文化语义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5.
神话以其隐喻的方式告诉我们,天地乃至生命之不完美是好奇的人类自己的选择。因为只有经由这种不完美崇拜,人才可能胸怀理想、探求未知、找寻真理、认识自我。与生命意义和自我价值的找寻息息相关,这是神话自古至今一直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并始终为人们所需要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主要反映的是我国西周的社会人文等情况。从《豳风·七月》 ,《小雅·楚茨》、《小雅·信南山》、《小雅·甫田》、《小雅·大田》以及《周颂》中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农事诗中可以看到我国西周的土地制度———走向封建化的土地国有制度 ,有公田与私田之分的井田制  相似文献   

17.
儒家之政治思想在民国时期的命运可谓大起大落,颇具戏剧性。由民国初年的“红”极一时,到五四时期的批孔风暴,继而又有以梁漱溟为首的现代新儒家的大力“复兴”。但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思想仍以批判儒学为主导。  相似文献   

18.
一种已经形成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要看它与世界的现实状态是否一致。而被传统哲学作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对立统一规律,既经不起现实的检验,也违背了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辩证精神。现实世界不同事物在“一与多和多与一”即事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联系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差异统一规律,才是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真正的实质与核心。  相似文献   

19.
《大学问》是王阳明晚年重要著作,有关《大学问》的成文、刊刻经过则只有其弟子钱德洪有比较详细的说明。本文通过相关文献梳理,对钱德洪有关《大学问》来历之说有所疏证,以明其所言《大学问》于成文前即为师门“口口相传”的“教典”非无稽之谈,而从嘉靖丁亥笔录成书至嘉靖癸巳、甲午之际其弟子方将之公开刊刻,体现了他们对于师嘱的遵从。  相似文献   

20.
扈尔汉家族是清初著名的军功世家,为清朝的崛起和统一全国做出了贡献。本文利用《鄂谋豁索哩地方佟佳氏佟氏世系谱牒》、《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及清代人物传记资料对扈尔汉家族的发源、迁徙、世系、重要人物及其军事功绩进行梳理和论证,进而展现出扈尔汉家族对清初政治、军事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