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传佛教生死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古印度梵我同一与轮回说的基础上,分析了佛教生死观的思想渊源,说明了其形成及发展的过程。佛教在藏区长期传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藏族本土文化,也借鉴苯教的宗教哲学观念,形成了独特的藏传佛教,其中藏传佛教生死观以慈悲为怀的教化,对生死的认知和解脱轮回的阐释满足了历史上藏族饱尝贫困和战乱之苦的精神需求,成为藏族普遍皈依佛教的最根本成因。  相似文献   

2.
姜芃 《山东社会科学》2013,(1):74-87,189
作为意识形态,宗教的产生既与特定的社会和历史环境相联系,又有文化上的继承和渊源.藏传佛教也不例外.西藏的地理位置与印度和尼泊尔接壤,其佛教的输入源泉(特别是后弘期)主要来自印度,因此,藏传佛教与生俱来就带有印度佛教的胎记;另一方面,西藏之所以能够接受印度佛教,也与其自然环境、社会结构以及藏族当时的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藏族是我国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省区。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藏族人口已达459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41%。藏族在早期信仰本地宗教。公元7世纪,佛教传入,与本土宗教长期斗争和渗透,于公元10世纪形成具有青藏高原特色的藏传佛教。青藏高原封闭的地理环境和严酷的自然条件给藏传佛教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致使宗教和藏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宗教信仰成为藏族群众社会生活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然、而,自70年代以来,某些西方大国极力推行所谓“人权外交”,把…  相似文献   

4.
青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多种宗教文化艺术交流之地,作为古代藏传佛教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石雕造像从一开始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浸淫。它萌发于佛教由中原入青之始,到元明清三朝随着藏传佛教的空前发展达到巅峰,形成了青海地域宗教特征极为鲜明的艺术遗存。本文即是对青海古代藏传佛教石雕造像地域风格的形成、发展及特征进行的梳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藏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藏族文化艺术的发展,与宗教、特别是与西藏佛教的发展是有密切的联系。西藏佛教是中国佛教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佛教在西藏的地方形式。西藏佛教对藏族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各方面都产生过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物质文化和光辉灿烂的精神文化。尤其自佛教从印度传入雪域高原,经过与吐蕃的本土文化的斗争和融合,形成了藏传佛教后,千余年来,在这块神秘而又古老的土地上,高悬于世俗生活上,以其神秘性和思辨性,组成藏族社会特殊的意识形态,赢得了封建统治者的青睐,从而使政权与神权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政教会一的政体格局。宗教思想渗透和投射到藏族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之中,成为藏民族伦理道德、风尚习俗的基本内容,以准则的形式规范着整个社会,对政治、经济、文化、道…  相似文献   

7.
都市藏族移民无论是其内在信仰还是外在宗教行为都在进行着现代转换。佛教二元信仰结构之间的张力使藏传佛教保有了生机和活力,实现了社会场景变迁中的动态平衡。藏族移民的生死轮回观变化较小,但在因果报业观上呈现出分化;迁出地原有宗教传统依然是都市藏族移民信仰行为调适的参照系,部分公共性仪式向迁出地转移并在都市中私密化。  相似文献   

8.
佛教自传入西藏后,就不断适应藏民族的心理、习俗,并在西藏政治、经济的封建化过程中实现了藏族化,这说明藏传佛教不仅能适应某一特定的社会和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而且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能够从教规、教义、仪轨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改革.在社会主义时期,只有坚持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团结、教育、引导的方针,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不断进行宗教自身的革新,发挥藏传佛教和广大信教群众积极作用,才能真正实现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9.
宗教文化是藏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它包括苯教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等。这种文化以信仰对象的神圣者为中心,即以信仰为本位,以宗教道德为人们思想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以神佛的观念解释世界和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对神佛、菩萨、高僧的信仰崇拜是希望的寄托,以解脱成佛为最高理想,即追求精神的解脱。在藏族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作为黏合剂和道德资源,宗教尤其是藏传佛教发挥了社会控制、稳定秩序、凝聚力量等重要的为政治服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藏传佛教是一种由伦理范畴和认识范畴所组织的文化价值体系 ,其伦理范畴较之认识范畴更为重要 ,因为佛教本身的重心在于道德层面 ,在于出世的伦理范畴。其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它的理想境界、信仰方式和宗教修持等方面。作为藏族文化发展主流的文化思想 ,藏传佛教伦理道德观在藏族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 ,已成为藏族传统伦理思想的最基本结构要素 ,为藏民族提供了一整套的生活、行为准则和伦理生活范式 ,对藏民族最深层次的文化观念即价值观念产生着普遍的永恒的影响。它对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友爱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人…  相似文献   

11.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需要依靠亿万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其中包括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思想是具有浓厚藏族文化特色的大乘显密宗佛教,它的心性哲学,对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和实践以及对现实人生的高度关注,都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藏族的饮食禁忌不是完全顺从宗教的行为,而是藏族与高原环境相适应的结果,是藏族在特定环境下的生存策略。藏族饮食禁忌虽然笼罩在藏传佛教的氛围里,但其中蕴含着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和善待动物、珍爱生命等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原则相一致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西藏佛教又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公元十一世纪初,西藏佛教传入云南西北部地区。藏传佛教把印度佛教、汉地佛教和藏族固有的原始宗教本教(俗称“黑教”)融合,形成了突出的特点;云南藏传佛教除此之外,还与纳西族(摩梭人)和普米族原始宗教相结合,从而具有不同于西藏佛教的民族特色。在迪庆地区,藏族佛教实行与西藏相同的“活佛转世制”;在永宁地区,纳西族的藏传佛教实行独特的“活佛借用制”,即在寺庙举行盛大法典时,临时去西藏或康区聘请著名活佛来当地寺庙作长期或短期的讲经说教,或是在寺庙中设一种名为“喇擦”(意为“活佛替身”)的宗教职务。  相似文献   

14.
略论西藏佛教在云南的传播及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佛教又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是中国佛教的一支。西藏佛教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融合印度佛教、汉地佛教和本教内容,而形成有自己特点的喇嘛教。西藏佛教在云南主要分布在藏、川、滇三省区交界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和丽江地区的丽江、宁蒗等县,为藏族、纳西族(摩梭人)和普米族所信仰。西藏佛教传入之始,就与这些民族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联系,与他们的原始宗教相融合,从而形成一系列独特点。  相似文献   

15.
7世纪传入藏族地区的佛教,给藏族的灵魂观念带来了重要的发展变化,藏族社会在原有的灵魂观念之上,普遍接受了佛教的灵魂不灭和六道轮回的思想。大乘佛教的菩萨果位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佛陀与有情众生的距离。对自己的宗教上师的崇拜,发展到藏传佛教密法的传承中,就强调弟子应当“视师为佛”,通过日积月累,在藏族社会中自然会形成有众多的佛陀和菩萨的化身一代一代地生活在民众之中的观念,结合教派和寺院的领袖人物的继承,将化身用人间世系排列起来,就进入了活佛转世的门槛。  相似文献   

16.
历史、政治、地理环境等因素决定宗教的地域差异性,导致地域宗教文化的独特性,带来旅游资源的多样性。本文从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特征、现状、信仰人群等方面对比中,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青海地区藏传佛教与社会稳定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 ,其中藏族、土族、蒙古族和少部分汉族群众信仰藏传佛教。考察藏传佛教在青海地区的演变过程 ,搞清藏传佛教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总结历代中央政府处理藏传佛教与社会稳定问题的经验教训 ,对于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宗教工作、维护青海地区的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青海在历史上受西藏吐蕃王朝的重大影响 ,今海西、青南的一部分地区曾经由吐蕃直接控制 ,唐朝安史之乱时吐蕃势力进据海东河湟地区。据史籍记载 ,佛教最早传入吐蕃大约在公元 5世纪拉脱脱聂赞普时期 ,到了公元 7世纪时吐蕃王朝政治恢宏、国力强…  相似文献   

18.
论植物与藏族宗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宗教对藏族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综观藏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有藏传佛教和苯教,但不论是藏传佛教,还是苯教,都与植物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使植物成为藏族宗教信仰的重要载体之一,在藏族宗教信仰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汉、藏文文献,结合出土的西夏文献和文物,对西夏学和藏学的关系进行探讨。论证了历史上党项族和藏族的密切关系;阐述藏传佛教对西夏佛教的重大影响;勾勒出藏族僧人在西夏的地位以及西夏封藏族高僧为帝师的史实和重要意义;讨论了西夏和藏族文化上相互交流,特别是在印刷术和书籍装帧上的互相借鉴;介绍了西夏文献、文物中有关藏族的资料,最后论述了元明时期西夏后裔在宣扬藏传佛教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汉、藏文文献,结合出土的西夏文献和文物,对西夏学和藏学的关系进行探讨。论证了历史上党项族和藏族的密切关系;阐述藏传佛教对西夏佛教的重大影响;勾勒出藏族僧人在西夏的地位以及西夏封藏族高僧为帝师的史实和重要意义;讨论了西夏和藏族文化上相互交流,特别是在印刷术和书籍装帧上的互相借鉴;介绍了西夏文献、文物中有关藏族的资料,最后论述了元明时期西夏后裔在宣扬藏传佛教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