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大众文化的本质、作用与建设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宗立华 《学术交流》2005,(6):133-136
中国与西方大众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的根本不同,决定了我们有必要根据中国国情对大众文化进行探讨。西方语境中的大众文化是一种市民文化,中国的大众文化不仅具有受众的大众性,而且是一种通俗文化、实用文化。大众文化在本质上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为:大力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提升大众文化的人文含量,使大众文化建设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论全球文化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必定推动文化全球化的到来。全球文化是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广泛和深远的、先进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观念。全球文化不是同质和一元文化 ,而是由各民族的先进文化所组成的多元的和异质文化。文化全球化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文化扩张 ,从而 ,全球文化和民族文化会发生冲突。要建立全球文化新秩序 ,西方发达国家必须以平等的方式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 ,同时 ,发展中国家必须不断创新本民族文化 ,把本民族文化融入全球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语境中文化传播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及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庆  高雨阳 《社科纵横》2008,23(12):132-134
全球化浪潮中,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强大的科技力量、媒体优势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渗透,实施隐形的文化侵略和精神洗脑,试图摧毁和消蚀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文化,把它们逐渐纳入到"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一体化框架中.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视角,以美国为例,对文化帝国主义现象进行分析和批判;以中国为例,探讨发展中国家在文化交流中维护本国文化主权、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西方大众文化理论是西方国家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充分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理论学说,它是对欧美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反思和批判的产物。中国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语境与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历史语境虽不完全相同,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和共同性。因此,用西方大众文化理论观照、分析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并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从而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健康良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英国文化研究传入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转向问题,已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陈立旭教授新近出版的<重估大众的文化创造力>,是国内第一部系统梳理、剖析英国文化研究重要代表人物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大众文化的理论专著,被誉为国内近年来少见的大众文化理论研究方面的力作.这部专著围绕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这一轴心,全方位地展示了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大众文化研究转向的绚丽画卷,不仅使得国内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而且也处处显示出了作者竭力要为当前中国大众文化理论研究健康发展指明方向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5,(9):13-17
大众文化是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通过现代传媒传播的,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生产和运作的,渗透于大众日常生活之中,满足大众感性娱乐的文化。它最早兴起于西方社会,且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悄然产生,并发展迅速。表面上看,中西方大众文化有许多类似之处,但实质上,由于意识形态、产生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大众文化被赋予了典型的"中国特色"。研究我国大众文化,必须立足于当前中国的实际,全面、辩证地加以分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加以引领,使之健康地成长和壮大,并逐渐在世界文化领域筑造起极具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深化,民族文化的发展正在突破原有的地域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密切互动与交流.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对各民族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充满了对民族文化发展前景的深切忧虑.要摆脱"文化焦虑",应对变局,关键在于坚持文化民族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论文学话语权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新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铁生 《学习与探索》2008,1(1):184-187
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文学社会背景和政治背景,"权力"已成为当今文学研究的重要议题.话语突破语言学的范畴,在很大程度上被赋予政治权力的意义,文学话语权在文学转型时期的价值取向就在于其政治权力的转向.随着全球化的深化,当文学发展到后现代主义阶段,出现了代表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的文学话语权与代表帝国主义企图继续独霸世界的西方中心话语权抗衡的新局面.这一文学转向,为发展中国家战胜帝国主义的"软权力"而赢得了民族权力,这是其进步的一面;但是,过分强调民族话语权,又极易滋生狭隘民族主义,这是其危险的一面.在全球化进程中,为使文学达到"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之目的,坚持多元文化的共存、共通与共融,在多元文化碰撞与整合的基础上发展民族文学,进而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贡献才是其可取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的悖论:俄罗斯大众文化理论之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国有 3 0 0年现代化经验 ,文学艺术创作及理论研究都相当发达 ,大众文化市场也很繁荣。然而 ,战后尤其是 2 0世纪 60年代之后不断影响世界的大众文化理论中却不曾有来自俄国的声音。俄国大众文化理论出了什么问题 ?本文着意从俄国历史上主流文学理论、苏联文化观念和俄国精英知识分子的大众文化认识论等三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 ,意在说明俄国在文化观念上的独特性 ,以及处理好反映在文化价值观上的民族认同与现代化之矛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日本是第一个非西方的东方发达国家,其现代化的成功与成就早为世人瞩目。我国作为一个正在向现代化迈进的发展中国家,自然分外关注东邻的发展经验。虽然人们对日本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的考察、研究既深且广,并且不乏真知灼见,但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心态的深入分析却不多见,而这种对创造主体的研究却正是探索日  相似文献   

11.
李存秀 《学术交流》2002,1(6):107-110
全球化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然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 ,凭借其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的经济、政治主导地位 ,利用各种手段 ,自觉或不自觉地推销其文化制品和价值观念 ,推行文化殖民主义。我们应旗帜鲜明地抵制文化殖民主义 ,采取相应对策 ,建立必要的文化安全防范机制 ,加强对西方文化产品入口的管理 ,最根本的是要弘扬民族文化传统进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相联系,在中国发展社会工作一定要考虑中国的文化特点。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不应排斥外来文化和西方社会工作,而要在文化对话中,实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国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过程中,既要立足本土文化,也要吸收、借鉴西方的社会工作的优点和经验,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适应中国本土文化的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13.
The critique of mass culture is a core theory of the Frankfurt School. Entering China in the early 1990s, this critique enjoyed an initial but brief acclaim. As an over-reaction and over-interpretation stemming from painful historical memories, it tended to impede the impartial assessment of mass culture and the culture industry, resulting in obvious theoretical blind spots and gaps and making a “symptomatic reading” necessary. Today, the Frankfurt School’s critique of mass culture is still of value and significance as an intellectual resource and historical reference, but it warrants further scrutiny when used to analyze practical issues. Given the burgeoning of mass culture and the cultural industry presently under way in the Chinese market economy, we should rise above previous intellectual limitations and theoretical misunderstandings to give due weight and active encouragement to the positive energy of mass culture and the cultural industry.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discourse has its own distinctive pattern, and must orient itself toward China and the contemporary era, and particularly toward the practical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a in the current period of transition. The academic counterpart of this is a three-dimensional platform consisting of level of thought, value concepts, and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以成都市为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广胜 《学术交流》2003,(5):122-125
成都是我国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成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它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支撑点。然而 ,成都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受到严峻的挑战。名城保护不仅要保护那些有生命力的历史文化 ,而且也要有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5.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积极应对发达国家文化霸权主义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有组织、有策划、有预谋地对我实施西化战略;利用中国文化资源、借助中国元素传播西方价值观念;通过申遗、注册等手段占有我国文化资源的知识产权;锁定强势媒体,寄希望于网络渗透与传播。鉴于此,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当前应实施的策略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牢固筑起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屏障;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之在全球语境下历久弥新,魅力永恒;致力中华文化走出去,赢得世界的尊崇与认同;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确保我国的网络话语主导权;在挖掘、整理的基础上,开展扎实的教育、普及等传承工作,保护我国文化资源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16.
当代人类生存危机的实质是一场文化危机,正是对这种危机的深刻反省,促使了文化哲学在19世纪兴起并在20世纪兴盛。文化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则是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哲学和文化的这种关系决定了:哲学未来的发展形态应该是一种文化哲学。中国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社会转型,面临着从传统的自发性的农业文化向现代的自觉性文化的转变,如果没有千百年来形成的思维方式、习俗传统、生活方式和存在样态的彻底革命,现代化是不能完成的。  相似文献   

17.
西方国家正在利用经济全球化趋势 ,极力向他国推行它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政治模式和行为标准 ,试图实现西方文化的全球化。非西方国家的文化正遭受着严重的冲击与侵蚀。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应清醒认识和高度警惕西方为我们设定的文化陷阱 ,并积极探寻对策  相似文献   

18.
北京是全国网络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推动北京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充分发挥首都网络的技术优势和文化优势,进一步提高管理理念,转变和创新首都网络文化的发展方式,提高网络建设的文化自觉、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加入WTO ,不仅对我国经济基础产生深远影响 ,对意识形态也将产生重要影响。既有积极的影响 ,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积极的一面表现为 :有利于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提高防范意识 ;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及其管理方式转变 ;有利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 :我国加入WTO后西方 (尤其是敌对势力 )将更便于利用种种手段推行其价值观念 ,实行文化霸权主义。具体地 ,直接对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地位 ,我国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以及文化产业直接形成冲击。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深远性和长期性。我们应未雨绸缪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