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统计与社会》2007,(4):13-14
我国自2005年实施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以来,两年间累计投入10.25亿元.在三江源地区实施了一系列工程。目前,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2.
2003年1月,为了保护在中国甚至世界上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三江源地区,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全国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时在2004—2010间将投资75亿元,实施《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进行小城镇建设,封山育林,草原森林防火,鼠害防治,沙漠化防治,黑土滩治理,建设养畜,能源建设,生态监测建设,科研课题,科技培训,退牧还草,  相似文献   

3.
2003年以来,果洛州按照国家在三江源地区实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总体要求,大力抓好天然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予以了高度认识和重视。在这一形势下,发展生态效益畜牧业以及以旅游为主的特色经济,被各级政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与其相比,工业经济因基础薄弱、市场竞争能力差、发展难度大等原因,整体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低的问题十分突出。2006年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玛沁县建成投产,果洛州工业经济出现了强势增长态势。工业生产所表现出的强势增长对推动全州工业能否起到积极作用,如何透过表象深入认识工业发展的一些实质性问题。对此,本文结合果洛州工业统计数据对全州工业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作一分析和思考。一、工业经济的历史发展情况果洛州现代工业起始于建政后,本着为机关建设服务、为牧业生产服务和群众生活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的原则下起步的。在此之后,各级党委政府逐步认识到地区所蕴含的丰富矿产和畜土特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努力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但纵观全州工业发展的历程,由于工业发展容易受体制、机制以及市场变化等各...  相似文献   

4.
陶忠 《青海统计》2005,(5):25-29
改革开放以来,果洛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地区实际出发,积极制定和实施符合地区发展的经济政策,并认真贯彻党的“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在提高国有经济发展效益的同时,重视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了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事业繁荣。特别是2000年以来,全州上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时机,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制定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种优惠政策,逐步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5.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江泽民总书记在2000年3月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西部大开发要实施好,必须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中央之所以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紧迫任务和重要内容,是根据我国目前严峻的环境形势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从战略高度提出的。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地区,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西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不堪重负,甚至危及到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央在西部大开发中每年将投入大量资金开展生态治理,并着力调整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能否在西部大开发中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同步跟进,可以说是衡量西部大开发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因此,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应是西 地区的贵州省和毕节地区的一项长久工程。  相似文献   

6.
辛文 《四川省情》2002,(2):15-16
遏制生态环境恶化,1998年第一大刀是从停伐天然林下手的,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果断的决策。生态环境问题,是永续不断的长期战略任务。在国家“十五”规划中,提出树立“持久战”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作为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尽管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不能估计过高,更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7.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四川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省、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生态环境保护,收到了明显成效。然而,由于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够,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并没有注意到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出现了“生态破坏”、“生态恶化”直至“生态安全”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不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存带来“不安全”的局面。四川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土地荒漠化严重全省荒漠化土地面积21822km2,虽然只占幅员面积的4.48%,但由于主要集中在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地区,危害十分严重。甘…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六十年宁夏生态环境实现历史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位于西北内陆深处,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带,全区86%的地区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风沙灾害多发,植被稀疏,森林资源匮乏,人与环境的矛盾尖锐突出。针对这种情况,自治区自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与支持下,自治区党委、政府协同广大干部群众认识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通过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相似文献   

9.
“十五”期间,自贡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好机遇,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实施“三大改造”、“五大工程”,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五”期的五年,是自贡历史上发展最快、取得成绩最大的五年,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面貌明显改观。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五”期的发展,增强了自贡综合经济实力,为“十一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期间,自贡市将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  相似文献   

10.
一、对西部大开发的认识 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两个大局”中的“第二个大局”的全面实施。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是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举措;是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是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要求,也是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一项面向21世纪的大战略、大政策。 实施西部大开发,国家已明确指出要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开发的基础,要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随着工程建设的推进,水源地保护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亟需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以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的环境保护与生态补偿为出发点,运用机会成本法,分析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现行环保与补偿政策及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在指出现行政策提供的各项投入与水源地损失的差距之后,从提高移民补偿、增加转移支付、建立交易市场和构建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四个方面提出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地的环境保护与生态补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同心县2008年度基本经济走势的判断 2008年县委、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的各项调控政策,以生态移民、产业结构调整、新区开发和县城建设“三大战役”为抓手,以夯实跨越式发展基础和全力打造具有浓郁回族风情生态商贸县为目标,不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继续加强移民工程和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保持了县域经济稳步发展的较好势头。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盐池县人民群众饱受干旱贫困之苦,为了解决缺水问题,从1988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盐环定扬黄工程”,盐池县扬黄灌区是该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项工程的开发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近几年,受黄河水情十分严峻的影响,宁夏引黄灌区农业用水的紧张状况也越来越突出。为了调查摸清盐池灌区供水量减少后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是我国1998年战胜特大洪灾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黔东南地处长江、珠江中上游地区,森林资源丰富,长期以来一半的县主要靠“木头”吃饭,是典型的“木头财政”,国家实施“天保、工程,为黔东南州的生态建设和林业建设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由此导致林业县用至全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重大困难和问题。如何处理好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近期摆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面前急需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以实施“天保”工程前后的有关统计数据为基础,初步归纳和分析“天保”工程的实施对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结合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提出正确处理天然林资源保护与林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朱万 《青海统计》2009,(6):14-19
一、引言 人类在创造自身文明的同时,因发展和消费引发的自然生态环境变化已危及人类生存环境,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还关系到经济社会的长远、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观点之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列为四大文明之一,青海省首次提出了“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施生态立省战略”,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家生态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蕾 《统计教育》2005,(2):18-21
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的中国,人与自然之间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矛盾冲突。为此,必须强化全民的资源环境危机意识,将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作为一项战略目标,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上升到民族兴衰和国家存亡的高度。这对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家生态安全的内涵,继而根据若干原则建立了我国国家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时期以来,在许多人的思想中,“发展是硬道理”已经变成了“GDP是硬道理”。GDP不仅成为考核经济的惟一标准,甚至成为一切工作的目标:有些部门和地区为了追求政绩,一味强调经济的发展速度而忽视社会与人文因素、耗竭自然资源、恶化生态环境,只注重货币资本、物质资本投资而忽视人力资本积累。发达地区和城市追求确保GDP,发展中地区和城市追求赶超GDP;“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片面追求GDP和人均收入。根据经济理论与国民经济核算原理,单就经济领域来讲,GDP是一个比较科学、比较重要、比较有用的经济指标,但是如果过分夸大或片…  相似文献   

18.
四川外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对外贸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狭义上的外贸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外贸与生态环境、资源及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是指在时间上不能牺牲后代人利益、在空间上不能牺牲其它国家和地区利益来满足自身需要的发展。广义上的外贸可持续发展是从“可持续发展”一词本身去理解的,概括而言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外贸发展与其经济、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社会效益、人类未来等方面密切相关的一种持久的发展,也就是在遵循外贸发展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健全外贸体制,完善外贸运行机制,提高外贸效率,合理有效地利用和配置外贸资源…  相似文献   

19.
生态移民工程实施以来,对生态移民的研究不断涌现,对生态移民的研究比较多地集中在对移民的生活、生产、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上,把移民安置的过程作为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或者作为一个文化交流的过程来看待.  相似文献   

20.
王小强 《青海统计》2009,(10):22-24
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这对于加快循化县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优化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具有长远意义。循化县地处黄河上游,是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由于长期以来不合理的无序开发,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突出,自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获得了经济和生态的双赢效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