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的许多作家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施玮作为基督徒是众多作家里的典型代表.施玮作为旅美华裔作家却将目光投向大陆,用西方的基督教传统来重新审视国人的灵魂和生活.《放逐伊甸》受到基督教文化很多影响,主要表现在:(1)对《圣经》语汇的吸纳;(2)借鉴《圣经》的艺术形式;(3)宗教主题的书写.文章主要论述主题方面受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一个宗教色彩非常浓厚的国家,基督教在其政治、社会、文化及国民心理中起着关键的主导作用。《圣经》作为基督教经典,对美国政治文化影响深远。美国历届总统就职演说中包含很多《圣经》内容和对《圣经》文体形式的借鉴,其本身就是为演说服务的。文章从文本类型理论出发,简要分析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词中《圣经》文本的文本类型和主要语言功能,探讨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圣经》文本的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3.
《圣经》是西方文化源头之一,对基督教文化和思想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从基督教文化语言与《圣经》渊源入手,以《圣经》中较为典型常用的数字、动物、习语或事件为例证进行说明,主要分析了《圣经》与基督教文化国家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寓意和关系,揭示《圣经》词汇的喻意对基督教文化的习俗、思想生活、人文文化和道德价值观的影响,进一步探悉《圣经》与基督教文化息息相关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张秀亚是台湾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将基督教文化融入散文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影响深远。她的作品时常流露出博爱、关怀的人道主义精神,感人至深。此外,无论是文学语言还是写作手法都受到基督教文化全面的渗透和影响,保留有鲜明的基督教和《圣经》印记,可以说其散文创作已与基督教文化完美地结合。  相似文献   

5.
圣经汉译在客观上使中国作家接触到了圣经文学与基督教文化。本文以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和文学先驱之一的周作人的作品为例,通过研究发现圣经汉译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借鉴和示范作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希腊罗马文化和犹太教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明的两大思想源泉,不仅为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础而且极大地影响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轨迹。而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文学的影响更是源远流长,主要体现在西方作家对《圣经》中的题材、主题、人物、情节结构的借用和运用典故等方面。本文拟将通过实例从这些方面来分析基督教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在英、美等西方国家根深蒂固,它对西方国家的政治、文化、哲学、文学,对西方人的性格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渗透到西方国家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成为西方文明的主要支柱。对于学习英语,学习外国文学的人来说,对基督教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些基督教常识,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帮助我们对英语语言,对外国文学的理解更深入一些;鉴赏力更强一些,而且在浩如烟海的外国文学作品中,来自基督教经典著作《圣经》的题材、故事和典故占有很大的比重。西方文学和西方语言无处不打上它的烙印。许多优秀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纷纷从《圣经》中汲取营养,都受到《圣经》文体的影响,创造出丰富多采的人间杰作,例莎士比亚在其154首十四行诗中引用或化用《圣经》典故的地方就有14处之多。《圣经》对英语的影响,对英语的发展更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英语中不少词汇、短语、谚语、格言、典故等来自《圣经》。如果不对《圣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无疑会对西方文学作品中的许多象征手法和深蕴意义茫然无知,对英语语言的研究也难以深入。  相似文献   

8.
《圣经》是基督教经典巨著,在英美流传最广、影响巨大的文学名著,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一颗璀璨明珠。霍桑的不朽之作《红字》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霍桑在《红字》中将《圣经》里的观念和意象(主要是罪,赎罪,背叛,欺骗等)作为其作品的焦点的应用;二是霍桑对圣经典故的巧妙化用。因此,客观、中肯地探寻《圣经》中的典故对欧美作家作品的影响,对于全面、准确把握世界文学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对基督教经典《圣经》作一简要介绍,然后说明欧美作家通常援引《圣经》的几种方式,并举多项实例加以论证,以此了解欧关作家作品的《圣经》情结,探讨了《圣经》魅力不朽之原因。  相似文献   

10.
自唐代景教入华以来,传教士们从未停止过中文《圣经》的翻译工作。和合本《新约》与《新旧约全书》分别于1905年和1919年出版,其语言形式直接影响了白话文运动,《圣经》故事及文学体裁也常被现代文学作家所采用。当"五四"知识分子意识到基督教文化不过是救国救民的一轮幻想的太阳,他们便很快放弃了这一工具。文革后的作家遭遇了十年浩劫,他们不再像现代文学作家那样以实用主义态度来看待基督教,反而在内心深处对基督教言说产生了共鸣。  相似文献   

11.
16世纪末,西欧文化与中国文化这两个在宗教、哲学以及语言等方面截然不同的世界有史以来首次直面相遇,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却引发了东西文化的持续而激烈的冲突。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作家才把《圣经》视为灵感、创造和批评的源头。受到基督教影响、改写《圣经》题材的中国(男女)作家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基督教信仰——及其制度——有所体验的人,人数较少;另一类人则对基督教持有消极负面的印象,人数众多。令人遗憾的是,从知识分子的交流与理解来看,《新约》缺少一种与"雅各的梯子"类似的神话,作为传教士来自的国度与传播福音的国度之间沟通的桥梁。神话之"梯"的搭建往往依赖于一套比较简单的方法,但跨文化交流与理解之"梯"的建造则不可避免地要复杂得多,我们应根据"彼此"不同的文化体系与结构,建立在相互交流与理解的基础上。在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互相接纳,彼此尊重,通情达理,明辨审视。  相似文献   

12.
约翰·斯坦贝克是美国20世纪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最具争议性。他的作品因多方面体现了基督教元素而被误解为基督教作家,《伊甸之东》充分体现了约翰.斯坦贝克的创作艺术及其深邃思想。以基督教为切入点,分析基督教思想对斯坦贝克文学创作的影响,着重从人物命名、语言风格、叙事结构以及大量的圣经意象等方面阐述作品与圣经之间的内在性,厘定了斯坦贝克与基督教之间的传统误解。  相似文献   

13.
《圣经》中文全译本的完成是近代基督教事业一大成功的标志。"二马译本"即指马士曼译本和马礼逊译本。作为最早的《圣经》中文全译本,"二马译本"不仅对促进基督教在华人中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给后世新教徒从事《圣经》中译提供了蓝本。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和一种意识形态,宗教由来已久。在英美国家,在英美国家,基督教是主要的宗教类型之一。在其发展过程中,基督教的教义和思想对英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拟从民间习俗。词汇语言两方面,探讨基督教及经典著作《圣经》对英美文化产生的影响。旨在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基督教在英美民间习俗中留下的烙印及对英美语言的丰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塞拉斯.拉帕姆的发迹》是豪威尔斯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不难找到《圣经》中的原型。通过分析小说中的这个圣经原型,它体现了豪威尔斯"博爱"的基督教思想和作为一个作家的"以道德诲人"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6.
许地山是现代文坛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的作品题材独特、想象丰富,富于传奇色彩和浪漫主义气息,而这一风格的形成离不开许地山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对宗教文化,尤其是基督教文化精神的摄入。一方面,基督教"博爱""牺牲"等精神融入了许地山的文学创作;另一方面,《圣经》文学也从叙事模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启发了许地山的艺术表现;同时,为推动基督教与现世人生的融合,许地山亦对于基督教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来自《圣经》经典场景的文化编码存在于西方许多作家的潜意识中,在他们笔下或被继承或被颠覆。在《送冰的人来了》中,通过对《圣经》场景的投影和颠覆,奥尼尔表达了他对基督教拯救人类能力的讽刺与否定,认为失去了宗教信仰的现代人必须在古希腊酒神狄俄尼索斯世界中寻求人生的依托。  相似文献   

18.
《圣经》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籍,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一部文集,是一座最有魅力的文化宝库。《旧约圣经》这部历史书具有鲜明的叙事色彩,是记录古代犹太人历史的伟大书卷。它是一部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把女性降低到从属于男性的地位,她们生活于父权社会中,受父权与夫权的支配,在宗教生活中被视为不洁净的人。《旧约圣经》中所包含的女性观,成为基督教女性观的主要思想渊源之一。《圣经》对于西方女性观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西方妇女的解放应首先破除《圣经》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19.
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是一位基督徒,其成长经历深受《圣经》的影响,作品《红字》中流露出了作者的《圣经》情结,在故事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塑造方面借鉴了《圣经》原型,故事情节方面也巧妙化用了《圣经》典故,并将《圣经》中的U型叙事模式予以灵活展现,整个故事无疑体现了《圣经》文学元素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近几十年来,中外学者对《圣经》文学性的研究,牢固确立了《圣经》的文学经典地位."圣经文学研究"历经研究"圣经中的文学",到解析"作为文学的圣经",内涵渐趋丰富.本文探讨了西方文学、中国文学与《圣经》内在而深刻的联系,揭示了《圣经》基督教对西方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