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超  王雪琪 《统计研究》2016,33(8):95-100
房价收入比是反映居民购房可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标。为了更真实准确反映我国居民长期承受的购房负担,本文基于持久收入假说,利用我国35个大中城市数据,建立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出持久收入意义下的房价收入比,通过情景分析确定其合理上限,并分析主要特征。研究表明:①我国房价-持久收入比的合理上限为7.6,2002-2013年35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持久收入比均值是9.2,其中28个城市已超过该上限,比值最高的北京已达到14.9;②城市越发达,则房价-持久收入比越高,居民需要承受的购房压力越大,且在时间趋势上,一线与二三线城市间的差距呈现扩大趋势;③在地理分布上,我国东部、中部、东北地区、西部大中城市的房价-持久收入比呈现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④相比于传统方法中根据可支配收入测算的房价收入比,房价-持久收入比与其约有10%的差异。当前我国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继续限制房价,减轻居民购房负担。  相似文献   

2.
从另一种角度计算房价收入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房价收入比是衡量居民住房消费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我国普遍认为房价收入比超过了国际警戒线。文章认为仅仅用现在的房价收入比不能准确地反映居民住房消费的整体水平,而应该对房价收入比细分,建立一个房价收入比指标体系,不同的研究方面对应不同的房价收入比指标。文章选择了三个细分的标准,根据每一个细分的标准计算有关的房价收入比。  相似文献   

3.
我国35个大中城市住房市场泡沫水平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次提出考虑地区差异的合理租售比模型,以及考虑家庭未来收入的房价收入比上限模型,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我国35个大中城市住房市场泡沫水平。合理租售比模型结果显示,大部分城市都存在房地产泡沫,其中相当一部分城市的泡沫水平已经比较严重;房价收入比上限模型显示,即使考虑了未来家庭收入增长,北京、天津、上海、厦门和深圳的房价也已经远超居民支付能力。最后给出抑制我国房价过快上涨、防范住房市场泡沫继续膨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鉴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区域经济差异,以广西城镇为例,实证人口年龄结构、房价与居民消费动态关联:房价收入比对城镇居民消费倾向有长期稳定正影响,居民财富效应显著;人口老龄化已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而少子化则未影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可能影响房价收入比、居民消费倾向及恩格尔系数。  相似文献   

5.
对房价收入比指标的修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价收入比指标反映的是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通过对房价收入比概念的认知,分析了该指标的影响因素,指出了该指标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的系统误差,最后把该指标修正为收入房价比。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就业和产值两个视角出发,测算各城市就业集聚与产值集聚指标,使用面板回归衡量从2004-2013年十年间我国地级市层面的产业集聚对房价波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就业集聚与产值集聚都会促进房价和房价收入比的上涨,而且毗邻城市房价之间还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城市环境特征因素对房价、房价收入比也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小学师生比、人均医院床位数以及每万人公共拥有公共汽电车数的增加对房价、房价收入比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均二氧化硫排放量、人均绿地面积对房价、房价收入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市区人口密度因素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房价收入比计算方法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伟 《浙江统计》2004,(9):31-32
房价收入比通常是指商品房销售价格(指平均每平方米销售价格,下同)与居民户均收入之比,是社会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衡量住宅市场价格和居民住房消费承受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住房政策的重要依据.国际上通常将房价收入比指标值6倍定为警戒线,超过6倍则认为房价超出了居民的承受能力.在国内,不论是经济学界还是普通百姓,大家都感受到近几年来房地产业发展非常快,同时伴随着房价显著的上升.据有些专家估计,我国的北京、沈阳、贵阳、南京、广州、大连和西安的房价收入比都超过了10倍,认为房价收入比超过了国际的警戒线,房地产已经存在严重泡沫.随着这个指标在社会上更广泛的应用,更深入的研究,它的不足之处也日益明显.笔者认为目前计算房价收入比只考虑到上市住房的房价和家庭户均收入这两个指标,以这种方法计算的房价收入比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住房价格和居民住房消费的承受能力,而应该对房价收入比计算方法进行细分,从不同角度计算分析房价收入比.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住宅房地产价格合理性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我国住宅房地产价格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研究其是否合理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国际比较通用房价合理性判断依据,从"区域内中等收入的家庭可以消费得起中等房价的住房"和"房地产价格增长率是否过快"两个标准,判断我国房价水平是否合理,得出我国房价增长过快,已经不处于一个合理范围。  相似文献   

9.
文章系统分析了房价波动对于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时空差异.研究发现:动态来看,房价上升会在短期内恶化居民收入差距,但是在中长期内的影响则取决于流动性约束效应和信心效应两种力量的对比.当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低于门限值时,外来人口所占比重较小,住房的刚性需求不大,此时房价上涨所带来的就业机会和收入的增加会大于房价上涨的幅度,信心效应的力量大于流动性约束效应的力量,因此房价上涨会改善居民收入差距;但是当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高于门限值时,外来人口所占比重增加,住房的刚性需求较大,此时房价上涨的幅度会大于由于信心效应所带来的就业和收入的上涨幅度,从而导致房价的上涨在中长期内继续恶化居民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陈浪南  王鹤 《统计研究》2012,29(7):37-43
本文采用广义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GSDPD)和2002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三季度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区域互动。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价格互动存在空间滞后效应和时间滞后效应,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信贷扩张、土地价格和房屋竣工面积是影响我国房价的重要因素。实证结果还表明,相邻地区之间房价的影响程度比其它不相邻地区之间房价的影响程度大,经济特征相似地区间房价的相互影响程度比经济特征不相似地区间房价的相互影响程度小。  相似文献   

11.
住房市场与城镇居民收入协调状况评价一直是国内学者力求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房价收入比评价法便随着住房制度全面市场化为广大国内学者所青睐。文章在使用房价收入比评价住房市场与城镇居民收入协调性基础上,将协调度模型首次引入并与房价收入比评价法结合对中国住房市场与城镇居民收入协调状况进行评析,力求对当前二者协调状况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并在最后结合两模型分析结果对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回顾我国房地产市场改革历程,分析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政府调控措施。通过选择房价收入比测度房地产市场风险,数据表明2010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出现较大风险,但2011年显著降低,说明政府限购等措施及时有效的控制了部分城市房地产泡沫。自2006年以来,我国多数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风险在正常范围,但处在非正常范围的城市逐渐增多,表明政府调控的常态化措施效果不理想,并针对今后房地产调控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指标法、因素回归法和局部均衡法研究了2004年以来我国各地区的房地产价格泡沫情况,研究发现:2004-2013年我国房价呈现直线上涨趋势,东部地区房价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中国房价在地区间存在集聚自相关效应.进一步,全国房价收入比系数在2004-2010年期间保持平缓上升,2010年后有所降低.三种测度方法得到的地区房地产价格泡沫程度有一致的趋势,房价高的东部沿海地区比房价低的中西部地区泡沫程度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理性分析房价收入比传统测算方式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的进行修正,主要是从按收入阶层进行划分测算、全面考察居民住房有效购买力、将经济适用房及高档住宅纳入房价收入比等三个方面进行修正,并提出相应的修正计算公式;然后采用武汉市的房地产统计数据,对武汉市居民住房承受能力进行衡量.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将房价波动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细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从房价收入比和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两个角度研究了房价波动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房价上涨对消费支出的直接影响非常微弱,但是具有非常明显的间接影响,这与已有研究的结论有所不同。具体而言,房价上涨对消费支出具有明显的双阈值效应。以房价收入比为例,当其在5.92和8.65之间时,会对消费产生0.0027个单位的挤出效应,高于8.65时会进一步产生0.0037个单位的挤出效应。这对于我国内需不足的经济形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房地产的金融投资性,以房产价格投机需求、居住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共同受房屋出租收入影响为切入点,将通货膨胀、经济增长、风险调整贴现率、消费倾向等变量纳入房产出租收入现值函数,推理出房价收入比模型,进而结合经济转型时期房产供求特征,检验城市化进程、土地财政、非规范收入暴富群体规模、市场流动性约束等变量对房产价格助长的显著性.实证得出如下结论:我国房产价格存在巨大的泡沫,但仍有持续膨胀的趋势;房产价格泡沫的根源之一在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调整、消费倾向等参数变动的合力推动房价上升,但房产租赁价格未能同步增长;根源之二在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地方财政对出让土地收入的依赖性增强和非规范交易暴富群体扩大对房价的推动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7.
瞿晶  姚先国 《统计研究》2011,28(11):50-55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对2002—2007年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基尼系数先上升后下降,2002、2004和2007年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42、0.361和0.349。○2房地产和资本市场扩大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日益增强,财产性收入已成为仅次于工资及补贴收入、公共转移支付净收入影响收入不平等的第三大分项收入,2007年的贡献率约为7.3%。○3更高的投资门槛以及持续上涨的房价使得房产投资比金融资产投资更能扩大城镇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嘉兴市海盐县城房地产市场的供应、需求、房价等实证调研数据显示,小城市有其自身特点,因而房地产业存在人均住房面积水平不低、房价收入比偏高、房屋租售比偏离房产价值、房地产功能错位、土地挂拍易逼高地价、房价回调难度高于大城市等问题。建议根据地区特点,紧密结合统筹城乡发展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从而有效地规避小城市房地产风险,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价格的统计问题一直都是舆论焦点,公布的房价相关指数由于与民众感受差异较大而受到社会质疑,公众呼吁统计部门采用新的房地产价格统计方法。在这种形势下,探索新的适合我国的房价统计方法十分必要。文章对国际上通用的四种房价统计方法进行了评述;在考虑了我国国情和经费限制等问题后,确定了符合我国的房价特征变量,并使用加入时间哑元、分区和最优抽样等方法改进了房地产特征价格法,从而得到了优化后的各类房地产价格指数。  相似文献   

20.
住房的供给与需求结构相匹配,即不同收入的居民能获得与其收入匹配的住房类型,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保证.本文主要研究上海不同收入家庭对上海新建商品住房(包括市场化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的支付能力,首先采用房价收入比指标对上海市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变化情况进行初步分析,然后用剩余收入法测度不同收入家庭可购房屋价款,以面积、地理位置和户型划分住房供给结构,并通过匹配度分析对住房供需结构状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