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茅忠群 《经理人》2011,(4):92-93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五常是上天授予人类的五种恒常不变的道德规范,也是上天授予人类的命,即天命,是人的本性。既是人的本性,便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那为何现实生活中较少有人显现这种美德?那是因为"性相近、习相远",一般人都受后天不良环境的影响沾染了不良的习性,  相似文献   

2.
"分(fèn)"指成分、限度、人与人的情感。常用词有水分、盐分、养分、本分、过分、名分、恰如其分、非分、安分守己、分内、分外、分量、分子、成分、部分、情分、缘分等。  相似文献   

3.
农村大学生成为“新知青” 城里没房回乡没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宇 《决策探索》2010,(19):28-30
越来越多"蚁居"在城市的农村大学生处境尴尬,成为一代"新知青"。随着农村福利水涨船高,"新知青"们弃城回村,也同样遭遇了困难。专家称,"新知青"返乡是因其利益被忽略,建议公租房政策也考虑到这些人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常瑞 《决策探索》2008,(16):47-48
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将人的发展推进到"自由个性"阶段,实现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人的发展的最高阶段和人的进步的最佳状态.然而,实现这一最终目标不能一蹴而就,而是由许多具体的发展阶段组成的.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四有"公民.培养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没需求的现代"四有"公民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具体形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人不是抽象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也就是说,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是现实的人、人本身或人的现实需要。因此,“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必须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以人为本的真谛:从现实的人出发,从现实的人的现实需要出发,最终又回到人,回到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回到人的发展上来。  相似文献   

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批判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时,提出了自己的异化概念。马克思把工人创造出来的产品反过来称为统治、奴役工人的一种异己力量的现象,称为劳动的异化。被迫的劳动本身就成了一种异己的东西,它把工人降低为一般动物,这意味着人的本质的丧失。处于异化状态中的劳动者越来越贫困,而资本家却越来越富裕,导致劳动与资本矛盾的激化,结果必然会造成私有财产关系的灭亡。改变异化劳动这个经济事实,必须把工人当成社会的人,坚持以人为本。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也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与努力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薛万博 《领导文萃》2011,(11):29-32
近几年,因官员"非同凡响"的雷人语录而引发舆论风波的"说话门"事件层出不穷。两年前,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联合实施的民意调查中,针对中国官员的"说话问题",有63.7%的人希望官员能"少打官腔";有57.1%的人希望官员"不要想当然地"信口开河;有68.8%的人希望官员能够"勇于承担责任,不要互相推诿";有91.8%的人则强烈希望官员少说众所周知而又了无新意的套话、空话。  相似文献   

8.
冯春久 《决策探索》2014,(19):12-16
拥挤不堪的交通、人满为患的景区、堆积成山的垃圾……"黄金周"变成"黄金粥",对休假的渴盼,对现实的无奈,几多欢喜几多忧,"中国式休假"让人欲说还休。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言简意赅,它是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我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发展思路的涵盖,也是对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的反思。当代我们党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究其实质,主要是对"人"和"本"的正确认识。再者,它源于我国古代传统民本思想和西方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又与二者有本质上的区别,可以说"以人为本"更多的是对民本思想和人本主义的发展和超越。  相似文献   

10.
魏英杰 《决策探索》2014,(21):11-11
"太原市11年的‘城中村’改造,其实就是一部乱修乱建史。"这句话揭穿了太原"城中村"改造的部分真相。与此相呼应的另一部分真相是,在太原花费千万元买一个"村长"的人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11.
陈辉 《决策探索》2010,(2):58-58
笔者认为,不管是在工作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行为都要"正"而不要"偏"。特别是公务人员应当讲正理、走正道、树正气、结正果。为人正直,作风正派,一身正气。这是"正直"之意。还有一种正,即"中正",是适度,是恰如其分。不中不正的"过"和"不及"就是"偏"。正偏要适度把握,过"度"就偏,它涉及很多方面:  相似文献   

12.
谢学 《领导科学》2021,(5):57-59
单位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员工,有能人、君子,也有小人、庸人和仇人。相对来说,后者的管理难度是更大的,为此领导者要坚持“用人如器”的领导理念,充分开发和运用“没用的人”的价值。对于小人,可以使其充当领导者的耳目、口舌、替身;对于庸人,可以给其安排恰当岗位,发挥其示范和缓冲作用;对于仇人,可以通过任用展现领导者的高尚道德,同时通过矛盾化解增强其追随力。总之,领导者要将不同的员工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做到专才专用,实现人力资源开发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鬼今 《决策探索》2010,(7):84-86
中国知识界经常乱撒癔症,问出一些很傻的问题,比如"中国何时会出现‘中产阶级’?"。因为有人听说,西方有一帮叫"中产阶级"的人当年老躲在幽暗小巷的咖啡馆里,嘴里品着咖啡,手里耍着笔杆子操弄报纸密谋造反,结果居然搞成了,把贵族和皇室都给弄下了台。  相似文献   

14.
《决策探索》2010,(19):82-82
作为一个合格的领导干部,应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想干事是境界,敢干事是作风,会干事是水平,干成事是目的,不惹事是起码要求。一个领导干部,认清"领导"二字的含义非常重要。"领"的实质是先干、先做,用战争年代的话说是冲锋在前、身先士卒,是"跟我上"而不是"给我上"。"导"是"领"的后续和深化,  相似文献   

15.
董艳菊 《决策探索》2010,(18):74-74
在一些体育项目中,参赛运动员必须完成比赛规定的参赛动作——规定动作,又要自愿选择一些难度各异、风格不同的自选动作来完成。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既要出色地完成规定动作,又要在自选动作环节赢得高分。党报办报亦是如此,"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哪样都缺不得。  相似文献   

16.
"想更快乐吗?请大胆说不。"近日,美国《魅力》网站指出,学会"说不",会大大提高人的快乐感和满足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要求并不都是我们愿意接受,有时候拒绝是更好选择。一、勇于说不,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7.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促进个人成长进步的有力武器。然而,近年来,批评难、难批评却成了一些领导干部头痛的"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18.
萧师言 《领导文萃》2011,(11):65-68
在台湾政坛,前"副总统"吕秀莲和民进党现任主席蔡英文是一个阵营的"亲人",更是一对厮杀不断的"宿敌"。2012年台湾"总统"大选尚未开锣,民进党内已经敲响了战鼓,党内各大"天王"动作频频,吕、蔡二人的调门也是一个比一个高。吕秀莲骂了七年吕秀莲是出了名的"大嘴巴":"全台湾最有‘治国’经验的人是我,其他人有的只是区域选举经验而已。"  相似文献   

19.
马丙宇 《决策探索》2014,(15):23-24
城市如人,有着自己的生命与灵气。一个强壮健康、充满朝气的城市,栖养其间的子民必定是滋润而幸福的。 "以前,每天来来去去几乎要从坑坑洼洼的路上走。由于排水不畅,一到下雨天,道路就变得泥泞不堪,出个门真是难。街道两边乱停乱放,垃圾乱倒,臭气熏天。"说起背街小巷的变化,家住长垣县观前街的退休教师范宏军颇有感触,他站在路边对记者说:"你看现在这条路多干净、多平整,小孩滑轮滑,大人骑车出门,都很方便。"  相似文献   

20.
《决策探索》2010,(2):63-64
无论一个人在社会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充当什么样的身份,礼貌一直是维持人际关系不断互动的规则。有句话叫做"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一个有礼貌的人到处都会受欢迎,受到人们的热诚接待,而一个习惯于出口不逊的人,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喜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