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针对由期权和固定收益类产品组合而成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本文基于互联网金融模式对结构性理财产品进行风险度量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进行了分析和述评,并对基于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用不同分布类型来刻画风险因子相依关系的线性和非线性资产组合的风险集成度量模型进行了归类总结。最后,提出了基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结构性理财产品风险度量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电子商务模式的成熟,互联网金融逐渐成为互联网平台和传统金融服务的结合点。本文从互联网平台盈利模式的视角,结合长尾市场和平台经济理论,分析了国内现有互联网金融平台企业运营的三种主要模式:P2P网络贷款、众筹融资、互联网理财产品。研究表明:P2P网络贷款盈利模式相对成熟,可持续性强;互联网络理财产品次之,但货币基金模式单一,存在投机性;众筹平台盈利能力不明朗,有待创新。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而产生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P2P网络小额信贷模式、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模式、众筹模式、网络保险模式、金融理财产品网络销售等模式。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企业崛起对传统金融业的多个领域形成冲击,并向金融业的核心领域拓展。互联网金融是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而产生的一种新兴金  相似文献   

4.
佚名 《决策探索》2014,(13):44-45
又逢月末、季末、半年末相遇的6月底,虽然资金价格出现规律性上涨的情况,但无论是银行理财产品还是互联网基金的各种“宝宝”都难觅超高收益率。某城商行个金部人士称,互联网金融“宝宝”的高收益来自银行。现在银行自己要抢客户,自然不会再让渡这部分利润。所以互联网金融“宝宝”的高收益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为人们理财提供更多选择,其中"互联网+金融"就是当前经济热点之一,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利用当前的风口进行个人理财,对于个人理财意识、理财习惯进行培养对于步入社会后具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对当前大学生个人理财的现状进行分析,对与当前主流的部分理财产品进行分析,结合二者对当前大学生理财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艳秋 《经理人》2013,(8):48-50
与一些P2P公司将一定数量个人贷款转化成"信贷资产包",再卖给专业投资者的模式不同,陆金所提供理财产品和借款一对一交易,并且由担保公司对本金和预期收益提供担保。平安是第一家与阿里巴巴、腾讯等电商和社交平台大规模全方位合作的保险集团,第一家真正触网、建立网上P2P的传统金融机构。为什么平安集团能率先"触网"?平安是如何玩转互联网金融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相应的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也是越来越高,家庭收入的不断增加激励着以家庭为单位的理财需求不断扩大。而我国现有的理财产品品种并不丰富,投资者还缺乏对金融理财的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家庭理财要承担较大的理财风险。家庭理财想要健康发展起来,急需理财产品的创新,而互联网理财在近年的兴起,是改善现有理财环境的有益尝试。本文旨在指出家庭互联网理财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家庭理财者和互联网金融机构双方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金融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出现而产生,2013年6月,阿里巴巴所推出了余额宝业务,引起了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关注。马云在互联网金融这一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使得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和前景产生了信心和希望,互联网金融从此成为了这个时代家喻户晓的一个新概念。本文主要从互联网金融崛起的原因、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态和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影响三个方面就"论划时代的金融变革--互联网金融"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金融将对传统金融在经营理念、金融基本制度、金融产品渠道和创新产生重要影响,加速"金融脱媒"进程。但其发展存在着信用评价和甄别能力较弱、风险和评估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为此,传统金融一些制度平台和监管范围要向互联网金融延伸,建立互联网金融准入门槛、业务范围和业务准则,建立涵盖互联网金融在内的金融运行规则、监管体系和适当监管方式,构建金融机构信用评价公示和风险提示制度,提高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安全等级,建立互联网金融的消费者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0.
梁利峥 《经理人》2013,(8):28-29
互联网金融时代,将有两股势力角逐金融地盘,无论是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演进后的新物种,还是新兴互联网金融的新势力,都将长期共存于一个江湖中,在近乎疯狂的博弈中回归金融的本质。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的颠覆必然发生,但不是现在,互联网金融一个重要现实意义在于通过"鲶鱼效应"推动传统金融的创新和改革。  相似文献   

11.
省市速递     
《领导决策信息》2014,(6):21-21
正1月17日,中国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创新基地在佛山市南海区千灯湖畔挂牌成立。这是国内首个以"互联网金融创新"为主题的产业基地。以互联网金融为新的起点,广东金融高新区加速探索"金融+科技+产业"创新融合。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逐步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得我国金融大环境更加自由和开放,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金融产品的定价更加趋于合理,同时也给理财产品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利率市场化推动了银行理财产品的诞生和发展,理财产品的发展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为适应利率放开和市场的需求,银行理财产品必须不断创新和前进,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吴琦 《经营管理者》2014,(24):22-23
互联网金融是这两年国内最为火爆的新兴事物之一,从最初的网上银行到最近火热的阿里金融,它们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们每一个当代人的生活,当互联网金融给我们带来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风险,也同样增加了我国金融监管的难度,本篇文章从"互联网"和"金融"的角度浅析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  相似文献   

14.
正互联网金融在我国正成为一种新兴业态,由此引发的金融市场的"鲶鱼效应"和"普惠金融"理念,正在倒逼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服务创新,进而成为影响未来金融发展格局的重要变量。互联网金融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正名。按照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要求,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相似文献   

15.
王斌 《经理人》2014,(7):96-99
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理财产品销售热潮,各类企业推出了大量的理财类"宝宝"产品。其中,互联网公司拥有天生的基因优势、电商优势;银行拥有金融管理方面的优势;运营商拥有用户优势、通信优势,三者之间还将爆发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6.
梁利峥 《经理人》2013,(8):30-33
互联网金融时代,将有两股势力角逐金融地盘,无论是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演进成的新物种,还是新兴互联网金融的新势力,都将长期共存在一个江湖中,在博弈和厮杀中推动金融的创新,回归金融的本质。互联网金融时代,一个江湖,两大派系。自命为搅局者的马云认为,"未来的金融有两大机会,一个是金融互联网,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第二个是互联网金融,纯粹的外行领导。"马云口中的两大机会的主角正是未来互联网  相似文献   

17.
8月,当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出现在2013年中国互联网大会首次设立的"互联网金融中国峰会"论坛现场时,台下的嘉宾和媒体记者都感到了些许诧异. 而面对传统金融行业的"搅局者",刘士余直言,互联网金融正在为科学发展和包容性增长贡献越来越多的"正能量",互联网金融力量"不可不视,更不可小视". 从第三方支付工具"余额宝"的风头无两,到超200家P2P公司分享"网络借贷"盛宴,互联网企业急于"贴金",金融企业忙着"触网",互联网金融在2013年似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也迎来了跑马圈地的"战国时代".  相似文献   

18.
正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发展普惠制金融、小微金融、支农金融的背景下,2013年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阿里巴巴"余额宝"资金快速上涨,截至2014年1月15日,已达2500亿元,年化收益率为6.695%。"网易理财"、"微信理财"、"零钱包"也陆续推出。2013年,P2P网贷行业整体总成交量达1058亿元、贷款存量为268亿元、出借人数高达20万人。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引起了  相似文献   

19.
黄震 《经理人》2015,(3):24-25
品牌塑造与持续发展,是互联网金融领域创业的核心关键。今天,基于互联网做金融,会不会利用互联网的媒体属性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与忠诚度,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过去做金融,同质化竞争严重,在互联网时代,创新要日新月异。能否为客户带来价值,是考验企业打造品牌能力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中国社会,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下催生了一批"类金融"的公司和业态。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正飞速蚕食传统银行的业务领域,并逐步影响到未来商业银行的生存。借由互联网对日常生活的强力渗透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并以成本、时间上的巨大优势,向商业银行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尤其在近几年,互联网金融已经开始慢慢侵蚀银行的传统核心业务,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强烈的生存危机感。传统银行应如何应对?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的进行分析,为传统银行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